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周報》何以涉嫌非法出版
2012-06-13 09:08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編:陳培
1985年12月,經新聞出版署批準,《中學生英語輔導》正式更名為《英語周報》,是獨立的企業法人。1988年,《英語周報》的期發行量由原來的幾萬份達到100多萬份,上繳利稅723萬元。
進入1990年代后,閆曉天因為年事已高,長期不能堅守工作崗位,只好將報紙承包給個人去經營,結果報紙越做越小。
1993年,承包人棄報而走。值此關頭,席玉虎被派到報社。這個生于1962年的漢子,有著兩次落榜三次高考的經歷,大學畢業后任教于山西師范大學,當時正主持外語系黨務工作。
經過近一年的艱辛努力,當堆滿7孔窯洞的《英語周報》合訂本銷售一罄時,席玉虎等人喜極而泣。
1994年,《英語周報》開始走出困境。也就在這一年,席玉虎被正式任命為《英語周報》社長兼總編輯。
問鼎:英語學習第一報
席玉虎并不諱言,正是高考的“魔力”,成就了《英語周報》等教輔類報紙。緊隨《英語周報》之后,臨汾市又出現了一張《學英語報》,后來也爆得大名。
在一名出版業人士看來,教輔類報紙的出現獨具中國特色。與新聞類報紙相比,它們身份尷尬。
據新聞出版總署文件,中小學教輔材料是指與教材配套,供中小學生使用的各種學習輔導、考試輔導等方面的出版物,包括中小學教材同步練習類出版物,中小學生暑假、寒假作業類出版物,中小學習題、試卷類出版物,以及省級以上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其他供中小學生使用的學習輔導、考試輔導類出版物等。其介質形態包括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等。
據《光明日報》報道,“目前很多教輔類報紙本質上只是借報紙之名,是以報紙形式出版的輔助性學習資料,卻沒有通常意義上報紙的時效性、新聞性。”
“雖說是報紙,但卻姓‘教’。”江蘇教育出版社副編審諸榮會對媒體稱,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教輔報紙成了應試教育的幫手。
有數據顯示,全國平均每100名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至少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訂購教輔類報紙,配套訂購比例在60%以上。
中小學教輔市場究竟有多大,現在還缺乏權威的統計數字。但出版業內人士估計規模在400億元至500億元之間。
與新聞類報紙依托廣告盈利不同,教輔類報紙盈利模式大多限于發行創收。
- 相關新聞:
- ·教育部介入《英語周報》涉嫌非法出版事件 2012.06.13
- ·美三分之一的出版商數字化收入比例達兩位數 2012.06.13
- ·美主流出版商Tor/Forge放棄數字版權管理 2012.06.13
- ·網屏霹靂出版神8900Z/S/E熱敏型直接制版機 201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