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書市場:火熱中藏憂 探索中求新
2009-02-23 00:00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責編:覃麗妮
進入2009年,哪些圖書將領軍市場?近日,記者結合出版動向和市場信息反饋認為,養生類圖書將繼續引領本年度圖書市場風向。
現象 出版集團群體出擊
從2002年洪昭光的《健康忠告》引發圖書市場養生書銷售風暴起,到2007年臺灣作家吳清忠的《人體使用手冊》在大陸的百余萬冊銷售業績,到2008年曲黎敏的《從頭到腳說健康》80萬冊的市場消化量,再到2009年的“國學健康絕學系列”的繼續熱銷,如此受市場青睞的圖書類別,恐怕非養生書莫屬。
如果說此前出版社關注養生書,僅是少數出版社的單個出版行為,那么進入2009年,則變為同一家出版集團所屬多家出版社群體介入養生書出版。在2009年1月舉行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記者在廣東省出版集團展臺看到,僅該集團就有3家出版社在為自己最新推出的養生書作各種營銷宣傳。如廣東教育出版社的《身體那些事兒》(生活卷、兩性卷),廣東人民出版社的《醫行天下》,廣東科技出版社的《一用就靈——經絡通養生手冊》等等。一個選題類別,幾家出版社同時推出不同版本的圖書,這在出版界還算少見。出版社或請作者現場演示,或在熱門網站及時發布。
其他出版集團的出版社也是如此。在2008年12月25日舉辦的魯版書訂貨會上,山東出版集團的幾家出版社也顯現了這一現象。如山東美術出版社《從里到外說健康》,山東科技出版社《不生病的28種健身方案》、《誰偷走了你的健康》等。
至于《從頭到腳談養生》(新世界出版社)、《最好的養生是睡眠》(中國商業出版社)、《張國璽談中醫養生》(漓江出版社)等這些“散兵游勇”般涉足養生書的出版社更是不計其數。有統計數字顯示,市場上養生圖書的市場增長率為30%。
原因 “看書治病”帶動銷售
養生書持續升溫的個中原因,除了“物質生活好轉,人們開始注重身體保健”等因素外,《家庭醫生》雜志社社長陳躍龍坦言:現代化生活導致了人們被越來越多的慢性疾病所煩擾,如癌癥、冠心病、腦血栓等,很大程度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使養生類圖書成為讀者直接了解健康知識的最重要途徑。
此外,養生圖書能夠暢銷還有一個最為直接的原因,與我國的醫療體制相關。陳躍龍說,對于一個普通老百姓來說,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非常普遍,很多家庭甚至因為家里某個人的一場大病而傾家蕩產;而看書了解健康知識是非常經濟合算的,一本養生書也就二三十塊錢,但是能告訴人們怎樣預防疾病、得了病怎樣治,各階層的人都有能力接受。
對此,廣東教育出版社副社長李朝陽表示贊同。改變錯誤的生活方式或觀念,并不像修建一個大工程或者治療一個不可逆轉的大病那樣需要大筆資金。換言之,通過讀書,讀者往往會掌握一些基礎健康知識,便可以防患于未然。
