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之路“道阻且長”
2010-03-29 09:26 來源:IT經理世界 作者:趙峰 責編:Victoria
- 摘要:
- 上世紀80年代,傳感器要用卡車來拉;現在微軟公司的數據中心里安裝了成千上萬個兩三厘米見方的傳感器,或許再做十幾年,就真的有如灰塵一般大小的傳感器在空中飄浮了,或者進入人們的身體,幫助探測血管阻塞等情況。
【CPP114】訊:現在物聯網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大家都無比憧憬著一個具有變革意義的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但是,作為一個與傳感器打了數十年交道的研究者,我不得不承認,物聯網之路“道阻且長”,而我們才剛剛起步,這段萬里長征有許多可以預知的艱難險阻等著我們,比如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大規模——可靠的物聯網意味著大量且布置合理的傳感器。從概率上來講,成千上萬個傳感器中總有幾個不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系統的性能不是從100%降到0,而是可以發揮絕大部分的功能,那么這就是一個好的系統。但是實際上現在計算機還很脆弱,一臺電腦在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可以保證運算從頭到尾都正確,但是當把多臺這樣的電腦放在一起形成一個系統時,往往會出現一些預想不到的故障。這和生物系統的原理完全不同:生物系統有很多的細胞,可以起到替代作用,即使每天都有很多細胞死去,但在生物體的水平上我們現在都還很健康的存在著。比如醫學上發現大腦中一部分結構壞死,其附近的一些細胞可以替代它的工作,整個系統可以正常運轉。對于傳感器網絡來說,其最好的狀態就是可以形成一個類似生物學系統的體系,一部分傳感器出現故障時,有其他的傳感器可以替代,這就需要大的規模來保證。
標準化——傳感器和其他相關部分畢竟還是互聯網的一部分,需要與互聯網進行有效連接,那么就需要標準化的組件和I/O接口。另外,交互界面(Interface)也需要標準化,大眾最關注的是如何應用,并不需要完全熟悉傳感器的復雜原理,只需要知道一個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就可以了,比如在超市,只要把一個探測器放到物品上,一按開關就能夠在電腦上搜索到有關該物品的所有信息,這就是交互界面的標準化——做到這種程度時也就意味著可以做大規模的普及了。值得一提的是,標準化也有利于大規模生產,就如同中國古代木質結構中的斗拱榫卯一樣,經過標準化之后大量生產,從而構成亭臺樓閣。
數據——和任何硬件一樣,傳感器做到最后,終歸會被大批量生產,從而變成超市里的廉價品。但是在硬件之外,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可以有更多的應用。例如,可通過對身體狀況的感知來推薦保健品,帶來的廣告收入想必非?捎^。
數據這塊蛋糕自然誘人,但吃到嘴里卻并不容易。首先,獲得這些數據的啟動(Bootstrapping)過程并非易事:剛開始時數據很少,需要提供很好的應用方式,才能吸引人們提供更多的數據,進而獲得更多更好的應用,以至于獲得更多的收益。第二,數據的所有權(Ownership)問題不容忽視。我以前在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團隊中有個很聰明的成員,他后來做了一家創業公司的副總裁,這個公司專門生產一種放在停車位下面的傳感器,它用光亮和磁場對周圍環境進行感應。技術完成后,他非常有成就感,并認為這將引起一場革命。若想在美國的一些大城市的市中心找到停車位是件令人焦頭爛額的事情,安裝上這種傳感器之后,顧客可以在網上付費查詢并預定空的車位,也能提高使用效率,并帶來非常可觀的收益。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現實卻令他大失所望,因為他得到某些市政府的拒絕理由是,借由這些停車數據而獲得的商業收益應該屬于市政府的。第三,隱私(Privacy)是個大麻煩。一些傳感器和我們生活的空間直接相關,比如放在我們手機里甚至身體上的傳感器。
