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從印刷大市向印刷強市鏗鏘前行
2006-03-13 08:58 來源:中華印刷包裝網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2005年2月21日) 溫州印刷業有五大優勢:溫州印刷工業的生產規模在全國同等城市中位居前列;印刷業已成為溫州市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溫州印刷工業生產技術裝備和產品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蒼南縣龍港鎮已形成產業集聚、按市場經濟規劃運作的印刷工業園區和相應的生產、科研、信息、營銷、物流等配套體系;溫州印刷工業建立了比較規范的宏觀管理和比較科學的生產管理體系。
溫州印刷業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改革開放為溫州印刷業注入了強大活力,1985年后,以非公有制為主體的印刷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在溫州破土而出,出現了以家庭作坊為主要形式的印刷企業群,1992年企業數增至1500余家,從業人員約7萬人,年產值20億元。1999年,在新聞出版、輕工、公安、工商等部門的攜手配合下,我市對印刷企業先后進行了調查摸底、現場稽查、壓縮取締、核發證照、檢查驗收等五項工作。
2003年溫州市印刷業總產值116億元,占全國包裝印刷的10%。近幾年來,每年都以15%的發展速度遞增,5000萬元以上產值的企業30多家,億元以上的企業6家,2億元以上的企業3家.無區域企業集團2家,已建成印刷工業園區6處,產值達40多億元。從2000年以來引進的高速多色膠印機10口多臺以及先進適用的印前、印后加工設備。
溫州印刷業的發展經驗
溫州印刷業之所以能夠在近些年取得長足的進步,從內部機制和外部環境方面分析主要在于:
1.以民營企業為主,與時俱進,不斷進行企業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在溫州市政府的扶持引導下,溫州民營印刷業發展迅速。目前溫州印刷業98%以上的企業都姓“私”。在溫州,即使是原有的國有印刷企業,為擺脫困境求發展,較早地進行了改制。溫州民營印刷企業具有很強創新精神,一開始它的經營機制就是按市場導向運作,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能夠隨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的加深而不斷狀大。溫州民營企業的自我更新能力非常活躍,它們在每個階段都能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更新企業的組織結構、生產規模、技術改造、形象建設等,使之適應企業持續發展的要求。
總體上看,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家庭工廠到90年代中期的股份合作,再到今天的規范化股份制,不斷進行企業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是保證溫州印刷業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
2.專業化經營,集群性效應,產業化優勢
區域塊狀經濟是”溫州一絕”。溫州目前已形成多種印刷方式和印刷載體相互配套協作的社會化生產體系。有近百家紙張、油墨、不千膠、電化鋁、收縮膜等印刷材料制造廠商在溫州落戶生產經營,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印刷材料廠商設有銷售網點,按需選貨,隨時供送,這種集中供應配套服務的產業鏈,降低了采購和倉儲成本,形成了低成本體系和低成本競爭格局。
溫州印刷企業還有一種”特殊”的”代理營銷”模式,在法制與誠信的規范下,由代理的業務人員接來業務,交印刷生產企業安排生產。生產企業只負責為業務人員提供訂單式生產。業務人員與印刷企業采取“名義掛鉤”的合作模式,一個業務人員與一家企業掛鉤,業務人員與企業處于分離狀態。促使業務人員從個人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開展工作;對企業來說,能夠以最精簡的人員配備來獲取國內外大量訂單.這對企業和個人(業務人員)來說達到了“雙贏”。
總之,在區域范圍內搞產業集中,在單個企業內搞環節集中,分工明確,配合緊密,既做大產業規模,又可降低產品成本,對我國地方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3.地方政府始終不渝地推進市場取向改革,扶持和服務企業到位
在溫州,非公經濟發展獨具魅力,地方政府大力引導作用功不可沒。市政府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不斷加大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力度,在土地出讓、稅收征管、培育品牌、科技支撐,技術改造、信息傳遞、人才引進和培養等方面,制定了許多地方性政策,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溫州市委、市政府又舉行了全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大會,號召全市上下抓住機遇,力求突破,努力實現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歷史性跨越。這無疑對于我市以民營經濟為主的印刷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4.溫州印刷協會大力推動當地印刷業快速發展
溫州印協為溫州印刷行業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如制定行業發展規劃、開展印刷工藝職稱評定、組織企業招商擴展、建設電子商務網站、幫助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的前期論證、開展與兄弟協會的交流活動、協調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帶領企業出國考察學習、傳遞信息、舉辦技術論壇、進行產品質量評比、推薦申報品牌產品、開展職業培訓、為企業評優評先以及行業統計工作等。
