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出版不是數字化出版
2010-10-28 17:03 來源:譯林出版社 責編:Sunny
- 摘要:
- 就像在紙質書時代,出版社出了好書,全國的書店都會銷售,出版社并不需要自己去建書店一樣,在數字時代,平臺更多,分成賣也好,打包賣也好,按頁賣也好,按天賣也好,各種平臺商自有他們自己應對各自受眾的方式,出版社只要捧好自己的內容,盡可能多地把東西鋪出去,就可以獲利。
【CPP114】訊:說句可能會引起眾怒的話,數字出版你方唱罷我登場,都是在數字化的圈子里面繞,數字出版成了傳統出版業掌握新技術的變形,這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如果數字出版就是掌握新技術,我們可以說,別玩了,直接退出市場吧。論技術,出版社哪里是眾多科技公司的對手。術業有專攻,傳統出版的數字出版困局就是因為他們目前還沒有在這個新的產業部分建立起自己安身立命的優勢,如果還是按照數字化的路子走下去,就算是把社里的所有圖書都數字化了,又能怎么樣,數字出版還是一個白象,昂貴而無用。
讓我們回到事情的起點吧。數字出版首先是出版。想想出版的鏈條,想想我們出版業為了一個選題、一個策劃而激情蕩漾的瞬間。數字出版也需要一樣的過程。唯一的不同是頂上了數字的名號,就讓大家混淆了,覺得必須要掌握了技術才能入場。而實際上,隨著數字出版的發展,數字二字意味的是展示平臺和市場,技術可以忽略不計,可以看做平臺的一部分,不管是盛大、漢王,抑或是方正,技術都是打包送的,只要你有適合他們各自平臺的數字內容。出版業要思考的是我們以什么為平臺,為什么市場而出版。對于出版社而言,只要開發出有價值的內容,不用在乎誰的平臺,誰的技術,可以所有平臺通吃。
就像在紙質書時代,出版社出了好書,全國的書店都會銷售,出版社并不需要自己去建書店一樣,在數字時代,平臺更多,分成賣也好,打包賣也好,按頁賣也好,按天賣也好,各種平臺商自有他們自己應對各自受眾的方式,出版社只要捧好自己的內容,盡可能多地把東西鋪出去,就可以獲利。當然,在選擇過程中,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內容,跟紙書一樣,防止盜版的發生。這個出版社可以從各個平臺的DRM技術和流程的闡述中,做出判斷,其本質就跟我們把書鋪給書店,要測評它是否有返款能力,是一樣的。
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是對于內容的創造,而不客氣地講,這個環節本來應該是出版社的看家本領,現在卻成為最薄弱的環節。抱著一堆數字化圖書去授權,成了各家的通行做法。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個專業出版社要開始做大眾圖書,他會把專業書目的圖書改改,直接用嗎?當然不會。數字出版應該是出版社的一個新的編輯室,從選題策劃到組織寫作,都應該是明確地為數字平臺而操作。這跟初中教輔要按照初中市場的要求來,高中的要按照高中的來,是一個道理。數字出版的平臺目前有手機平臺、手持閱讀器平臺、互聯網平臺,每個平臺的特點都不同。按照中國移動目前的授權方法去操作,把一本20萬字的長篇小說,搬到每屏140字左右的手機上去讀,能有市場嗎?
這些平臺的成熟,將對內容的需求凸現出來,正是出版社開始數字出版之路的最好時機。不是說以前紙書的內容不能用,而是必須要進行改寫、改裝、再創作。哪個出版社抓住了這個先機,就能夠真正地步入數字出版時代。這個過程甚至可以細節到,如果針對的是新浪受眾來出版,篇幅應該是什么長度,每個篇章的扣子是什么。如果針對的是中國移動的手機受眾,篇幅長度是什么,扣子怎么設計。數字環境下,受眾做決定的時間不超過10秒鐘,10秒鐘之內不點擊,這個受眾就流失了。大家看盛大文學紅紅火火,自我安慰地說,沒關系,他們做的是原創。自欺欺人!什么叫原創,難道我們的出版不是原創嗎?起碼文學類圖書出版的核心就是原創。人家把原創都拿走了,文學出版還剩什么?
