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出版業10年
2010-02-09 09:18 來源:《商業價值》雜志 責編:Victoria
- 摘要:
- 其實這些暢銷書的運作者們,早就是高級網絡“書探”了,他們是這個浪潮的受益者。網絡是草根作家遇上出版伯樂的樂園,無論是慕容雪村遇上路金波,安意如遇上楊文軒,還是當年明月遇上沈浩波,一切的背景都是互聯網。與其說他們是“傳統出版商”,不如說他們就是“電子出版商”,因為他們控制了內容的制高點,無論是內容產品的生產能力還是研發能力,從來沒有線下線上之分。
【CPP114】訊:民營出版正在成為中國出版產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統計,目前全國除教材由國有出版社專營外,其余品種民營公司占據了50%~80%的市場份額。在暢銷書,尤其是大眾傳播度最廣的暢銷書領域(少兒類圖書除外),民營圖書和帶有民營色彩的出版商起碼占據了90%。
來看看下列書目吧:《小團圓》、《杜拉拉升職記》、《盜墓筆記》、《藏地密碼》、《明朝那些事兒》、《求醫不如求己》、《黃帝內經使用手冊》這些超過百萬銷量的“暢銷中的暢銷”,全部出自民營公司或者民營跟國有出版社的合資公司。根據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測算,2009年北京磨鐵圖書出版公司更是占到了整體大眾出版1.03%的市場份額,超過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
“現在民營出版的大腕,大多數是10年前開始嶄露頭角的──那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評價現在的民營書業?梢哉f,過去這10年,是民營出版機構醞釀更合理的身份、更清晰的商業模式和更大規模的10年。
今天,隨著圖書出版行業對民營資本的逐漸放開,越來越多充滿活力的機構開始擺脫束縛,而伴隨著互聯網、數字出版等技術潮流的興起,一場越來越深刻的產業變革也正在逐漸浮出水面。
來路各異的高手們
10年前,華文天下總編輯楊文軒還是個標準的北漂。他出書未成卻意外加盟了由國林風投資的正源圖書,與石濤、徐訊等歸國學者一起從事出版工作。這個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公司,被認為開創了民營書商策劃的先河。
“1999年到2001年之間,大量作家、學者,甚至像我們這種半路出家的人都進入民營出版這個行業里來,正源圖書的幾個人都是歸國的哲學或者文學博士,那是一個策劃人的時代,把整個民營出版的層級提高了很多。”楊文軒說:“那時候出現了很多有思想品味的學術出版和大眾出版,例如《格調》、《誰動了我的奶酪》、《窮爸爸,富爸爸》等。”
2001年,他從8848出來,和現在的合伙人一起成立了知己圖書公司并引進了臺灣的投資,這個公司就是2009年盛大文學斥巨資收購的華文天下的前身。因為比較早地接觸了臺灣模式,在內容的選材,或者市場化程度上就比一般公司領先。2002年5月,楊文軒策劃、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致加西亞的信》在全國首發,連續13個月成為全國排行榜上的暢銷書。到今天為止,這本被認為是“站在老板立場上”看問題的勵志書已經銷售了300多萬冊。楊文軒在圖書策劃領域一舉成名,知己也站到了民營出版第一的位置。在這之后,他接二連三創造了銷量上百萬冊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和《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暢銷書奇跡。
“那個時代,是可以憑借個人眼光和感覺創造奇跡的。”楊文軒這么解釋自己最初的成功,“很多人剛開始幫別人翻譯、組稿,后來自己就去嘗試投資,做幾本書。整個書業的創造力很活躍,然后會有一本書改變一個人命運的奇跡出來,有的人一本書就能賺上百萬。”
