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危機看博匯之"速度論"與"規模論"
2009-05-04 15:01 來源:淄博新聞網 責編:覃麗妮
【編者按:在博匯,楊延良有一句職工們耳熟能詳的口頭語:我們要像戰士一樣去戰斗!正是這種“戰士”的果敢,使楊延良和他的團隊敢為他人之不敢為,才造就了博匯的成功。】
【中華印刷包裝網】沒有速度就沒有效益,企業的發展必須保持一定時速。
市場從來不同情弱者,行業“老大”才有市場話語權。
博匯集團總裁楊延良對此深有體會。他說,博匯的成功經驗就是搶抓機遇,加快發展;還有就是勇于向“冠軍”目標沖刺,占據行業制高點,確立市場“霸主”地位。
在博匯,楊延良有一句職工們耳熟能詳的口頭語:我們要像戰士一樣去戰斗!正是這種“戰士”的果敢,使楊延良和他的團隊敢為他人之不敢為,才造就了博匯的成功。
近年來,博匯一年一個大臺階,實現了超常規大發展。2006年,增加產值13億元;2007年,增加產值17億元;2008年,增加產值19億元!現已實現年造紙能力85萬噸、生產氯堿50萬噸、環氧氯丙烷20萬噸、已二酸15萬噸、發電30萬千瓦,環氧氯丙烷、已二酸、高檔白卡紙分別居國內產能第一位,文化紙居全國第二位。
“在爭取金融支持、證券市場融資、吸引外來資金、利用國家政策等方面,我們沒有錯過任何一個發展機遇。勇于上大項目、高精尖項目,堅持速度與效益的統一,博匯才有今天。博匯人有‘硬骨頭’精神,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干勁沖天!這次破解金融危機,也多虧了我們超出常人的果敢!”楊延良深有感觸地說。
敢為人先快發展
博匯人是不斷地變換起跑線的人,更是巧于在彎道中超越他人的健將。他們時刻準備著第N次騰躍。
1991年,剛起步的博匯集團前身馬橋造紙廠突遭嚴冬。當時適逢國家緊縮銀根,國內造紙廠一哄而上,加之管理等原因企業瀕臨破產。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從“群小”叢生的造紙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擺在博匯人面前的天大難題。
生死抉擇面前,楊延良挺身而出,拿出借來的10萬元購置紙機、鍋爐,企業擺脫困境后,又對馬橋造紙廠進行整體搬遷,購置4條1092紙機生產線,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見效。
達到規模才能避免被淘汰。決心一下,楊延良充分發揮領導班子成員的帶頭作用,四處求親告友,用一月時間籌集到5000萬元資金。搶時間,爭速度,僅用兩個月新項目就上馬,擴大產能3萬噸。也正是憑著這種思路,在隨后國家實行關停地方小造紙的宏觀調控下,才為博匯爭得了發展的一席之地。
從那時起,博匯的發展步子沒有停歇過。堅持困難時期上項目,變困難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始終堅定發展的信心,艱苦創業,奮發圖強,年年都上新項目,一年一個新臺階。
聚集力量巧發展
博匯人做事精明,善于聚集力量快速壯大自己,這是當地群眾和同行對博匯眾口一詞的評價。
說到博匯的聚集力量,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資本聚集,二是技術聚集。
“借錢——賺錢——還錢——再借錢——再賺錢——再還錢”,這種焊接式的舉債經營理念,是博匯集團跨越式發展的特點之一。博匯人憑借誠實守信的做人、做事原則,吸引了各銀行、財團的大力支持,實現了銀企共贏,推動了企業跨越式的快速發展。
如今,不少企業都羨慕博匯與銀行的關系,最重要一點就是博匯人的誠實守信和良好資本運營。比如,2002年,博匯投資11億元上20萬噸白卡紙項目時,許多人為博匯捏了一把汗,人們擔心巨額貸款會成為沉重包袱拖垮企業。但是,由于項目選得好,進展速度快,2003年項目投產后,迅速產生了良好效益,為博匯按時還貸奠定了堅實基礎。
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撬動企業發展,也是博匯的特點之一。2004年6月8日,博匯紙業在滬成功上市,融資7.84億元,成為桓臺縣第一家上市公司,為企業長足發展奠定了雄厚的資金支撐。
與同行業相比,博匯還有一個過人之處,即是眾多的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云集于此,這些火炬計劃為何偏愛博匯?