同時,李朝陽也對養生書出版“發燙”的現象提出了質疑。他說,首先,養生書品種太多,良莠不齊。據統計,2008年暢銷書市場中的17%為養生類圖書,其中90%是近兩年撰寫出版的。這么多匆匆忙忙編寫出來的書,其中肯定有一大部分是東拼西湊出來的。“不客氣地說,現在的養生圖書火暴到有些泛濫的地步了。”其次,即便是一些銷量很大的圖書,其傳播的健康知識正確與否,也值得商榷。有些發行量達幾十萬本的養生書,其作者僅僅是醫學愛好者,連行醫資格都不具備;書中列舉的一些治療效果,也是“查無此人”的某朋友、某同事。從按書中介紹吃一兩種食物就可以防治那么多疑難雜癥,按某一條經絡就可以解決那么多問題來看,這些內容憑理性判斷就有問題。“這使我想起多年前,全民流行的喝紅茶菌、打雞血針、練氣功,還有一些臭名昭著的包治百病的保健食品。”令李朝陽沒有想到的是,養生圖書也能發起這種渲染神乎其神療效以及相關心理暗示的“全民運動”。“這種運動無疑是有害無益的。”李朝陽直言。
趨勢 多種途徑合作出版
怎么才能出版“不蒙人”的養生書?看好養生書選題的出版社們也紛紛尋找有效途徑。記者了解到,合作出版是目前最為流行的出版方式。如,有民營工作室策劃、出版社出版的,也有出版社直接與養生專家合作出版的,還有出版社與其他知名媒體合作的。廣東教育出版社與知名雜志《家庭醫生》的合作就屬于第三種。
對此,陳躍龍認為,這是媒體經營思想的具體實踐。今年1月份推出的《身體那些事兒》(生活卷、兩性卷),就是《家庭醫生》雜志社首度與廣東教育出版社攜手合作的結果。雙方希望探索一條書刊大社合作出版的新模式。據悉,今年雙方還有10多個選題在積極開發之中。
對于選擇《家庭醫生》雜志作為戰略合作伙伴的理由,李朝陽表示,現在科普圖書有一個局限性,那就是知識水平高的專家、教授沒有時間說;說得通俗易懂的人,往往知識水平不高。《家庭醫生》是我國最好的醫科大學之一——中山醫科大學辦的雜志,所有的編輯、記者都是名牌醫科大學的優秀畢業生。雜志創刊26年來,可以說把全國的醫療專家資源基本網羅其中。而且,這樣一支采編隊伍還發明了一種群眾喜聞樂見的辦刊風格。和《家庭醫生》雜志合作,出版社不用發愁圖書的內容不夠權威嚴謹,也不用發愁讀者是否喜聞樂見,甚至還可借用雜志本身的陣地,向最關心健康的目標人群發布廣告。
看來,2009年里,養生書在繼續被出版社追捧的同時,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其運作也將逐步走向成熟。
現象 出版集團群體出擊
從2002年洪昭光的《健康忠告》引發圖書市場養生書銷售風暴起,到2007年臺灣作家吳清忠的《人體使用手冊》在大陸的百余萬冊銷售業績,到2008年曲黎敏的《從頭到腳說健康》80萬冊的市場消化量,再到2009年的“國學健康絕學系列”的繼續熱銷,如此受市場青睞的圖書類別,恐怕非養生書莫屬。
如果說此前出版社關注養生書,僅是少數出版社的單個出版行為,那么進入2009年,則變為同一家出版集團所屬多家出版社群體介入養生書出版。在2009年1月舉行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記者在廣東省出版集團展臺看到,僅該集團就有3家出版社在為自己最新推出的養生書作各種營銷宣傳。如廣東教育出版社的《身體那些事兒》(生活卷、兩性卷),廣東人民出版社的《醫行天下》,廣東科技出版社的《一用就靈——經絡通養生手冊》等等。一個選題類別,幾家出版社同時推出不同版本的圖書,這在出版界還算少見。出版社或請作者現場演示,或在熱門網站及時發布。
其他出版集團的出版社也是如此。在2008年12月25日舉辦的魯版書訂貨會上,山東出版集團的幾家出版社也顯現了這一現象。如山東美術出版社《從里到外說健康》,山東科技出版社《不生病的28種健身方案》、《誰偷走了你的健康》等。
至于《從頭到腳談養生》(新世界出版社)、《最好的養生是睡眠》(中國商業出版社)、《張國璽談中醫養生》(漓江出版社)等這些“散兵游勇”般涉足養生書的出版社更是不計其數。有統計數字顯示,市場上養生圖書的市場增長率為30%。
原因 “看書治病”帶動銷售
