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杂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新聞頻道> 國內> 正文

韶韶消逝的機房拾漏謄印業

2009-10-15 14:37 來源:新華報業網 責編:涂運

摘要:
如今,30歲以上的人恐怕還能記起,過去的中小學生都曾使用過一種稱作“油印”方法印制的講義和試卷,往往不夠清晰,它是一種比較落后的印刷方式,南京人習慣稱作刻蠟紙,或刻鋼板
  【我要印】訊: 動漫、軟件、IT、網絡……這些令上了些年紀的人感到陌生、感到新奇的新興行業,正在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隨著國家經濟發展速度的急劇加快,國民經濟中的新行業、新門類問世的頻率也在加快,這些都不足為奇。同樣,許許多多老的行當,也順應形勢而相繼淡出舞臺,這是歷史的必然。年輕的朋友恐有所不知,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曾經活躍著許多老行當,每時每刻伴隨、呵護著大家,為我們每一天保駕護航,如今它們終于遭到失意,倍受冷落,逐步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稱作“機房”的古老行當

  “機房”是南京一個古老的行當,它訣別人們已經很久、很久了。南京云錦舉世聞名,我們南京還有一個特產——緞子,也是久負盛名,它們均出自當年機房工人勤勞的雙手。尤其是玄緞,質地明密而發亮,且不沾灰塵,曾經深受我國北方蒙古族那些王公貴族們的厚愛。

  明清時期,南京的絲織業曾經很發達,許多以絲織為業的“機戶”,看準了商機,紛紛投資開設“機房”,雇傭工人進行生產。當時,這些機房多集中在南京城南門西地區。一個機戶,少則幾臺、幾十臺,規模大的機戶竟擁有織機五六百臺。

  聽老人們回憶,那時候,整個南京城尤其城南地區到處都是低矮的平房,是不適宜安裝織機的,只能在室內挖地三尺,將這些織機的相當部分置于地平面以下才行。由于門西這一帶地區地勢較高,得天獨厚,所以,機房云集的個中奧秘,此為其一。機工們長年累月地在陰暗的條件下,進行拽花操作、摔梭開織等手工勞作,工作環境極其惡劣,勞動強度又很大,因此,關節炎、駝背等,便成為機工們最常見的職業病。

  生活艱辛自不必說,還要受到雇主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工人們常年勞累,僅僅能夠勉強維持清貧的生活。他們總是起早貪黑地干,工間,吃過飯以后,就又得趕快回到織機旁,只要稍有不慎,就免不了會遭到老板娘的白眼。有句南京土話“歪(音發:Wai,二聲)一會兒”,就是由勞苦的機工歪著身子,蜷縮在機子旁邊歇息片刻時的形態,形象生動地引申而來的,它折射出機工的艱難和辛酸。

  掃房拾漏曾為香餑餑

  “拾漏”即是撿漏,您可別誤認是收藏范疇的事情,居住在城南的老人沒有不知曉的,它曾經是許多老南京人一個難以抹去的心病,F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檢修房屋漏雨的部分,稱作撿漏。而南京人總習慣稱作拾漏。

  舊時南京,尤其是人口稠密的城南地區,民居多為秦磚漢瓦式平房,百年以上房齡的老舊房屋比比皆是,屋面系由一片片小瓦鑲嵌而成,這類屋面使用久了,瓦片極易風化、開裂。此外,由于雨水沖刷、大風光顧、動物踐踏等,常會造成屋面的損壞,導致漏雨。不少年久失修的房屋頂上,還會長出松果狀的“瓦松”,顯現房子的衰老狀態。平時倒還好,尤其到了雨季,南京的天氣特別悶熱,空氣濕度大,地面返潮甚至還在吐水,住在這樣的房子里,會是什么滋味呢?所以隔不了幾年,每當雨季來臨之前,母親就會早早盤算請人來拾漏的事情了。有需求就有市場,于是一種專門從事掃房拾漏的行當便應運而生,部分泥瓦匠便轉而專司掃房拾漏營生,生意紅火。

  當年,從事這個行當的還多是些資歷較老的瓦匠。他們往往選擇一個晴好天氣,腳蹬布鞋,頭戴草帽,身著長袖厚布衣裳(為防止烈日暴曬),還要扛來長梯(方便登上屋面)。開始工作以前,先要向東家詳細了解漏雨的確切情況,上房以后,他們動作敏捷,身輕如燕,四肢著屋面,匍匐前進。先用掃帚將瓦溝里的落葉、動物糞便等雜物清掃干凈,在漏雨點及雨水流淌方向準確找出開裂的底瓦,用完好的瓦片替代,再將瓦片進行整理碼齊,最后還要用熟石灰修補破損的瓦頭。經過他們的精心拾掇,住戶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一段時日了。

  那時,干這個行當還分外地吃香,記得那時,為我家房屋拾漏的師傅,每遇中途下來休息,平時文縐縐的父親就會趕緊給他泡茶敬煙,甚至在工作進行中,還要親自爬上梯子站到上面給他點煙,不敢怠慢。到了下午歇息的時候,按照慣例,我們還要安排給他吃個“下粥兒”(一般是吃小籠包、酥燒餅等),給付的工錢,依據其時的生活水準來講也是蠻高的。

  如今,隨著城市大規模拆遷改造,南京的舊式平房急劇減少,蓋新房都是鋼筋水泥結構,會做小瓦的工匠也日漸稀少,同樣,從事拾漏這個行當的人更幾乎斷檔,可謂鳳毛麟角了。

  謄寫油印一度很紅火

  如今,30歲以上的人恐怕還能記起,過去的中小學生都曾使用過一種稱作“油印”方法印制的講義和試卷,往往不夠清晰,它是一種比較落后的印刷方式,南京人習慣稱作刻蠟紙,或刻鋼板。

  通過用特制的,筆頭像針尖的鐵筆,在一種表面涂滿石蠟的紙上,紙的下面墊著有細密紋理,或斜紋或布紋的鋼板,謄寫所需的文字和表格等,或者用鐵質球型筆頭在蠟紙上細心磨出所需的圖案來,經過手工油印機的印刷、剪切、裝訂等數道工序,就大功告成了,刻寫蠟紙很有講究,用力需均衡,過輕很難下油墨,印制不清楚,過重則蠟紙很容易被戳通,視操作者個人技藝之差異,刻寫的蠟紙,少則幾百張,多則可印千余張。用謄印的方法還可以進行套色印刷,還可以制作藝術品,精致的作品足以與當時那些鉛印的印刷品相媲美。

  有需求便有市場,謄印行當應運而生了。作為一種行業,初始階段多為個體,私下承接業務,按張論價。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增長,逐步走上合作化道路。

  改革開放以后,隨大量印刷設備的引進,復印機尤其是電腦的普及,謄印行當便逐步退出歷史的舞臺。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中國商業票據印刷業發展史簡述
  
周世生:印刷學者的終生追求 
  
“鉛與火”到“光與電”印刷術見證新中國科技創新

分享到: 下一篇:香港印刷百年大事記2004年-2008年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