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電子鎖"的革命 電子標簽:用事實奪得話語權
2010-08-10 08:27 來源:東方網 責編:Victoria
- 摘要:
- 事實上,傳統的國際標準制定過程十分漫長,一般一個國際標準從新提案提出到標準發布需要經歷三至六年的時間。而這一次,ISO卻主動建議中方先將電子標簽技術作為國際公共規范發布,也就是成為“準國際標準”,同時對國際標準草案正式進行投票。
【CPP114】訊:國際標準化組織日前正式將中國人研發的集裝箱電子標簽技術列為一項“準國際標準”。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兩年前中方代表第一次提交該提案時,曾遭拒絕。從最初碰壁到如今離正式國際標準僅差一步,中國“電子標簽”是如何說服各方,奪得話語權的呢?
一把“電子鎖”的革命
電子標簽,就是給集裝箱裝上一把“電子鎖”。
從外表看,電子標簽就像一個小方盒子,裝箱時用移動式讀寫設備往盒子里寫入集裝箱信息、貨物信息和物流信息。集裝箱在經過港區道口、碼頭橋吊時,信息會被自動讀取,并顯示在專用網站上,貨主、船公司、港口方、政府監管部門都可以上網查詢。如果集裝箱中途被非法打開,網頁還會立刻報警。
為何要給集裝箱裝“鎖”?據項目負責人包起帆介紹,這是因為目前各行各業對提高物流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物流過程中集裝箱自身不載有信息,其流向、流轉和識別基本上還處于人工半人工狀態,客戶對物流信息掌控不對稱。
另一方面,近年來在集裝箱運輸過程中不斷發生偷渡、走私、失竊等犯罪行為,全球集裝箱物流安全保障形勢相當嚴峻。
因此,現代集裝箱物流迫切需要一種電子標簽系統,實時記錄集裝箱運輸中的各種信息,并借助全球網絡環境實現集裝箱物流的實時在線監控。2005年,上海港開通了世界上首條裝有電子標簽的集裝箱航線,在該領域率先實現了突破,也實現了集裝箱物流信息從被動告知到主動感知的根本變革。
被外國專家當“菜鳥”
掌握了標準制定,就等于掌握了行業的話語權。
在技術上獲得突破的包起帆并沒有過分欣喜,因為他知道技術是可以被復制的。于是,代表中國制定集裝箱電子標簽的國際標準,成為了“抓斗大王”新的目標。
然而,國際標準化組織是一個非常嚴密的機構,制定一項國際標準又有相當復雜的程序和要求。更為重要的是,每一個國際標準制定委員會中都有一大批該領域的資深專家,代表著各個國家不同的利益群體,在討論時各方力量相互制衡。這對從未在交通運輸領域制定過國際標準的中國來說,是一項無比艱苦的工作。
2008年6月,由上海港起草的提案,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審查后代表中國提交至ISO(國際標準化組織英文縮寫)。按照規定,制定國際標準需要有該委員會一半成員國同意,并有5個以上國家愿意共同參與標準制定,而到了9月投票結果揭曉時,盡管有一半以上的國家同意中國提案,但只有2個國家愿意共同參與,結果第一次提案失敗了。包起帆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外國專家當時那倨傲的神情。“會議快結束了,才讓我們上臺介紹提案,結果很多專家根本就沒有認真聽。他們心里肯定把我們當作‘菜鳥’,認為我們來旁聽他們的發言就足夠了。”
現場會打動老外
包起帆沒有就此死心,他決定要用事實征服老外。
2008年12月,包起帆和他的團隊將委員會的全部專家請到上海,一連幾天帶著他們到外高橋碼頭考察,親身感受電子標簽的實際運用情況。這一招果真有效。望著一只只上了“保險”的集裝箱,很多外國專家開始認真考慮中國的提案。
2009年2月,經過補充和修訂,中國又提交了新的提案。這一次,ISO重新開啟了“投票窗口”,要求全體成員對中國的新提案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投票。5月10日,投票結果公布,包括中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英國、丹麥等在內的14個國家同意該提案,其中法國、德國、美國等8個國家還表示愿意與中國一起參與標準的制定。5月27日―29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17次工作組會議上,中國提出的國際標準提案獲得通過,會議同時任命包起帆負責該標準的起草工作。
用認真征服嚴謹
成為了國際標準的起草者,并不意味著已經抓穩了“話筒”。
“記得第一次向委員會提交我們的草案,結果被外國專家批得體無完膚,幾乎每句話老外都有意見,都要求修改。”全程參與電子標簽研發工作的江霞如此回憶草案起草階段的工作環境。事實上,這只是力量博弈的一個縮影。
老外想用“拖”字訣,延緩國際標準的制定步伐。怎么辦?以嚴謹對嚴謹,以認真對認真,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是包起帆想出的辦法。自第一次會議后,包起帆每次開會都嚴格按照會議議程,要求所有專家在會上當場確定國際標準的修改意見,否則會議即使拖得再長也不結束。一開始,老外還很有興趣與中方糾纏,提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一直說到口干舌燥,卻發現中方代表依然很有耐心地進行探討,而且一副不達成一致決不罷休的架勢。久而久之,有些外國專家堅持不住了,更多的專家則被中方的誠意所打動,草案起草工作終于步入了“快車道”。
事實上,傳統的國際標準制定過程十分漫長,一般一個國際標準從新提案提出到標準發布需要經歷三至六年的時間。而這一次,ISO卻主動建議中方先將電子標簽技術作為國際公共規范發布,也就是成為“準國際標準”,同時對國際標準草案正式進行投票。