養生書持續升溫的個中原因,除了“物質生活好轉,人們開始注重身體保健”等因素外,《家庭醫生》雜志社社長陳躍龍坦言:現代化生活導致了人們被越來越多的慢性疾病所煩擾,如癌癥、冠心病、腦血栓等,很大程度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使養生類圖書成為讀者直接了解健康知識的最重要途徑。
此外,養生圖書能夠暢銷還有一個最為直接的原因,與我國的醫療體制相關。陳躍龍說,對于一個普通老百姓來說,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非常普遍,很多家庭甚至因為家里某個人的一場大病而傾家蕩產;而看書了解健康知識是非常經濟合算的,一本養生書也就二三十塊錢,但是能告訴人們怎樣預防疾病、得了病怎樣治,各階層的人都有能力接受。
對此,廣東教育出版社副社長李朝陽表示贊同。改變錯誤的生活方式或觀念,并不像修建一個大工程或者治療一個不可逆轉的大病那樣需要大筆資金。換言之,通過讀書,讀者往往會掌握一些基礎健康知識,便可以防患于未然。
同時,李朝陽也對養生書出版“發燙”的現象提出了質疑。他說,首先,養生書品種太多,良莠不齊。據統計,2008年暢銷書市場中的17%為養生類圖書,其中90%是近兩年撰寫出版的。這么多匆匆忙忙編寫出來的書,其中肯定有一大部分是東拼西湊出來的。“不客氣地說,現在的養生圖書火暴到有些泛濫的地步了。”其次,即便是一些銷量很大的圖書,其傳播的健康知識正確與否,也值得商榷。有些發行量達幾十萬本的養生書,其作者僅僅是醫學愛好者,連行醫資格都不具備;書中列舉的一些治療效果,也是“查無此人”的某朋友、某同事。從按書中介紹吃一兩種食物就可以防治那么多疑難雜癥,按某一條經絡就可以解決那么多問題來看,這些內容憑理性判斷就有問題。“這使我想起多年前,全民流行的喝紅茶菌、打雞血針、練氣功,還有一些臭名昭著的包治百病的保健食品。”令李朝陽沒有想到的是,養生圖書也能發起這種渲染神乎其神療效以及相關心理暗示的“全民運動”。“這種運動無疑是有害無益的。”李朝陽直言。
趨勢 多種途徑合作出版
怎么才能出版“不蒙人”的養生書?看好養生書選題的出版社們也紛紛尋找有效途徑。記者了解到,合作出版是目前最為流行的出版方式。如,有民營工作室策劃、出版社出版的,也有出版社直接與養生專家合作出版的,還有出版社與其他知名媒體合作的。廣東教育出版社與知名雜志《家庭醫生》的合作就屬于第三種。
對此,陳躍龍認為,這是媒體經營思想的具體實踐。今年1月份推出的《身體那些事兒》(生活卷、兩性卷),就是《家庭醫生》雜志社首度與廣東教育出版社攜手合作的結果。雙方希望探索一條書刊大社合作出版的新模式。據悉,今年雙方還有10多個選題在積極開發之中。
對于選擇《家庭醫生》雜志作為戰略合作伙伴的理由,李朝陽表示,現在科普圖書有一個局限性,那就是知識水平高的專家、教授沒有時間說;說得通俗易懂的人,往往知識水平不高。《家庭醫生》是我國最好的醫科大學之一——中山醫科大學辦的雜志,所有的編輯、記者都是名牌醫科大學的優秀畢業生。雜志創刊26年來,可以說把全國的醫療專家資源基本網羅其中。而且,這樣一支采編隊伍還發明了一種群眾喜聞樂見的辦刊風格。和《家庭醫生》雜志合作,出版社不用發愁圖書的內容不夠權威嚴謹,也不用發愁讀者是否喜聞樂見,甚至還可借用雜志本身的陣地,向最關心健康的目標人群發布廣告。
看來,2009年里,養生書在繼續被出版社追捧的同時,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其運作也將逐步走向成熟。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