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杂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璧勮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新聞頻道> 國內> 正文
膠印油墨
膠印材料
絲印材料

“三來一補”印刷企業面臨轉型升級

2009-02-19 09:48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報  責編:任蓓

       廣東省上千家“三來一補”印刷企業面臨轉型升級。這是2月11日,廣東省新聞出版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向《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透露的消息。他告訴記者:“廣東省目前有‘三來一補’印刷企業1034家。其中,東莞市有410家。為此,廣東省新聞出版局把東莞作為加工貿易企業轉為三資企業的試點。為了方便企業轉型,廣東省新聞出版局今年1月已把部分轉型審批權委托給了東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回顧中國印刷業改革開放30年,許多印刷人會提到“三來一補”。引進我國第一家“三來一補”印刷企業的珠三角地區,正是從“三來一補”這種貿易形式起步、發展成為全球知名的印刷基地的。如今,廣東省上千家“三來一補”印刷企業,在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人民幣匯率變動、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下,正在面臨轉移或轉型的緊迫選擇。


       產業升級:加工貿易政策頻繁調整


       受國家加工貿易政策以及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人民幣匯率變動、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三來一補”印刷企業的利潤空間逐漸收縮。


       “目前,廣東省有‘三來一補’印刷企業上千家,從業人員一二十萬人。‘三來一補’企業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不僅解決了就業問題、創造了外匯收入,而且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理念。”談及“三來一補”企業對廣東省印刷業發展的貢獻,廣東省新聞出版局(以下簡稱“廣東省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作出如此評價。


       一位資深印刷媒體人表示:“三來一補”企業不但“引進來”,而且“走出去”。內地印刷業邁出國門的第一步,就是“三來一補”印刷企業走出來的。近十幾年來,“三來一補”印刷企業一直是珠三角地區境外接單的重要力量。


       但是,近兩三年來,為了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和梯度轉移,國家不斷調整加工貿易政策。加之受出口退稅率調整、進口設備免稅政策變動、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人民幣匯率變動、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珠三角地區的“三來一補”印刷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


       2006年9月,進口紙張原材料被列為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加工貿易印刷企業受到影響。其后,經過新聞出版總署和有關部門的協調,紙張進口被抽離了禁止類目錄。


       2007年,國家將部分紙質商品的出口退稅率由過去的13%下降至5%~7%。2008年,為應對金融危機又調高至11%。


       2008年9月,國家對外商投資企業自有資金項目和加工貿易企業以加工貿易項下外商提供的不作價設備方式進口實行進口稅先征后退的自用設備,一律停止執行進口免稅政策。對于這項政策的調整,印機進出口專家楊方明表示,這就封住了“三來一補”印刷企業進口設備免稅的大門。


       香港印刷業商會理事長、金杯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金溪表示,國家對“三來一補”加工企業政策的收緊和出口退稅率的下降,使得印刷企業在成本上又面臨一次考驗。尤其是2008年,受經濟大環境和法律法規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印刷企業的總成本同比有所增加。


       謀求出路:通過轉型取得內銷外貿權


       轉移還是轉型,是“三來一補”印刷企業面臨的痛苦而又緊迫的選擇。轉移,會加大企業的物流成本和資金壓力。轉型為三資印刷企業,其最大誘惑力在于內銷權。


       在調整產業結構、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宏觀大背景下,轉移還是轉型,是“三來一補”印刷企業面臨的痛苦而又緊迫的選擇�;蜣D移,移至廣東山區、兩翼或者湖南、江西等內陸或西部省份。或轉型,轉為三資企業,獲得內銷權,開拓國內市場。


       轉移,會加大企業的物流成本和資金壓力。因此,更多的企業選擇轉型。所謂轉型,是一種通俗的說法,其實質是注銷了原有的“三來一補”企業,注冊新的三資企業。在改革開放30年過程中,也不乏“三來一補”企業轉為三資企業的先例。第一家“三來一補”印刷企業——深圳市印刷制品廠,早在1982年,就改為中外合資企業——深圳嘉年印刷廠。2007年以來,珠三角地區“三來一補”企業轉注冊為三資企業漸成風潮。據東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以下簡稱“東莞市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近幾年來,一直有“三來一補”印刷企業轉型,東莞的“三來一補”印刷企業在發展高潮時達500多家,如今已減至410家。


