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企業的“仿造”迷路
2010-08-06 00:00 來源:慧聰印刷網 責編:龜山隱真
【CPP114】訊:許多亞洲國家像日本、韓國甚至是我國的臺灣地區在其裝備制造工業發展之初都是和中國大陸一樣走的是一條仿造、學習的道路,但為什么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他們卻實現了創新、品牌的升華,而中國卻走向了“山寨”更多的企業還依然徘徊在仿造迷路上呢?
當改革開放新風吹開中國緊逼了半個世紀的國門,經濟發展成為了重中之重,對于許多初創的企業,財富的到來是那么的簡單和快速,一夜暴富變得觸手可及。于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許多企業家和創業者的心中埋下了種子。
在不久前結束的第五屆北方展上日本利優比膠印機中國的代理商北京嘉和頂新科貿有限公司的趙耀總經理談及這個問題,他認為仿造這個事情在中國有很長的歷史,不光是中國存在仿造、學習的現象,日本企業之間也在仿造,比如說利優比的某款設備賣得很好,有些小的廠家也會模仿。其實企業間的仿造并沒有什么問題,在設備制造產業最重要的是產品質量,而產品質量決定于:管理、材料兩個方面,學會了簡單的仿造,但是材料、工藝跟不上,就算是仿造又能生產出怎樣的產品呢?
“機器在高速運轉的過程中機器對材料的要求非常的嚴格,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有時候也替國內廠家著急,在機械制造領域我覺得和其他電子產品的簡單仿造還不一樣。”趙耀告訴慧聰印刷網。在機械制造行業企業能仿造的只能是皮毛,要想生產出同等質量水平的產品需要的時間和耐心。
而這恰恰是國內企業所缺乏的。
“比如我們最近推出了一款新機器,我們在從試制到推出歷經了3年,并免費在中國客戶那使用了一年進行了幾千萬的試印,在09年在工廠試車一年,直到現在才向歐洲、美國提供產品,現在已經有了訂單”趙耀總經理向筆者介紹了利優比的設備從研發到投入市場所必須經歷的時間考驗。但是這個過程國內有多少企業能耐得住呢?許多中國廠商過于急功近利,他們更多的是希望投入了產品以后就想馬上產出,但是設備制造產業慢工才能出細活,德國人的嚴謹和細致讓他們擁有了海德堡、曼羅蘭、高寶這樣的優秀企業。“過于急功近利是很難成功的,再加上原材料的不過關,軸承、基礎件和工藝沒掌握好的時候就投入市場了”趙耀總經理所說的實際正是國內設備制造產業落后的結癥所在。
筆者認為國家相關部門在制定行業發展計劃的時候,要給那些發展好的,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強有力的支持,其實現在國內已經涌現出越來越多富有創新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優秀企業,但我們需要為誕生更多這樣的企業培養適合生長的土壤,約束他們的成長之路,避免他們走偏走歪。另一方面,企業的健康發展需要的是有個長久穩定的發展戰略,不能頻繁發生變化,更不能外行管理。趙耀總經理告訴慧聰印刷網:“利優比現在印刷機本部長就是在印刷廠干了一輩子的,原來是設計部的本部長,他從設計到生產都非常在行。所以決不能外行來干涉制造本身的規律。”
對于中國的企業,仿造并沒有什么不可,但如果僅僅是仿造就容易走入企業發展的迷路。仿造只能是一個開始而最終他必須通向創新。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