早在2000年,博匯就成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專題負責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該中心成立后,迅速整合造紙、化工行業的人才和科技資源,建立起融產、學、研于一體的運行機制,成為山東省造紙化工行業的技術研究、信息交流的中心和科研成果孵化器、產業化開發基地。
借助這一平臺,博匯沿著科技空白地帶走,加速新產品開發,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2002年開發的環保健視紙,改變了傳統學生課本用紙白度過高易患近視眼的弊端,引發了一次用紙認識上的飛躍,投放市場效益奇好。2008年與天津天辰設計院等科研機構共同研發世界領先的環已酮生產工藝,即將上線投放市場。
在資金投放、決策支持上,博匯始終將技術創新放在首位。從2002年開始,每年拿出年銷售收入的3%作為科研經費,加速產品深度研發和新品研發。近幾年,先后完成鑒定的新產品和研究項目32項,通過省級以上鑒定的新產品、新技術項目15項,獲得國家級成果6項,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15項。新產品吸收收入比例年均達到45%以上,科技貢獻率達到36%。
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巨大威力在博匯得到充分驗證。
規模經營大發展
楊延良說:“現代企業,有效利用資源是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而實施規模經濟才能達到資源整合的目的。在博匯,規;ㄔO集中體現在紙業做大、化工做強上。”
獨木難稱春。過去文化紙一直是博匯紙業的主導產品。2000年,博匯投資2億元新建了10萬噸牛皮箱板紙項目,結束了一直以文化紙生產為主的局面,實現了銷售收入、利潤、稅收和安排勞動力四個全縣第一。
做行業龍頭老大,必須在規模上尋求破題。在穩健經營、注重運行“風險性操作”的同時,博匯堅持上項目就上大項目,勇于與國際市場接軌。2003年他們投資11億元,建設年產20萬噸卡紙項目,該項目的造紙主機價值6500萬美元;投資約3億元新上20萬噸化機漿項目,成為當前世界上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制漿生產線之一,有效地推動了集團公司“林、漿、紙一體化”的進程,帶動了周邊村鎮20萬畝速生林原料基地建設。
2006年博匯再展發展“大手筆”,先后投資7億元進行年產15萬噸石膏護面紙、年產9.5萬噸化學木漿等技術改造項目。今年投資建設的35萬噸/年白卡紙項目,投產后將進一步鞏固在高檔卡紙行業中的龍頭地位,集約效益充分顯現。
紙業在擴大規模的同時,化工的集約效應也緊隨其后。隨著總投資35億元的16萬噸氯堿、20萬噸環氧氯丙烷、15萬噸已二酸等項目的陸續投產,拉開了博匯集團向精細化工發展的序幕,并且在行業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中華印刷包裝網】沒有速度就沒有效益,企業的發展必須保持一定時速。
市場從來不同情弱者,行業“老大”才有市場話語權。
博匯集團總裁楊延良對此深有體會。他說,博匯的成功經驗就是搶抓機遇,加快發展;還有就是勇于向“冠軍”目標沖刺,占據行業制高點,確立市場“霸主”地位。
在博匯,楊延良有一句職工們耳熟能詳的口頭語:我們要像戰士一樣去戰斗!正是這種“戰士”的果敢,使楊延良和他的團隊敢為他人之不敢為,才造就了博匯的成功。
近年來,博匯一年一個大臺階,實現了超常規大發展。2006年,增加產值13億元;2007年,增加產值17億元;2008年,增加產值19億元!現已實現年造紙能力85萬噸、生產氯堿50萬噸、環氧氯丙烷20萬噸、已二酸15萬噸、發電30萬千瓦,環氧氯丙烷、已二酸、高檔白卡紙分別居國內產能第一位,文化紙居全國第二位。
“在爭取金融支持、證券市場融資、吸引外來資金、利用國家政策等方面,我們沒有錯過任何一個發展機遇。勇于上大項目、高精尖項目,堅持速度與效益的統一,博匯才有今天。博匯人有‘硬骨頭’精神,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干勁沖天!這次破解金融危機,也多虧了我們超出常人的果敢!”楊延良深有感觸地說。
敢為人先快發展
博匯人是不斷地變換起跑線的人,更是巧于在彎道中超越他人的健將。他們時刻準備著第N次騰躍。
1991年,剛起步的博匯集團前身馬橋造紙廠突遭嚴冬。當時適逢國家緊縮銀根,國內造紙廠一哄而上,加之管理等原因企業瀕臨破產。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從“群小”叢生的造紙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擺在博匯人面前的天大難題。
生死抉擇面前,楊延良挺身而出,拿出借來的10萬元購置紙機、鍋爐,企業擺脫困境后,又對馬橋造紙廠進行整體搬遷,購置4條1092紙機生產線,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見效。
