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網印刷與絲網印花工藝的特點和應用
2006-09-30 00:00 來源:中華印刷包裝網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筆者將以絲網材料作為印版支承體的孔版印刷稱為“絲網印”,絲網印技術在印刷行業稱為“絲網印刷”;在紡織印染行業則稱之“絲網印花”。雖然兩者在英文中都是“SCREEN PRINTNG”,但由于我國的行業習慣往往分得很清楚,一時不易改變。“印刷”與“印花”突出的共性是“印”,盡管它們的生產工藝設備及印料等有許多不同之處,但它們“印”的基本原理和印版材質,制版工藝是相似或一致的。由于絲網印覆蓋范圍十分廣泛,分布于各行各業,生產加工的類型與品種難以統計;同時由于行業的阻隔,長時間缺乏交流,因此它的發展存在著一定的階段性,不同行業中絲網印的發展也有不少差距。
絲網印發源于我國古代,約有兩千年的歷史,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用于紡織品絲綢印花的批量生產。“絲網印刷”的工業化生產發展較晚,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絲網印”涉及面極廣,本文將以紡織品網印為主,介紹絲網印應用、技術特點及紡織品印花技術。
絲網印應用概況
作為專業加工技術的絲網印,在計劃經濟時期行業界限劃分很清。改革開放以后,逐漸打破了這個界限,各行業紛紛把絲網印應用在相關產品中,從而形成了一種各行各業共有的特殊產業。它的特點是企業規模不大,極具分散性,可粗略地將其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針紡織品絲網印。資料表明,在國際絲網印行業中紡織品網印約占50%以上,它涉及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服裝、飾物、床上用品、室內裝飾品,衛生用品及鞋、帽等,以及旗幟和宣傳物。
2)電路板與薄膜開關。它是絲網印的后起之秀,我國從20世紀60年代即著手進行開發,隨著電子工業的飛速發展,應用部件的增多與革新,這一行業發展很快,而且涉及范圍廣,可以說,形形色色的電子產品都離不開絲網印。
3)塑料制品。包括軟塑料和硬塑料,常見的有兒童玩具,備種包裝袋及日用小商品和一些容器,如瓶、罐、盒等。
4)包裝物的絲網印。其材質多種,規式多樣,有紙質、木質、合成材料,也有金屬和塑料等,品種繁多。
5)大幅面廣告和招貼畫。以往一般招貼畫是以膠印為主,圖案色彩鮮艷明亮,色調層次豐富,但它的印刷面積有局限性。同時要求印量較大。絲網印可以彌補它的弱點,適于小批量印刷,且大幅面絲網印打破了膠印印刷幅面的限制。雖然應用時間不長,但發展比較快。
6)陶瓷貼花紙和轉印紙。它們的歷史大概在20年左右,前者隸屬于制陶工業,后者由于轉印技藝多樣化,應用領域比較分散。
7)標牌、銘牌及證卡。以絲網印在各種材質,如金屬、塑料、木質的表面印刷文字、圖案、符號、線條等,制成各類標牌、證卡,印制技術多種多樣,產品隨處可見。
8)美術領域絲網印。歐美國家把絲網印分為兩大類:即工業網印和美術網印。我國美術絲網印也在積極開發之中,目前尚不普及。
絲網印在玻璃,皮革裝飾方面也有廣泛的應用,利用防偽油墨印制防偽標識及光盤印制也都采用了絲網印技術。
共同點與差異
絲網印無論用于哪個行業,都是采用各種材質的絲網作為版膜的載體,只是在如何選用絲網與制版工藝上有一些差異,本文僅從幾個方面對紡織品的“絲網印花”和非紡織品的“絲網印刷”略做比較,以供參考。
1.印前處理
1)紡織品絲網印花。圖案設計、描黑白分色稿(即陽片)、一般采用連拍工藝感光制版,除獨立花形外,主要以手工操作為主,對工人技術素質要求高,工效較低。制版感光材料需用耐水型的。
2)非紡織品絲網印刷。圖案一般以照相或掃描完成,分色以四色居多,印制圖案絕大部分是獨立的,沒有接版工序,感光材料多為耐溶劑型。
2.絲網材料
它是網印的主體材料,用蠶絲編織的絲網早已被尼龍絲網取代,尼龍絲網雖具有很高的強度、耐磨性及彈性,但易受溫濕度變化的影響,伸縮性較大,影響套版的準確性,因此在印制高檔產品時,普遍采用聚酯(滌綸)絲網。另外還有金屬絲網,如圓網印花用的鎳網和電路板用的不銹鋼絲網。絲網規格品種繁多,其幅寬為36~90英寸,網目從80-500目/英寸,可根據不同的用途選用。
3.絲網印設備
絲網印的設備十分龐雜,從簡單的家庭手工作坊到現代化成套設備,差距很大,這里只能簡略的加以區分。
1)紡織品絲網印花有圓網和平網之分,平網設備有印花臺板、自動化平網印花機和轉盤印花機等。其中自動平網機最大幅寬為 3.2m,長度約60m,最多套色為24色,屬于大型設備;紡織品網印一般為連續式印花,即使是獨立圖案的手帕、桌布等也是連續印好后裁剪而成的,服裝衣片和T恤衫以轉盤印花居多。
2)非紡織品絲網印刷的設備比較復雜,由于承印物不同而擁有獨特的印刷方式和特殊的印刷效果,要根據承印對象來選擇印刷設備。大體上有案臺式手動、半自動、全自動平網印刷機和滾筒式、曲面、立體式印刷機等,而且專用設備居多,印制面積大小的差距也很大,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以獨立印制方式為主(即一個工件一個工件單獨印刷)。