10年前,磨鐵圖書的總裁沈浩波還被稱為先鋒詩人。2001年,因為向往體制外的自由,他辭去《中國圖書商報》的工作,開始自己創業做圖書,這就是今天一年碼洋5個億,占據所有暢銷榜單的磨鐵圖書的前身。創業并不像人們想象中那樣一帆風順,因為抱著做著玩的心理,他的前幾本書都砸了,本錢也賠光了,最后向朋友借了5萬塊錢重新開始。為了履行幫春樹出版一本書的承諾,把《北京娃娃》作為了背水一戰的選擇。因為沒有了退路,再賠就負債了,如何把這本書做得貼近市場,是沈浩波反復考慮的問題。事實證明了他的眼光,《北京娃娃》火爆了,春樹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之后沈浩波開始在暢銷書的道上一路狂奔,這才有了后來銷售量多達1000萬冊的《明朝那些事兒》。
10年前,萬榕書業總經理路金波還是個標準的文藝青年。他從1997年開始,以“李尋歡”的筆名混跡網絡文學網站,跟當時紅起來的寧財神、安妮寶貝一樣,是當紅“網絡作家”。很快,路金波被“榕樹下”創始人朱威廉關注,邀請赴上海擔任“榕樹下”內容總監。 2002年,他告別網絡作家的身份,叫回本名路金波,開始轉向幕后!冻啥迹褚拐垖⑽疫z忘》讓人記住了慕容雪村干脆有力的文筆,也讓人見識了路金波的幕后水平。
他的這次轉型,有個重要的背景:貝塔斯曼入主“榕樹下”。那個時候貝塔斯曼的進入,其實是個很好的時機,一方面出版行業還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另一方面,它市場化程度還很低。在中國加入WTO以后,圖書出版發行業的很多地方市場機制尚待完善。2006年,貝塔斯曼斥資與路金波成立了合資公司,叫做“貝榕”。路金波迅速推出了韓寒、安妮寶貝和慕容雪村等作家,這與貝塔斯曼當時的資金支持分不開。資本與高手的結合,注定是要攪動江湖的。
2008年,貝塔斯曼宣布退出中國市場,路金波這個時候已經被認為是“中國出版第一人”,已經不再需要貝塔斯曼給他做背書了,更大的靠山在等著他。遼寧北方聯合出版傳媒旗下萬卷出版社與他建立了合資公司——萬榕書業發展有限公司。
貝塔斯曼賠本賺吆喝,走了一圈,沒什么收益,卻用新的體制、雄厚的資本培養了一批人,這其中還包括藍獅子財經出版中心的出版人吳曉波。
10年前,吳曉波還是個記者。2001年,貝塔斯曼發起創立本土原創財經圖書品牌的提議,在吳曉波牽頭下,當時的《南風窗》雜志總編秦朔、財經評論家胡泳、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博士后趙曉、《知識經濟》雜志總編劉韌和《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常務副總編劉洲偉等6人發起創辦了“藍獅子財經叢書”這一品牌。一開始,“藍獅子”是個松散的合作平臺,這6個發起人,承諾不定時提供自己的作品。2004年后,這個品牌剝離出來,吳曉波個人開始用公司的形式來運作這個品牌。“藍獅子”誕生到現在,也剛好10年。
這群人,幾乎是中國民營出版的群像,從策劃人到企業家,從游擊隊到正規軍,他們這10年的經歷,就是民營出版的側影。
“扛”成正果
民營出版的真正起源,是那些做二渠道的小書商。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就陸續有繁華的圖書批發市場,例如長沙的黃泥街,武漢的武勝路,還有北京、成都、西安等地,這些做批發的書商賺了錢,看到出版的利潤,轉過來開始跟國有的出版社合作,合作的核心只有一個——書號。
“目前一個書號的平均價格是2萬元左右,以前很多小的出版社是靠這個過日子的,自己出不來好書,賣書號基本是個沒有成本的事情,反正閑著也閑著。”一個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民營書商想要成立出版社或者合法申請書號,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盡管買賣書號也是國家名令禁止的,但還是成了出版業的行規。這樣,民營出版就通過國有書號進入了出版環節。把書號的錢交了,選題通過了,組稿、設計、印刷和發行等一系列事務,就都由書商自己去操作,這本質上跟承包沒什么兩樣。
