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杂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新聞頻道> 國內> 正文

銷售一種“與閱讀有關”的生活方式

2011-09-13 08: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王岑

摘要:
9月7日,一年前從復旦大學畢業的李春平回母校,在南區步行街吃完飯,想到讀書時經常去的慶云書店看看,“早就關了”,同學告訴他,李春平有點驚訝,還是去瞅了一眼,發現原來的書店已經成了“外單衣鋪”,只不過后面加了個括號,括號里依然是“慶云”二字。
  
  那些熱衷傳統閱讀的人還在
  
  《新媒體環境下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研分析報告》的調查結論是,上海市民有娛樂化閱讀、淺閱讀的趨勢。
  
  但是,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一則報道則顯示,歐洲的年均每人紙質書閱讀量是中國人的近20倍。在歐洲的城際火車上,總能看到乘客們手捧一書,一頁頁隨目光輕撫過去,到站了便戀戀不舍地從書中抽離。
  
  不止在歐洲。在香港,很多香港人的閱讀習慣還在。“香港的實體書店大部分是進口國外原裝書,所以價格跟國外一樣,這些書少則十幾“刀”(美元的英文諧音——記者注),多則幾十“刀”。每年香港書展還是那么火熱,公共圖書館也總是有人通宵達旦看書。”香港學生遙思說。
  
  在上海,堅守傳統紙版閱讀的也大有人在。每逢月末,在上海工作的澳大利亞人Mark總會去書店捧回一摞書。Mark說,自己享受逛書店,可以一頁頁翻看,書的質地和印刷也清晰可感,而網購就無法做到這點。他認為,跟國外相比,在上海買書并不貴,所以也不用為省幾塊錢花雙倍時間逛完書店再到網上購買。
  
  上海作家王小鷹到現在還不會上網,也不懂電子書,她的創作方式依舊原始——寫在紙上寄給出版社。“書幾乎像空氣一樣充滿了我的生活空間,隨手可及。”王小鷹說,紙質書有它獨有的美感,不管是裝幀設計,紙張質感,還是文字排版,都是碎片化快餐化的電子圖書無法代替的,閱讀紙質書會有一種安靜入心的狀態。
  
  當然,王小鷹也把一些作品的版權賣給電子書商,但是,她始終相信電子介質雖然有傳播廣度,但傳播深度終將難及紙質書。
  
  讓書店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上海季風書園的經理駱女士一說起這兩年陸續痛失四家市區店面,就感嘆不已,“目前市區的季風書園,只剩下陜西南路的這家店了。市出版局一直關心我們書園,但他們本身沒有資金,還是得從國家的財政支出里爭取。”
  
  眼下,季風書園陜西南路店跟企業簽訂的14年合約快要到期,5元/平方米的優惠租金可能無法延續。若要撐下去,除了略帶悲壯的自身堅持,也同樣取決于政府的資金扶持和企業的退讓妥協。駱女士坦言,以后光靠賣書所賺的利潤可能連房租都無法沖抵。
  
  而同樣是民營的實體書店,臺灣誠品書店在市場化大潮中,卻不靠政府扶持,用自食其力的經營之道在實體書店的困局中突圍。實際上,誠品書店經營的已不是單純的圖書,而是跟閱讀相關的生活方式。
  
  “臺灣擁有華人世界最好的二手書市場和實體書店經營的范例。”說起臺灣兩家最出名的誠品書店,來自臺灣的學生林克滔滔不絕,“誠品敦南店24小時營業,全年無休。書店提供了非常舒適的閱讀空間,大桌子大椅子,也允許讀者來摘抄,上一次我去是凌晨4點,里面人仍然很多,這就是網絡書店完全無法取代實體書店的一個原因。如果說網絡書店強調的是書的價格和送書效率,那么實體書店強調的就是對書的選擇和自身的初探,好的實體書店給人的體驗是非常愉悅的。”
  
  “另外一家誠品信義店則完完全全打破了傳統書店的架構,以書店為主軸覆蓋五層形成一個文化商圈。在信義店里,除了世界各國的原版書和種類繁多的雜志外,誠品書店還提供各種文化創意品和文學衍生品。而3C數碼和時裝、高端咖啡的進駐,自然也就提升了這個店的業績。最重要的是,這個實體書店將文化活動作為它的經營重點之一,每周都有高質量的文化活動,從這個方面來說,實體書店的意義是巨大的。”林克說。
  
  有人士就此總結說,實體書店現在的盈利模式,確實應該從書本身轉移到其附屬產業上,例如最典型的咖啡店、文化創意產品、文藝活動等等,并以這些附屬產業來拉動主體的書本經營。
  
  做社區化、特色化、專業化的書店,是實體書店突圍的一種嘗試。季風書園的老板嚴博飛曾撰文道,去澳洲的任何一個地方,首先看的便是書店。那里的社區書店已經存在了一百多年,和社區的生命一樣長,書店的店員和那里的人都認識,書店成為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寄托了他們的情感和記憶。這在當下中國,似乎已難得一見了。
  
  季風書園陜西南路店開在地鐵站內,目前它也在嘗試改變,以適應新的圖書業變局。書店中間有條走廊,入口的幾個貨架上出售明信片和賀卡,沿著走廊擺放了一些桌椅,讓顧客喝咖啡,閱讀和聊天。這條走廊在周末的利用率很高,書園會邀請一些名人同讀者一起暢所欲言,又或者發起看片會,讓讀者花個把小時品味音樂和電影。
  
  學者朱大可家附近有一間叫做“尚書房”的小書店,它跟大多數書店一樣,所賺的利潤連房租都無法沖抵。店主后來把小店重新裝修,弄成一個以喝茶為主的書吧,里面擺放沙發和中式家具,而以書架分隔出一些小的私密空間,以便顧客閱讀、上網和密談。除了經營茶和圖書,店主還在夜間舉辦各種專題沙龍,邀請社區名人作主題報告,與讀者一同品茶、論書及觀看紀錄片,形成中產階級的社區交往平臺。“店主經營的已不是單純的圖書,而是跟閱讀相關的生活方式。這種營銷理念的變革,開啟了未來書店生存的全新道路。”朱大可說
  
分享到: 下一篇:感光膠分類與未來發展兩大趨勢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