這就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矛盾:一方面,傳感器可以提供個人化的服務,滿足個人的獨特需求;但同時個人的隱私也因此受到曝光;ヂ摼W上已經出現了這種問題(比如搜索引擎所提供的個人化的歷史提示),物聯網也可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甚至更嚴重,因為傳感器感知的幾乎完全都是個人化的內容,它會知道你每天看什么書、吃什么飯、見什么人。因此,如果要把傳感器應用到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對隱私保護的重視是非常必要的。信息的有用性和私密性之間不得不要進行一場徒手博弈。當人們認為在過于公開的信息里自己的隱私受到威脅時,應該能夠把相應的傳感器關掉。
使用黏性(App stickiness)——以智能手機(比如帶有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的手機)為例,人們喜歡它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一些非常有吸引力的功能,人們會多次地使用該功能,而不是試一次就不用了。同樣的,在物聯網上的應用也應該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而不是只能引發人們一次性的使用?傊,物聯網應該是一個漂亮的多次使用的環保袋,而不是一次性的白色污染。
生態系統(Eco-system)——對于物聯網來說,需要多個領域的共同配合,比如硬件、固件(firmware)、軟件、界面等等,這是一條很大的產業鏈,只有把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建立起來,物聯網才能真正可持續的發展。以PC做類比,它就有一個非常完善的生態體系,硬件、軟件、應用、兼容都有人來做,這個產業的發展就非常健康。
在上述五個方面中,數據無論如何都是最重要的,傳感數據有著巨大的潛力,甚至有可能由于對數據的有效利用而產生又一家有影響的公司。
上世紀80年代,傳感器要用卡車來拉;現在微軟公司的數據中心里安裝了成千上萬個兩三厘米見方的傳感器,或許再做十幾年,就真的有如灰塵一般大小的傳感器在空中飄浮了,或者進入人們的身體,幫助探測血管阻塞等情況。
這些聽上去有些像科幻小說,甚至你會認為有那么一點不切實際,但是科技的魅力正在于此,科學和藝術在想象力方面是相通的,因此我們對傳感網的想象并不能因其遙遠而被扼殺。盡管現在看起來不可能,但是也許過10年、20年就會變得可能;但如果沒有人去嘗試,那么不可能永遠都不會變成可能。
因此,Dream a big dream,這話永遠都不會錯!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婁勤儉:物聯網不要炒概念
深圳應搶先發展物聯網
物聯網:商用模式之困
大規模——可靠的物聯網意味著大量且布置合理的傳感器。從概率上來講,成千上萬個傳感器中總有幾個不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系統的性能不是從100%降到0,而是可以發揮絕大部分的功能,那么這就是一個好的系統。但是實際上現在計算機還很脆弱,一臺電腦在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可以保證運算從頭到尾都正確,但是當把多臺這樣的電腦放在一起形成一個系統時,往往會出現一些預想不到的故障。這和生物系統的原理完全不同:生物系統有很多的細胞,可以起到替代作用,即使每天都有很多細胞死去,但在生物體的水平上我們現在都還很健康的存在著。比如醫學上發現大腦中一部分結構壞死,其附近的一些細胞可以替代它的工作,整個系統可以正常運轉。對于傳感器網絡來說,其最好的狀態就是可以形成一個類似生物學系統的體系,一部分傳感器出現故障時,有其他的傳感器可以替代,這就需要大的規模來保證。
標準化——傳感器和其他相關部分畢竟還是互聯網的一部分,需要與互聯網進行有效連接,那么就需要標準化的組件和I/O接口。另外,交互界面(Interface)也需要標準化,大眾最關注的是如何應用,并不需要完全熟悉傳感器的復雜原理,只需要知道一個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就可以了,比如在超市,只要把一個探測器放到物品上,一按開關就能夠在電腦上搜索到有關該物品的所有信息,這就是交互界面的標準化——做到這種程度時也就意味著可以做大規模的普及了。值得一提的是,標準化也有利于大規模生產,就如同中國古代木質結構中的斗拱榫卯一樣,經過標準化之后大量生產,從而構成亭臺樓閣。