這樣一來,這些“嗅”覺靈敏的民營書商成了國有出版社的先鋒編輯部,國有出版社變成了這些人的書號管理方。正是因為這種大家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合作方式,使得多年來這些書商都十分低調,有人說,他們都在悶聲發大財。
來看看下列書目吧:《小團圓》、《杜拉拉升職記》、《盜墓筆記》、《藏地密碼》、《明朝那些事兒》、《求醫不如求己》、《黃帝內經使用手冊》這些超過百萬銷量的“暢銷中的暢銷”,全部出自民營公司或者民營跟國有出版社的合資公司。根據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測算,2009年北京磨鐵圖書出版公司更是占到了整體大眾出版1.03%的市場份額,超過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
“現在民營出版的大腕,大多數是10年前開始嶄露頭角的──那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評價現在的民營書業?梢哉f,過去這10年,是民營出版機構醞釀更合理的身份、更清晰的商業模式和更大規模的10年。
今天,隨著圖書出版行業對民營資本的逐漸放開,越來越多充滿活力的機構開始擺脫束縛,而伴隨著互聯網、數字出版等技術潮流的興起,一場越來越深刻的產業變革也正在逐漸浮出水面。
來路各異的高手們
10年前,華文天下總編輯楊文軒還是個標準的北漂。他出書未成卻意外加盟了由國林風投資的正源圖書,與石濤、徐訊等歸國學者一起從事出版工作。這個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公司,被認為開創了民營書商策劃的先河。
“1999年到2001年之間,大量作家、學者,甚至像我們這種半路出家的人都進入民營出版這個行業里來,正源圖書的幾個人都是歸國的哲學或者文學博士,那是一個策劃人的時代,把整個民營出版的層級提高了很多。”楊文軒說:“那時候出現了很多有思想品味的學術出版和大眾出版,例如《格調》、《誰動了我的奶酪》、《窮爸爸,富爸爸》等。”
2001年,他從8848出來,和現在的合伙人一起成立了知己圖書公司并引進了臺灣的投資,這個公司就是2009年盛大文學斥巨資收購的華文天下的前身。因為比較早地接觸了臺灣模式,在內容的選材,或者市場化程度上就比一般公司領先。2002年5月,楊文軒策劃、哈爾濱出版社出版的《致加西亞的信》在全國首發,連續13個月成為全國排行榜上的暢銷書。到今天為止,這本被認為是“站在老板立場上”看問題的勵志書已經銷售了300多萬冊。楊文軒在圖書策劃領域一舉成名,知己也站到了民營出版第一的位置。在這之后,他接二連三創造了銷量上百萬冊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和《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暢銷書奇跡。
“那個時代,是可以憑借個人眼光和感覺創造奇跡的。”楊文軒這么解釋自己最初的成功,“很多人剛開始幫別人翻譯、組稿,后來自己就去嘗試投資,做幾本書。整個書業的創造力很活躍,然后會有一本書改變一個人命運的奇跡出來,有的人一本書就能賺上百萬。”
10年前,磨鐵圖書的總裁沈浩波還被稱為先鋒詩人。2001年,因為向往體制外的自由,他辭去《中國圖書商報》的工作,開始自己創業做圖書,這就是今天一年碼洋5個億,占據所有暢銷榜單的磨鐵圖書的前身。創業并不像人們想象中那樣一帆風順,因為抱著做著玩的心理,他的前幾本書都砸了,本錢也賠光了,最后向朋友借了5萬塊錢重新開始。為了履行幫春樹出版一本書的承諾,把《北京娃娃》作為了背水一戰的選擇。因為沒有了退路,再賠就負債了,如何把這本書做得貼近市場,是沈浩波反復考慮的問題。事實證明了他的眼光,《北京娃娃》火爆了,春樹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之后沈浩波開始在暢銷書的道上一路狂奔,這才有了后來銷售量多達1000萬冊的《明朝那些事兒》。