       “三來一補”企業轉型為三資企業,其最大誘惑力在于內銷權。楊金溪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來一補”加工企業要取得內銷權,轉為注冊三資企業是第一步。


       有業內人士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和人民幣匯率變動,對產品全部出口的“三來一補”企業沖擊較大,純粹做加工貿易的企業所面臨的風險系數也日益升高。而如果轉為三資企業,不僅能做外單,還能開拓國內市場。


       此外,有專家介紹,“三來一補”加工企業轉為三資企業后,還有諸多好處:企業可以申請享受地方政府出臺的各項財政支持和資助措施;企業具有進出口資格,開展加工貿易業務不必委托國內進出口公司;企業產權明晰,便于向境內金融機構融資。


       轉型試點:部分審批權委托東莞市局


       為了方便印刷企業轉型,廣東省局將加工貿易印刷企業轉型為外商投資包裝裝潢印刷企業、中外合營(包括合資、合作)其他印刷品印刷企業的審批權,委托給了東莞市局。中外合營(包括合資、合作)出版物印刷企業的審批,仍由廣東省局負責。


       2008年,東莞市被廣東省列為建設“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區”試點城市,試點來料加工企業不停產轉型。為此,各相關部門都推出便利措施,讓企業在生產規模、經營地址、設備、工藝流程、注冊資本等不變的情況下改變企業性質。目前,政府有關部門已不再審批新的“三來一補”企業。


       記者從廣東省局了解到,為了方便“三來一補”印刷企業轉型為三資企業,新聞出版總署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印刷企業在轉換“身份”時需要到總署機電辦辦理設備解除監管手續,總署將盡可能地提供便利。


       2009年1月,廣東省局將部分轉型審批權委托給東莞市局。廣東省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方便印刷企業轉型,廣東省局請示新聞出版總署后,將加工貿易印刷企業轉型為外商投資包裝裝潢印刷企業、中外合營(包括合資、合作)其他印刷品印刷企業的審批事項,委托給了東莞市局。中外合營(包括合資、合作)出版物印刷企業的審批仍由廣東省局負責。


       東莞市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近年來,一直有企業轉型,不過此前都是由市局報到省局審批。現在審批權委托給了東莞市局,企業辦理轉型手續更方便了。”


       他還表示,2008年7月,商務部分別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的《〈關于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五》(以下簡稱《〈安排〉補充協議五》),對加工貿易型企業轉注冊為三資企業十分有利。因為它規定從2009年1月1日起,香港、澳門投資者投資包裝裝潢印刷企業注冊資金,由此前的1000萬元人民幣下調至150萬元人民幣,與境內企業進入門檻持平。


       不過,東莞市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也提到轉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安排〉補充協議五》的優惠政策只適用于注冊港資、澳資企業,不適用于注冊臺資企業。雖然東莞的加工貿易印刷企業的投資主體多為港資企業,但也有部分臺資企業,這樣臺資企業就不能享受低門檻的優惠。另外,從事出版物印刷加工貿易的印刷企業,按照現行政策,不能轉為外商獨資出版物印刷企業。


       背景鏈接


       關于“三來一補”企業


       “三來一補”,指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就是由外商提供原料、技術、設備,由內地企業按照外商要求加工成產品出口,并收取加工勞務費的合作方式。


       “三來一補”企業的經營模式是“兩頭在外”,即多數經營方式是營業部和物流部留在香港和臺灣負責接單;內地工廠進口原輔材料,產品全部出口。


       “三來一補”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嘗試性創立的一種企業貿易形式,最早出現于1978年的廣東東莞。“三來一補”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不僅解決了就業問題、創造了外匯收入,而且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理念,引領內地相關企業邁出了國門。


       中國第一家“三來一補”包裝廠——東莞太平手袋廠,成立于1978年。此后,“三來一補”企業在珠三角地區盛極一時。印刷業中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深圳市印刷制品廠,成立于1979年。


       統計數據顯示,1997年,廣東省有“三來一補”印刷企業310家;2008年,這個數字已上升到1034家。港資是內地“三來一補”印刷企業的投資主體。20世紀90年代,香港印刷企業向珠三角地區大規模遷移,最先發展起來的就是“三來一補”印刷企業。

 

分享到: 下一篇:宣紙:“紙壽千年”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