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短缺污染重 中國造紙盼重生
2006-03-21 09:37 來源:中華印刷包裝網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一方面,紙及紙制品需求巨大,另一方面,造紙的原料木材又極度短缺,而且中國造紙廠普遍污染嚴重,不符合國家的環保政策,中國造紙業正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記者日前在海南采訪時了解到,造紙工業正在受到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注,其原因一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其二是隨著全社會環境意識的加強,造紙業作為污染大戶也處在了風口浪尖上。
紙業面臨原材料和污染之困
2005年10月8日,中國紙業環保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國家環保總局污控司副司長李新民披露了這樣一組數字:僅2004年,我國紙和紙板的產量就已經達到了4950萬噸,而消費量卻達到了5439萬噸,人均消費量為42公斤,造紙量和消費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10%和14%,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李同時預測,2010年,我國紙品市場消費量將達到7000—8000萬噸。
這是一組什么樣的數字?人們知道,造紙是一個消耗木材的產業,其原料主要是木漿,這無疑加劇了對林木資源的需求!凹偃缡澜缒緷{供應量今后不大幅度增加,中國將面臨一個可怕的資源枯竭問題!敝袊茲{與造紙研究院院長曹振雷對此憂心如焚。
曹說的有道理:隨著中國原材料結構的調整,木漿進口也增長迅速,進口量居世界第一。專家預測,五年以后,中國對木漿的進口需求將達到全世界木漿進出口的總和。僅2004年,中國紙業970萬噸的木漿原料中,進口732萬噸,自己生產的只有238萬噸,這說明中國木漿依賴進口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曹振雷分析,2002年,全球42%的工業用材是用于制造木漿,到201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46%,而近幾年,全球森林平均每年減少840萬公頃,其中砍伐1460萬公頃,新種植或更新僅僅520萬公頃。隨著原始森林數量的減少,木材產量將不斷下降,木材纖維貿易市場的出口量將難以大幅度增加。
“事實上,中國紙業不僅僅面臨原材料之困,更面臨著環保之困!眹噎h?偩治劭厮靖彼鹃L李新民如是說。
李分析了四個因素,第一,造紙業經濟貢獻率偏低,污染物排放量卻很大。
第二,企業規模小,能耗物耗高。
第三,產品結構不合理。造紙企業的產品以中低檔為主,技術水平低,污染治理落后,一個工廠污染一條河流的情況比比皆是,由于環保和市場的原因,一些城市已經退出造紙業,根治造紙業的污染已經迫在眉睫。
造紙業進退兩難
專家們分析認為,原材料供求的矛盾正在成為制約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瓶頸,環境保護的需要更使造紙業的生存變得雪上加霜。
對于原材料的問題,中國林科院院士徐大平教授深有感觸。徐分析說,中國大約有17.48億公頃的森林,僅僅相當于全世界森林面積的5%,人均占有森林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既要保護自然資源,還要提供大量木材、板材等原材料,用這樣稀缺的資源支撐造紙業顯然是不現實的。
基于中國造紙業的現實情況,專家們指出,針對我國的國情來說,發展造紙業并不具有比較優勢。華頓綜合經濟研究所所長沈晗耀分析說,發展我國造紙業至少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原材料的問題,我國深林覆蓋率很低,但是造紙業又是主要依靠木材為原料的產業,在一個森林資源非常稀缺的國家大力發展造紙業是不明智的;其二,我國造紙業的結構不合理,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污染重,技術落后,根本滿足不了國內市場的需求。
據此,有專家提出,放棄我國現有的不合理造紙企業,直接從國外進口紙產品,更有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環境保護。
但是,沈晗耀認為,雖然發展造紙業在我國不具有比較優勢,但從國家經濟安全的角度來講,發展造紙業對我國又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沈的依據是,我國紙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十幾年來,每年的消費正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國,如果放棄造紙業,完全依靠進口來滿足,將會使我國經濟過分依賴進口,這無疑對國民經濟的長期發展非常不利。
那么,到底要不要發展造紙業?如何發展造紙業?這是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
造紙業能否浴火重生?
沈晗耀分析認為,事實上,造紙業正在成為關系到國民經濟的許多部門并且服務面很廣的一個行業,在當前我國加工業能力普遍過剩的情況下,造紙業又是為數不多的需求不斷擴張的行業之一,大力發展造紙業,顯然可以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勢必對國民經濟的增長產生強有力的拉動作用。
中國制漿與造紙研究院院長曹振雷分析認為,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造紙工業發展的瓶頸是纖維原料供應問題,我國目前的纖維原料政策是大力發展木材制漿,科學合理用好草漿,加強廢紙回收的力度。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后兩者很難成為造紙的主要供應材料,加之,草漿的環保問題難以解決,因此,發展木漿造紙將成為我國未來的主要生產方式。
事實上,紙漿原材料的供求矛盾已經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2004年,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頒布了《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這表明,我國造紙工業正在進入以原材料結構調整為核心的關鍵時期。
那么,大量的木材從哪里來?
曹振雷說,其實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政府便號召企業推行林漿紙一體化這個模式,但幾十年過去了,到2003年底,中國已經種植速生豐產林面積不到300萬畝,僅占整個速生林規劃面積的1.4%,并且,許多企業種植的速生林僅僅作為觀賞林,真正用于造紙的幾乎微乎其微。
為何如此?曹振雷分析認為,目前中國林業資源管理政策,主要是以保護森林資源、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為基礎,并未考慮速生豐產林,而且,林木資產的處置權和采伐權仍由國家嚴格控制,企業只是形式上擁有林木,并不能將其納入真正市場化的循環經濟鏈中,加之,企業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涉及多個政府管理部門,由于各部門之間管理職能分割,難以發揮對造紙企業的宏觀調控職能。
北京林業大學蒲俊文教授比較同意雷的觀點,他認為,國民經濟健康的發展要求以木材為原料的產業必須立足國內,增加國內木材產量來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大力營造速生豐產林,才是解決我國漿紙用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徑。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