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頭出版社改制第一股箭在弦上
2011-06-20 08:47 來源:《新世紀》-財新網 責編:陳伊超
- 摘要:
- 一家被業界看作出版界“巨型航母”的中央級大型出版傳媒集團,正緊鑼密鼓籌備上市,計劃于2012年三季度登陸A股主板。
國有股獨大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教育出版股份公司注冊資本39.50億元,控股股東教育出版集團出資39.105億元,另一發起人北京昱暢天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資3950萬元。
北京昱暢天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全資子公司。“昱暢天下的加入主要是為了滿足法人股東超過兩個的基本要求。”一位接近教育出版集團的知情人士表示。
由于目前兩個法人股東的結構仍顯一股獨大,為順利上市,股東結構的優化勢在必行。“2011年9月底之前,教育出版股份公司還會引入一些戰略投資者,目前包括高校出版社的發起人、地方出版集團、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等機構都在進行談判。引入戰略投資者所占股份比例不會超過20%。”一位接近教育出版集團的知情人士表示。中國文化產業基金正是中銀國際與財政部聯合發起設立。李朋義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股份公司的確處于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階段,而選擇投資人的標準則是“要看是否有利于集團未來業務發展”。
而對于員工持股,李朋義表示“目前沒有安排。”
對此,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社長蔡翔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出版集團大多靠行政捏合而來,公司治理結構仍問題多多。
“最要命的是國有股一股獨大,基本上占了70%以上。”相對于外界對公司治理結構的質疑,李朋義更擔心的則是集團內部的資源整合。李朋義表示:“整合資源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首先是幾家出版社組合后產生的內部整合問題,之前各個出版社各自的倉儲物流、信息管理平臺、數字出版、采購、財務管理系統等都在著手整合。
進入集團的出版社過去的不良資產還要剝離到集團公司。“這些不良資產要么在集團里選擇好的模式繼續發展,要么關掉一些。”李朋義表示。
由于幾家出版社獨立經營時一些業務的重合,內部整合不可避免地牽扯到利益分割。“例如語文出版社的語文教材和人教社競爭,人教社、高教社、語文出版社這三家都有職業教育。到現在還在競爭。”李朋義對此并不諱言。他表示,解決的辦法是“內部定規矩,避免內部競爭”。
壟斷優勢
避免競爭的努力并不限于集團內部。由于高校出版社的快速發展和良好業績,業內一度傳出高校出版社也將加入教育出版集團、甚至整合進股份公司打包上市的傳聞。
一位接近教育出版股份公司引資事宜的知情人士透露,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和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等一些高校,正和教育出版集團討論加盟事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周蔚華則表示,沒有考慮加入教育出版集團。
一家中央級大型出版社人士分析,大多數高校出版社無意加入教育出版集團,原因是高校出版社突出的盈利能力,這樣的高盈利產業,高校并不愿意拱手相讓。而人事安排上也會出現很多障礙。
不過,一旦上市獲得融資,通過并購獲得有利資源必然納入教育出版股份公司的戰略規劃。“并購計劃是募集資金投向的一部分,我們不僅會在國內,也將在國外尋找合適的并購目標。”李朋義說。
李朋義的底氣顯然來自于旗下幾家出版社的特殊地位。
教材教輔是出版行業利潤的主要來源。“中國出版業80%的利潤來自教材教輔。人教社和高教社在教育資源上居壟斷地位。全國出版業約四分之一的市場被中國教育出版集團占據。”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慶國如此形容教育出版集團在業界的地位。
根據教育出版集團提供的數據,集團的中小學九年教材占全國市場的50%,高中教材占70%,職業教育占35%,高等教育占25%。毫無疑問,組合而成的教育出版集團已經成為教育出版市場的龍頭老大。
“高教、人教一個壟斷大學,一個壟斷中小學,放在一起就更壟斷了。這對其他80多家教材投資開發編寫教材的出版單位來說,無疑是個打擊。”某教材市場資深人士表示。
以人教社為例。由于長期以來全國中小學教材的編寫、出版均由國家授權其獨家經營,雖然1999年以后,教材編寫和出版的壟斷逐漸打破,但制度慣性之下,其教材特別是文史類基礎教育教材仍可獨占市場。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