自制油墨紙張印刷 抗戰日報成歷史見證_hc360慧聰網印刷行業頻道國內新聞
2005-08-03 16:05 來源:中華印刷包裝網 責編:ge ran
“抗戰最艱苦的兩年,連小米飯都吃不上,每天只有幾兩黑豆充饑。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堅持出報,出色地完成了黨的抗日宣傳任務!彼拇ǔ啥嫉难ΡYF老人回憶起抗戰的艱苦歲月,仍充滿自豪。
薛保貴已81歲高齡,從1940年參加工作到1983年從四川日報社離休,與報紙打了一輩子交道。薛保貴老家所在地是抗戰時期著名的八路軍呂梁山區抗日根據地。1940年,他參加了八路軍,被安排到《抗戰日報》印刷廠,可就在他們開始籌備印刷《抗戰日報》時,1940年5月,日軍5萬人開始對呂梁山區進行“大掃蕩”。于是,他們肩抬背扛,徒步百里把三部簡易的印刷機器轉移到了陜西的楊家溝安頓下來,然后他們102人開始挖窯洞修廠房,花了半個月時間,建起了簡易的《抗戰日報》印刷廠。從此他們開始印刷《抗戰日報》、《戰斗報》、《反戰同盟報》等宣傳抗日的報紙和雜志。
“由于日軍的掃蕩和封鎖,當時印刷物資也非常緊缺。”薛老說。沒有油墨,他們就用煙灰、桐油、松香自制油墨;缺少鉛字丁,他們就刻木字丁代替;沒有紙張,他們就用石磨研磨秸稈作紙漿,土法造紙堅持出報。
薛保貴已81歲高齡,從1940年參加工作到1983年從四川日報社離休,與報紙打了一輩子交道。薛保貴老家所在地是抗戰時期著名的八路軍呂梁山區抗日根據地。1940年,他參加了八路軍,被安排到《抗戰日報》印刷廠,可就在他們開始籌備印刷《抗戰日報》時,1940年5月,日軍5萬人開始對呂梁山區進行“大掃蕩”。于是,他們肩抬背扛,徒步百里把三部簡易的印刷機器轉移到了陜西的楊家溝安頓下來,然后他們102人開始挖窯洞修廠房,花了半個月時間,建起了簡易的《抗戰日報》印刷廠。從此他們開始印刷《抗戰日報》、《戰斗報》、《反戰同盟報》等宣傳抗日的報紙和雜志。
“由于日軍的掃蕩和封鎖,當時印刷物資也非常緊缺。”薛老說。沒有油墨,他們就用煙灰、桐油、松香自制油墨;缺少鉛字丁,他們就刻木字丁代替;沒有紙張,他們就用石磨研磨秸稈作紙漿,土法造紙堅持出報。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