10年前,萬榕書業總經理路金波還是個標準的文藝青年。他從1997年開始,以“李尋歡”的筆名混跡網絡文學網站,跟當時紅起來的寧財神、安妮寶貝一樣,是當紅“網絡作家”。很快,路金波被“榕樹下”創始人朱威廉關注,邀請赴上海擔任“榕樹下”內容總監。 2002年,他告別網絡作家的身份,叫回本名路金波,開始轉向幕后!冻啥迹褚拐垖⑽疫z忘》讓人記住了慕容雪村干脆有力的文筆,也讓人見識了路金波的幕后水平。
他的這次轉型,有個重要的背景:貝塔斯曼入主“榕樹下”。那個時候貝塔斯曼的進入,其實是個很好的時機,一方面出版行業還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另一方面,它市場化程度還很低。在中國加入WTO以后,圖書出版發行業的很多地方市場機制尚待完善。2006年,貝塔斯曼斥資與路金波成立了合資公司,叫做“貝榕”。路金波迅速推出了韓寒、安妮寶貝和慕容雪村等作家,這與貝塔斯曼當時的資金支持分不開。資本與高手的結合,注定是要攪動江湖的。
2008年,貝塔斯曼宣布退出中國市場,路金波這個時候已經被認為是“中國出版第一人”,已經不再需要貝塔斯曼給他做背書了,更大的靠山在等著他。遼寧北方聯合出版傳媒旗下萬卷出版社與他建立了合資公司——萬榕書業發展有限公司。
貝塔斯曼賠本賺吆喝,走了一圈,沒什么收益,卻用新的體制、雄厚的資本培養了一批人,這其中還包括藍獅子財經出版中心的出版人吳曉波。
10年前,吳曉波還是個記者。2001年,貝塔斯曼發起創立本土原創財經圖書品牌的提議,在吳曉波牽頭下,當時的《南風窗》雜志總編秦朔、財經評論家胡泳、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博士后趙曉、《知識經濟》雜志總編劉韌和《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常務副總編劉洲偉等6人發起創辦了“藍獅子財經叢書”這一品牌。一開始,“藍獅子”是個松散的合作平臺,這6個發起人,承諾不定時提供自己的作品。2004年后,這個品牌剝離出來,吳曉波個人開始用公司的形式來運作這個品牌。“藍獅子”誕生到現在,也剛好10年。
這群人,幾乎是中國民營出版的群像,從策劃人到企業家,從游擊隊到正規軍,他們這10年的經歷,就是民營出版的側影。
“扛”成正果
民營出版的真正起源,是那些做二渠道的小書商。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就陸續有繁華的圖書批發市場,例如長沙的黃泥街,武漢的武勝路,還有北京、成都、西安等地,這些做批發的書商賺了錢,看到出版的利潤,轉過來開始跟國有的出版社合作,合作的核心只有一個——書號。
“目前一個書號的平均價格是2萬元左右,以前很多小的出版社是靠這個過日子的,自己出不來好書,賣書號基本是個沒有成本的事情,反正閑著也閑著。”一個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民營書商想要成立出版社或者合法申請書號,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盡管買賣書號也是國家名令禁止的,但還是成了出版業的行規。這樣,民營出版就通過國有書號進入了出版環節。把書號的錢交了,選題通過了,組稿、設計、印刷和發行等一系列事務,就都由書商自己去操作,這本質上跟承包沒什么兩樣。
這樣一來,這些“嗅”覺靈敏的民營書商成了國有出版社的先鋒編輯部,國有出版社變成了這些人的書號管理方。正是因為這種大家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合作方式,使得多年來這些書商都十分低調,有人說,他們都在悶聲發大財。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