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文波:我國彩銅制版第一人
2012-08-16 11:35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報 責編:江佳
- 摘要:
- 在古代繪畫藝術品復制這個行當,鹿文波大名鼎鼎。當年,他掌握的彩銅制版技術在中國獨一無二,曾被視為國寶,國家給他的薪酬比國家領導人還高;他復制的故宮古代繪畫精妙絕倫、傳神逼真,被國家領導人當做國禮。
沒人穿皮鞋
“我們在故宮上班,沒有人穿皮鞋的,都要穿布鞋。為什么?地不能有震動,一件瓷器放在桌子上,不能被震動。環境不能鬧,不能有雜音,因為特級文物住在我們這。”鹿銀鑒說。
當年,我國古書畫鑒定大家徐邦達經常到印刷所檢查工作,看室內的溫度和濕度,有時候濕度不夠,他拿布蓋在畫上面。
鹿文波制作的第一幅《宋人畫冊》出來以后,一張真畫和一張復制的畫放在一起,鄭振鐸和時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長的王冶秋看了贊嘆不已:“太好了,跟真的一樣!”王冶秋親自叫人給鹿家買了馬連良的票,請他們看戲。后來,《宋人畫冊》做了100幅,那是故宮最好的復制品,被做成冊頁,作為國禮送給國際友人。
他們還專門為國家領導人印制過彩銅版的賀年片。鹿銀鑒記得,當時,毛主席的賀年片印的是東方紅,宋慶齡的賀年片印是的梅花,董必武的是一個公雞,還有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的,不是每個國家領導人都有。這些東西一般人不能碰,在車間印完以后經他檢查才能出廠。按照規定印多少張,不能多也不能少。
他們當年復制的藝術品,都是鹿文波簽字以后,才可以付印。“每張畫,每修一個顏色,每印一張,都由我父親簽字,他不簽字,就通不過。”鹿銀鑒說。
一通百通
鹿文波的彩銅制版高超手藝當年在中國獨此一家。鹿文波的夫人對4個孩子說:“你們的父親有這么好的技術,你們兄妹誰來學、誰來繼承?”鹿銀鑒在兄妹中排行老二,當時高中快畢業了,他說“我跟著父親能學好”,于是他和二妹兩個人就此放棄學業開始跟父親學習彩銅制版技術。他母親囑咐這兩個孩子:“那你們要準備吃苦,不吃苦怎么學會,你爸爸當年十幾歲就到日本留洋了。”
鹿銀鑒曾問過父親:“我怎么能學得像您一樣?”鹿文波說:“一個人學習不在于你今天會,或者你今天不會,而是要入門,進了門,你就通了,一通百通。”鹿銀鑒對記者說:“這話到現在我體會到,的確是這樣。”
后來文物出版社印刷廠成立,故宮博物院印刷所歸并到該廠,國家撥巨資從西德引進最先進的電子分色機、電子制版機、海德堡等設備。當時有人認為,有了外國的先進機器,像鹿文波、鹿銀鑒這樣的技術人員就可以不用了。然而,用最先進的機器卻制作不出好的復制品,有技術問題還得找他們來解決。鹿銀鑒說,技術就是這樣,一通百通,教科書上沒有。
“文革”那段特殊的歷史,打碎了很多人的夢想,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文革”后期,文物出版社恢復工作后,鹿文波已經70多歲,仍被文物出版社印刷廠聘為技術指導,每天上班,卻不取報酬。1980年年初,他當選為中國印刷技術協會理事。1980年3月在北京逝世。
鹿銀鑒告訴記者,彩銅制版技術到他1985年退休以后就斷了。他有5個孩子,但沒有一個人承繼這項技術。
“我們在故宮上班,沒有人穿皮鞋的,都要穿布鞋。為什么?地不能有震動,一件瓷器放在桌子上,不能被震動。環境不能鬧,不能有雜音,因為特級文物住在我們這。”鹿銀鑒說。
當年,我國古書畫鑒定大家徐邦達經常到印刷所檢查工作,看室內的溫度和濕度,有時候濕度不夠,他拿布蓋在畫上面。
鹿文波制作的第一幅《宋人畫冊》出來以后,一張真畫和一張復制的畫放在一起,鄭振鐸和時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長的王冶秋看了贊嘆不已:“太好了,跟真的一樣!”王冶秋親自叫人給鹿家買了馬連良的票,請他們看戲。后來,《宋人畫冊》做了100幅,那是故宮最好的復制品,被做成冊頁,作為國禮送給國際友人。
他們還專門為國家領導人印制過彩銅版的賀年片。鹿銀鑒記得,當時,毛主席的賀年片印的是東方紅,宋慶齡的賀年片印是的梅花,董必武的是一個公雞,還有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的,不是每個國家領導人都有。這些東西一般人不能碰,在車間印完以后經他檢查才能出廠。按照規定印多少張,不能多也不能少。
他們當年復制的藝術品,都是鹿文波簽字以后,才可以付印。“每張畫,每修一個顏色,每印一張,都由我父親簽字,他不簽字,就通不過。”鹿銀鑒說。
一通百通
鹿文波的彩銅制版高超手藝當年在中國獨此一家。鹿文波的夫人對4個孩子說:“你們的父親有這么好的技術,你們兄妹誰來學、誰來繼承?”鹿銀鑒在兄妹中排行老二,當時高中快畢業了,他說“我跟著父親能學好”,于是他和二妹兩個人就此放棄學業開始跟父親學習彩銅制版技術。他母親囑咐這兩個孩子:“那你們要準備吃苦,不吃苦怎么學會,你爸爸當年十幾歲就到日本留洋了。”
鹿銀鑒曾問過父親:“我怎么能學得像您一樣?”鹿文波說:“一個人學習不在于你今天會,或者你今天不會,而是要入門,進了門,你就通了,一通百通。”鹿銀鑒對記者說:“這話到現在我體會到,的確是這樣。”
后來文物出版社印刷廠成立,故宮博物院印刷所歸并到該廠,國家撥巨資從西德引進最先進的電子分色機、電子制版機、海德堡等設備。當時有人認為,有了外國的先進機器,像鹿文波、鹿銀鑒這樣的技術人員就可以不用了。然而,用最先進的機器卻制作不出好的復制品,有技術問題還得找他們來解決。鹿銀鑒說,技術就是這樣,一通百通,教科書上沒有。
“文革”那段特殊的歷史,打碎了很多人的夢想,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文革”后期,文物出版社恢復工作后,鹿文波已經70多歲,仍被文物出版社印刷廠聘為技術指導,每天上班,卻不取報酬。1980年年初,他當選為中國印刷技術協會理事。1980年3月在北京逝世。
鹿銀鑒告訴記者,彩銅制版技術到他1985年退休以后就斷了。他有5個孩子,但沒有一個人承繼這項技術。
- 相關新聞:
- ·珂羅版印刷“煥發青春”藝術品復制有活力 2012.05.23
- ·隋其昌:高仿真印刷讓名人字畫走進萬家 2012.02.23
- ·數字化技術助高仿真印刷打開市場 2011.12.06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