達到規模才能避免被淘汰。決心一下,楊延良充分發揮領導班子成員的帶頭作用,四處求親告友,用一月時間籌集到5000萬元資金。搶時間,爭速度,僅用兩個月新項目就上馬,擴大產能3萬噸。也正是憑著這種思路,在隨后國家實行關停地方小造紙的宏觀調控下,才為博匯爭得了發展的一席之地。
從那時起,博匯的發展步子沒有停歇過。堅持困難時期上項目,變困難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始終堅定發展的信心,艱苦創業,奮發圖強,年年都上新項目,一年一個新臺階。
聚集力量巧發展
博匯人做事精明,善于聚集力量快速壯大自己,這是當地群眾和同行對博匯眾口一詞的評價。
說到博匯的聚集力量,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資本聚集,二是技術聚集。
“借錢——賺錢——還錢——再借錢——再賺錢——再還錢”,這種焊接式的舉債經營理念,是博匯集團跨越式發展的特點之一。博匯人憑借誠實守信的做人、做事原則,吸引了各銀行、財團的大力支持,實現了銀企共贏,推動了企業跨越式的快速發展。
如今,不少企業都羨慕博匯與銀行的關系,最重要一點就是博匯人的誠實守信和良好資本運營。比如,2002年,博匯投資11億元上20萬噸白卡紙項目時,許多人為博匯捏了一把汗,人們擔心巨額貸款會成為沉重包袱拖垮企業。但是,由于項目選得好,進展速度快,2003年項目投產后,迅速產生了良好效益,為博匯按時還貸奠定了堅實基礎。
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撬動企業發展,也是博匯的特點之一。2004年6月8日,博匯紙業在滬成功上市,融資7.84億元,成為桓臺縣第一家上市公司,為企業長足發展奠定了雄厚的資金支撐。
與同行業相比,博匯還有一個過人之處,即是眾多的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云集于此,這些火炬計劃為何偏愛博匯?
早在2000年,博匯就成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專題負責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該中心成立后,迅速整合造紙、化工行業的人才和科技資源,建立起融產、學、研于一體的運行機制,成為山東省造紙化工行業的技術研究、信息交流的中心和科研成果孵化器、產業化開發基地。
借助這一平臺,博匯沿著科技空白地帶走,加速新產品開發,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2002年開發的環保健視紙,改變了傳統學生課本用紙白度過高易患近視眼的弊端,引發了一次用紙認識上的飛躍,投放市場效益奇好。2008年與天津天辰設計院等科研機構共同研發世界領先的環已酮生產工藝,即將上線投放市場。
在資金投放、決策支持上,博匯始終將技術創新放在首位。從2002年開始,每年拿出年銷售收入的3%作為科研經費,加速產品深度研發和新品研發。近幾年,先后完成鑒定的新產品和研究項目32項,通過省級以上鑒定的新產品、新技術項目15項,獲得國家級成果6項,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15項。新產品吸收收入比例年均達到45%以上,科技貢獻率達到36%。
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巨大威力在博匯得到充分驗證。
規模經營大發展
楊延良說:“現代企業,有效利用資源是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而實施規模經濟才能達到資源整合的目的。在博匯,規;ㄔO集中體現在紙業做大、化工做強上。”
獨木難稱春。過去文化紙一直是博匯紙業的主導產品。2000年,博匯投資2億元新建了10萬噸牛皮箱板紙項目,結束了一直以文化紙生產為主的局面,實現了銷售收入、利潤、稅收和安排勞動力四個全縣第一。
做行業龍頭老大,必須在規模上尋求破題。在穩健經營、注重運行“風險性操作”的同時,博匯堅持上項目就上大項目,勇于與國際市場接軌。2003年他們投資11億元,建設年產20萬噸卡紙項目,該項目的造紙主機價值6500萬美元;投資約3億元新上20萬噸化機漿項目,成為當前世界上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制漿生產線之一,有效地推動了集團公司“林、漿、紙一體化”的進程,帶動了周邊村鎮20萬畝速生林原料基地建設。
2006年博匯再展發展“大手筆”,先后投資7億元進行年產15萬噸石膏護面紙、年產9.5萬噸化學木漿等技術改造項目。今年投資建設的35萬噸/年白卡紙項目,投產后將進一步鞏固在高檔卡紙行業中的龍頭地位,集約效益充分顯現。
紙業在擴大規模的同時,化工的集約效應也緊隨其后。隨著總投資35億元的16萬噸氯堿、20萬噸環氧氯丙烷、15萬噸已二酸等項目的陸續投產,拉開了博匯集團向精細化工發展的序幕,并且在行業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