于是,中國電子標簽僅用了3個月就成為國際規范?吹竭@一結果,美國Transcore公司副總裁夏耐柯先生驚嘆道:這樣的速度在ISO程序中幾乎不可能,中國專家的精神太了不起了!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鴻博股份擬1億元研發RFID電子標簽
盯庫存 沃爾瑪衣物擬貼電子標簽
恒寶股份變更“電子標簽生產線建設”募投項目
一把“電子鎖”的革命
電子標簽,就是給集裝箱裝上一把“電子鎖”。
從外表看,電子標簽就像一個小方盒子,裝箱時用移動式讀寫設備往盒子里寫入集裝箱信息、貨物信息和物流信息。集裝箱在經過港區道口、碼頭橋吊時,信息會被自動讀取,并顯示在專用網站上,貨主、船公司、港口方、政府監管部門都可以上網查詢。如果集裝箱中途被非法打開,網頁還會立刻報警。
為何要給集裝箱裝“鎖”?據項目負責人包起帆介紹,這是因為目前各行各業對提高物流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物流過程中集裝箱自身不載有信息,其流向、流轉和識別基本上還處于人工半人工狀態,客戶對物流信息掌控不對稱。
另一方面,近年來在集裝箱運輸過程中不斷發生偷渡、走私、失竊等犯罪行為,全球集裝箱物流安全保障形勢相當嚴峻。
因此,現代集裝箱物流迫切需要一種電子標簽系統,實時記錄集裝箱運輸中的各種信息,并借助全球網絡環境實現集裝箱物流的實時在線監控。2005年,上海港開通了世界上首條裝有電子標簽的集裝箱航線,在該領域率先實現了突破,也實現了集裝箱物流信息從被動告知到主動感知的根本變革。
被外國專家當“菜鳥”
掌握了標準制定,就等于掌握了行業的話語權。
在技術上獲得突破的包起帆并沒有過分欣喜,因為他知道技術是可以被復制的。于是,代表中國制定集裝箱電子標簽的國際標準,成為了“抓斗大王”新的目標。
然而,國際標準化組織是一個非常嚴密的機構,制定一項國際標準又有相當復雜的程序和要求。更為重要的是,每一個國際標準制定委員會中都有一大批該領域的資深專家,代表著各個國家不同的利益群體,在討論時各方力量相互制衡。這對從未在交通運輸領域制定過國際標準的中國來說,是一項無比艱苦的工作。
2008年6月,由上海港起草的提案,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審查后代表中國提交至ISO(國際標準化組織英文縮寫)。按照規定,制定國際標準需要有該委員會一半成員國同意,并有5個以上國家愿意共同參與標準制定,而到了9月投票結果揭曉時,盡管有一半以上的國家同意中國提案,但只有2個國家愿意共同參與,結果第一次提案失敗了。包起帆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外國專家當時那倨傲的神情。“會議快結束了,才讓我們上臺介紹提案,結果很多專家根本就沒有認真聽。他們心里肯定把我們當作‘菜鳥’,認為我們來旁聽他們的發言就足夠了。”
現場會打動老外
包起帆沒有就此死心,他決定要用事實征服老外。
2008年12月,包起帆和他的團隊將委員會的全部專家請到上海,一連幾天帶著他們到外高橋碼頭考察,親身感受電子標簽的實際運用情況。這一招果真有效。望著一只只上了“保險”的集裝箱,很多外國專家開始認真考慮中國的提案。
2009年2月,經過補充和修訂,中國又提交了新的提案。這一次,ISO重新開啟了“投票窗口”,要求全體成員對中國的新提案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投票。5月10日,投票結果公布,包括中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英國、丹麥等在內的14個國家同意該提案,其中法國、德國、美國等8個國家還表示愿意與中國一起參與標準的制定。5月27日―29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17次工作組會議上,中國提出的國際標準提案獲得通過,會議同時任命包起帆負責該標準的起草工作。
用認真征服嚴謹
成為了國際標準的起草者,并不意味著已經抓穩了“話筒”。
“記得第一次向委員會提交我們的草案,結果被外國專家批得體無完膚,幾乎每句話老外都有意見,都要求修改。”全程參與電子標簽研發工作的江霞如此回憶草案起草階段的工作環境。事實上,這只是力量博弈的一個縮影。
老外想用“拖”字訣,延緩國際標準的制定步伐。怎么辦?以嚴謹對嚴謹,以認真對認真,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是包起帆想出的辦法。自第一次會議后,包起帆每次開會都嚴格按照會議議程,要求所有專家在會上當場確定國際標準的修改意見,否則會議即使拖得再長也不結束。一開始,老外還很有興趣與中方糾纏,提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一直說到口干舌燥,卻發現中方代表依然很有耐心地進行探討,而且一副不達成一致決不罷休的架勢。久而久之,有些外國專家堅持不住了,更多的專家則被中方的誠意所打動,草案起草工作終于步入了“快車道”。
事實上,傳統的國際標準制定過程十分漫長,一般一個國際標準從新提案提出到標準發布需要經歷三至六年的時間。而這一次,ISO卻主動建議中方先將電子標簽技術作為國際公共規范發布,也就是成為“準國際標準”,同時對國際標準草案正式進行投票。
于是,中國電子標簽僅用了3個月就成為國際規范?吹竭@一結果,美國Transcore公司副總裁夏耐柯先生驚嘆道:這樣的速度在ISO程序中幾乎不可能,中國專家的精神太了不起了!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鴻博股份擬1億元研發RFID電子標簽
盯庫存 沃爾瑪衣物擬貼電子標簽
恒寶股份變更“電子標簽生產線建設”募投項目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