溫州印協隨著協會改革的逐步深入,決不停留在一般的服務層面上.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目前.溫州印協正在著手建立4個中心和兩個庫,即行業信息中心、印刷技術研發中心、產品展示銷售中心、產品質量檢測和人才庫、項目庫。這些工作對完善地發揮協會功能,對推動溫州印刷業可持續發展都有相當實際的益處。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溫州印刷業,將蓄20年來改革成果之勢,上下一心為把溫州從“印刷大市”逐步轉變成“印刷強市”而鏗鏘前行。
溫州印刷業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改革開放為溫州印刷業注入了強大活力,1985年后,以非公有制為主體的印刷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在溫州破土而出,出現了以家庭作坊為主要形式的印刷企業群,1992年企業數增至1500余家,從業人員約7萬人,年產值20億元。1999年,在新聞出版、輕工、公安、工商等部門的攜手配合下,我市對印刷企業先后進行了調查摸底、現場稽查、壓縮取締、核發證照、檢查驗收等五項工作。
2003年溫州市印刷業總產值116億元,占全國包裝印刷的10%。近幾年來,每年都以15%的發展速度遞增,5000萬元以上產值的企業30多家,億元以上的企業6家,2億元以上的企業3家.無區域企業集團2家,已建成印刷工業園區6處,產值達40多億元。從2000年以來引進的高速多色膠印機10口多臺以及先進適用的印前、印后加工設備。
溫州印刷業的發展經驗
溫州印刷業之所以能夠在近些年取得長足的進步,從內部機制和外部環境方面分析主要在于:
1.以民營企業為主,與時俱進,不斷進行企業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在溫州市政府的扶持引導下,溫州民營印刷業發展迅速。目前溫州印刷業98%以上的企業都姓“私”。在溫州,即使是原有的國有印刷企業,為擺脫困境求發展,較早地進行了改制。溫州民營印刷企業具有很強創新精神,一開始它的經營機制就是按市場導向運作,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能夠隨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的加深而不斷狀大。溫州民營企業的自我更新能力非常活躍,它們在每個階段都能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更新企業的組織結構、生產規模、技術改造、形象建設等,使之適應企業持續發展的要求。
總體上看,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家庭工廠到90年代中期的股份合作,再到今天的規范化股份制,不斷進行企業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是保證溫州印刷業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
2.專業化經營,集群性效應,產業化優勢
區域塊狀經濟是”溫州一絕”。溫州目前已形成多種印刷方式和印刷載體相互配套協作的社會化生產體系。有近百家紙張、油墨、不千膠、電化鋁、收縮膜等印刷材料制造廠商在溫州落戶生產經營,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印刷材料廠商設有銷售網點,按需選貨,隨時供送,這種集中供應配套服務的產業鏈,降低了采購和倉儲成本,形成了低成本體系和低成本競爭格局。
溫州印刷企業還有一種”特殊”的”代理營銷”模式,在法制與誠信的規范下,由代理的業務人員接來業務,交印刷生產企業安排生產。生產企業只負責為業務人員提供訂單式生產。業務人員與印刷企業采取“名義掛鉤”的合作模式,一個業務人員與一家企業掛鉤,業務人員與企業處于分離狀態。促使業務人員從個人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開展工作;對企業來說,能夠以最精簡的人員配備來獲取國內外大量訂單.這對企業和個人(業務人員)來說達到了“雙贏”。
總之,在區域范圍內搞產業集中,在單個企業內搞環節集中,分工明確,配合緊密,既做大產業規模,又可降低產品成本,對我國地方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3.地方政府始終不渝地推進市場取向改革,扶持和服務企業到位
在溫州,非公經濟發展獨具魅力,地方政府大力引導作用功不可沒。市政府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不斷加大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力度,在土地出讓、稅收征管、培育品牌、科技支撐,技術改造、信息傳遞、人才引進和培養等方面,制定了許多地方性政策,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溫州市委、市政府又舉行了全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大會,號召全市上下抓住機遇,力求突破,努力實現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歷史性跨越。這無疑對于我市以民營經濟為主的印刷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4.溫州印刷協會大力推動當地印刷業快速發展
溫州印協為溫州印刷行業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如制定行業發展規劃、開展印刷工藝職稱評定、組織企業招商擴展、建設電子商務網站、幫助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的前期論證、開展與兄弟協會的交流活動、協調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帶領企業出國考察學習、傳遞信息、舉辦技術論壇、進行產品質量評比、推薦申報品牌產品、開展職業培訓、為企業評優評先以及行業統計工作等。
溫州印協隨著協會改革的逐步深入,決不停留在一般的服務層面上.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目前.溫州印協正在著手建立4個中心和兩個庫,即行業信息中心、印刷技術研發中心、產品展示銷售中心、產品質量檢測和人才庫、項目庫。這些工作對完善地發揮協會功能,對推動溫州印刷業可持續發展都有相當實際的益處。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溫州印刷業,將蓄20年來改革成果之勢,上下一心為把溫州從“印刷大市”逐步轉變成“印刷強市”而鏗鏘前行。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