數據——和任何硬件一樣,傳感器做到最后,終歸會被大批量生產,從而變成超市里的廉價品。但是在硬件之外,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可以有更多的應用。例如,可通過對身體狀況的感知來推薦保健品,帶來的廣告收入想必非?捎^。
數據這塊蛋糕自然誘人,但吃到嘴里卻并不容易。首先,獲得這些數據的啟動(Bootstrapping)過程并非易事:剛開始時數據很少,需要提供很好的應用方式,才能吸引人們提供更多的數據,進而獲得更多更好的應用,以至于獲得更多的收益。第二,數據的所有權(Ownership)問題不容忽視。我以前在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團隊中有個很聰明的成員,他后來做了一家創業公司的副總裁,這個公司專門生產一種放在停車位下面的傳感器,它用光亮和磁場對周圍環境進行感應。技術完成后,他非常有成就感,并認為這將引起一場革命。若想在美國的一些大城市的市中心找到停車位是件令人焦頭爛額的事情,安裝上這種傳感器之后,顧客可以在網上付費查詢并預定空的車位,也能提高使用效率,并帶來非常可觀的收益。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現實卻令他大失所望,因為他得到某些市政府的拒絕理由是,借由這些停車數據而獲得的商業收益應該屬于市政府的。第三,隱私(Privacy)是個大麻煩。一些傳感器和我們生活的空間直接相關,比如放在我們手機里甚至身體上的傳感器。
這就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矛盾:一方面,傳感器可以提供個人化的服務,滿足個人的獨特需求;但同時個人的隱私也因此受到曝光;ヂ摼W上已經出現了這種問題(比如搜索引擎所提供的個人化的歷史提示),物聯網也可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甚至更嚴重,因為傳感器感知的幾乎完全都是個人化的內容,它會知道你每天看什么書、吃什么飯、見什么人。因此,如果要把傳感器應用到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對隱私保護的重視是非常必要的。信息的有用性和私密性之間不得不要進行一場徒手博弈。當人們認為在過于公開的信息里自己的隱私受到威脅時,應該能夠把相應的傳感器關掉。
使用黏性(App stickiness)——以智能手機(比如帶有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的手機)為例,人們喜歡它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一些非常有吸引力的功能,人們會多次地使用該功能,而不是試一次就不用了。同樣的,在物聯網上的應用也應該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而不是只能引發人們一次性的使用?傊,物聯網應該是一個漂亮的多次使用的環保袋,而不是一次性的白色污染。
生態系統(Eco-system)——對于物聯網來說,需要多個領域的共同配合,比如硬件、固件(firmware)、軟件、界面等等,這是一條很大的產業鏈,只有把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建立起來,物聯網才能真正可持續的發展。以PC做類比,它就有一個非常完善的生態體系,硬件、軟件、應用、兼容都有人來做,這個產業的發展就非常健康。
在上述五個方面中,數據無論如何都是最重要的,傳感數據有著巨大的潛力,甚至有可能由于對數據的有效利用而產生又一家有影響的公司。
上世紀80年代,傳感器要用卡車來拉;現在微軟公司的數據中心里安裝了成千上萬個兩三厘米見方的傳感器,或許再做十幾年,就真的有如灰塵一般大小的傳感器在空中飄浮了,或者進入人們的身體,幫助探測血管阻塞等情況。
這些聽上去有些像科幻小說,甚至你會認為有那么一點不切實際,但是科技的魅力正在于此,科學和藝術在想象力方面是相通的,因此我們對傳感網的想象并不能因其遙遠而被扼殺。盡管現在看起來不可能,但是也許過10年、20年就會變得可能;但如果沒有人去嘗試,那么不可能永遠都不會變成可能。
因此,Dream a big dream,這話永遠都不會錯!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婁勤儉:物聯網不要炒概念
深圳應搶先發展物聯網
物聯網:商用模式之困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