在起點中文網上,可以看到,他們花大價錢拿來的出版社授權的合作資源被放在了第五屏、第六屏的位置,不客氣地講,人家根本不在乎這部分資源。出版社如果還自我陶醉地認為盛大稀罕自己的那點內容,看看人家原創部分的購買數字吧。夢該醒了,但是夢還不到破碎的地步,迎頭趕上正當時。
出版社掌握很多的優勢創作資源,只是還沒有為數字平臺真正地經營起來,F在為時不晚,為數字而出版,而不是數字化出版。內容為王,在數字時代仍然不變,而創作出能夠為王的內容,是出版界不變的主題。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總署加快數字出版發展意見出臺 數字出版揚帆起航
安徽涉足數字出版 電子書迎來春天
數字出版沖擊 紙媒體依然“危”而不倒
讓我們回到事情的起點吧。數字出版首先是出版。想想出版的鏈條,想想我們出版業為了一個選題、一個策劃而激情蕩漾的瞬間。數字出版也需要一樣的過程。唯一的不同是頂上了數字的名號,就讓大家混淆了,覺得必須要掌握了技術才能入場。而實際上,隨著數字出版的發展,數字二字意味的是展示平臺和市場,技術可以忽略不計,可以看做平臺的一部分,不管是盛大、漢王,抑或是方正,技術都是打包送的,只要你有適合他們各自平臺的數字內容。出版業要思考的是我們以什么為平臺,為什么市場而出版。對于出版社而言,只要開發出有價值的內容,不用在乎誰的平臺,誰的技術,可以所有平臺通吃。
就像在紙質書時代,出版社出了好書,全國的書店都會銷售,出版社并不需要自己去建書店一樣,在數字時代,平臺更多,分成賣也好,打包賣也好,按頁賣也好,按天賣也好,各種平臺商自有他們自己應對各自受眾的方式,出版社只要捧好自己的內容,盡可能多地把東西鋪出去,就可以獲利。當然,在選擇過程中,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內容,跟紙書一樣,防止盜版的發生。這個出版社可以從各個平臺的DRM技術和流程的闡述中,做出判斷,其本質就跟我們把書鋪給書店,要測評它是否有返款能力,是一樣的。
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是對于內容的創造,而不客氣地講,這個環節本來應該是出版社的看家本領,現在卻成為最薄弱的環節。抱著一堆數字化圖書去授權,成了各家的通行做法。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個專業出版社要開始做大眾圖書,他會把專業書目的圖書改改,直接用嗎?當然不會。數字出版應該是出版社的一個新的編輯室,從選題策劃到組織寫作,都應該是明確地為數字平臺而操作。這跟初中教輔要按照初中市場的要求來,高中的要按照高中的來,是一個道理。數字出版的平臺目前有手機平臺、手持閱讀器平臺、互聯網平臺,每個平臺的特點都不同。按照中國移動目前的授權方法去操作,把一本20萬字的長篇小說,搬到每屏140字左右的手機上去讀,能有市場嗎?
這些平臺的成熟,將對內容的需求凸現出來,正是出版社開始數字出版之路的最好時機。不是說以前紙書的內容不能用,而是必須要進行改寫、改裝、再創作。哪個出版社抓住了這個先機,就能夠真正地步入數字出版時代。這個過程甚至可以細節到,如果針對的是新浪受眾來出版,篇幅應該是什么長度,每個篇章的扣子是什么。如果針對的是中國移動的手機受眾,篇幅長度是什么,扣子怎么設計。數字環境下,受眾做決定的時間不超過10秒鐘,10秒鐘之內不點擊,這個受眾就流失了。大家看盛大文學紅紅火火,自我安慰地說,沒關系,他們做的是原創。自欺欺人!什么叫原創,難道我們的出版不是原創嗎?起碼文學類圖書出版的核心就是原創。人家把原創都拿走了,文學出版還剩什么?
在起點中文網上,可以看到,他們花大價錢拿來的出版社授權的合作資源被放在了第五屏、第六屏的位置,不客氣地講,人家根本不在乎這部分資源。出版社如果還自我陶醉地認為盛大稀罕自己的那點內容,看看人家原創部分的購買數字吧。夢該醒了,但是夢還不到破碎的地步,迎頭趕上正當時。
出版社掌握很多的優勢創作資源,只是還沒有為數字平臺真正地經營起來,F在為時不晚,為數字而出版,而不是數字化出版。內容為王,在數字時代仍然不變,而創作出能夠為王的內容,是出版界不變的主題。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總署加快數字出版發展意見出臺 數字出版揚帆起航
安徽涉足數字出版 電子書迎來春天
數字出版沖擊 紙媒體依然“危”而不倒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