4.印料的差異
簡單的說有水性與溶劑性(俗稱油性)之別。
1)紡織品印花一般以染料為主,尤其在絲綢織物上,需按不同纖維性質采用相應的染料。技術工藝及配套設備比較復雜,印花用涂料印花漿為印料,有人稱之為“水性油墨”。因實用性的需要,紡織品絲網印花的色澤必須具有一定的堅牢度(不易褪色),同時它色澤變化大,所以漿料與色料一般要分別銷售和儲存,使用時按要求配成印花漿。另外還有眾多特種功能性涂料印花漿,它往往不受織物纖維性質的限制,因此涂料絲網印花占有一定的位置。
2)非紡織品網印油墨。這類油墨幾乎都是溶劑性的,它最大的特點是“專用性”,就是印制什么材料使用什么油墨;其次油墨的色澤大部分有成品出售,如四色油墨等。另外還有一些特種功能性油墨,如發泡油墨、光亮油墨、熒光油墨等。近年來網印油墨品種不斷增多,恕不評述。
5.印后加工處理
紡織品絲網印花工藝中,印后處理十分重要,必須經過高溫蒸化或培烘進行固色,使染料與紡織纖維結合,以確保色澤的牢度。固色后還要水洗,清除印漿中的載體和未固著的染料,使色澤艷亮。即使采用涂料工藝也要高溫培烘,但可以不水洗。而非紡織品網印的后序處理,一般來說比較簡單,但是也要按照印制產品的質量要求采取一些必要的處理,如UV油墨的光固化處理等。
旗幟、條幅制作技術
這兩種產品屬于紡織品絲網印,因為它的承印物絕大部分為各類紡織品,所以其技術工藝基本按紡織品絲網印花工藝進行。
1.旗幟及其制作技術的發展
無論古今中外,旗幟在人們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各個時期的旗幟制作工藝均很考究,以下略做介紹。
1)旗幟制作的歷史。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升起第一面國旗是用紅綢布縫上黃色五角星制作而成的。因此在一段時間內,制作旗幟局限在縫貼、拼接、挖補、刺繡等工藝,但速度慢,產量小。20世紀50年代初,劃分行業歸口時,制旗屬于工業。由國家指定幾家印染企業生產國旗。至于少量的標志旗有的也采用絲網印工藝,但技術相對比較落后。在六七十年代時,人造纖維等紡織品開始用于制旗業,但工藝技術還是比較原始,制作國旗、黨旗都是先采用拔染技術拔白五角星或黨徽,然后用鹽基性染料染上黃色,因此它的色牢度很差。1990年頒布了國旗法,各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了一批指定生產企業,并制定了國旗及其顏色的國家標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旗幟類別增多,給制旗業帶來了一次發展機會,目前各大中城市的制旗業仍在向深層次發展,從規模上和產品質量上均可滿足市場需要。
2)制旗的工藝技術及演變。目前制旗企業規模比較小,其設備并不完善,與正規的絲網印刷企業相比,差距不小,一般隨變化需要,自己動手或外加工,相對完善的制旗企業并不多。由于制旗的材料是各種紡織品,其性能規格不斷的變化,因此制旗的技術工藝也隨之而變。絲網印制旗幟的織物從早期采用的純棉布、真絲綢、人造纖維織物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滌綸織物,其印料有所不同,印制工藝分直接印花和拔染。例如我國的國旗、黨旗、團旗、軍旗均為紅底黃徽,采用拔染工藝。也有一部分采用涂料直接印花工藝,條件好的企業已采用分散性染料直接印花工藝。因為旗幟的主要特征是圖案顏色正反面要對應一致,同時具有懸垂性和飄逸性,所以織物不宜過厚,而涂料直接印花的色澤不宜達到正反面一致。
2.旗幟的種類
旗幟的種類相當多,其形狀色彩各不相同,其用途有一定的針對性,大體可分以下幾個類型。
①政治性旗幟:有國旗、黨旗、團旗、軍旗及世界近200個國家的國旗和國際組織、地區性旗幟,其圖形色澤比較復雜,制作難度較大。
②標識(志)性旗幟:帶有單位、團體、學校等的醒目文字或徽記標志的旗幟,可顯示各自的形象。
③宣傳性用旗:諸如廣告大型活動專用旗,以達到宣傳、鼓動的目的。
④禮儀性旗幟:在國際交往中禮賓用旗,體育團隊互贈隊旗及獎勵用的錦旗等。
⑤海上用旗:如艦船用的訊務旗,通訊旗,指揮旗等。
3.旗幟的規格及制作方法
1)旗幟規格。我們日常所見的旗幟,除特殊要求外,習慣上用號型表示它們的規格。具體尺寸如下:
1#旗 288cm × 192cm;2#旗 240cm × 160cm;3#旗 192cm × 128cm;4#旗 144cm × 96cm;5#旗 96cm × 64cm;6#旗 30cm × 20cm;7#旗 21cm × 14cm;8#旗 15cm × 10cm。
長×高的比例為3:2。天安門廣場的國旗是500cm × 333cm,懸掛的旗幟一般不可超過這一規格。在各類大型活動中入場式先導旗幟按其規模大小來確定,一般在15m × 10m左右,再大的旗幟只能用縫紉拼接制作。標志旗、商業性用旗基本上按此標準選定規格。不成3:2比例的條形宣傳物屬于條幅或特殊用旗。
2)旗幟的制作工藝。旗幟的制作工序比較復雜,首先圖案徽記及文字必須與旗面尺寸相適應,因此第一步是對圖形及文字進行放大或縮小,然后進行分色描黑白稿,或者制圖雕刻制成網印版。在絲網印制作過程中,涉及印制臺板的寬窄設定,印漿的配制,刮板的選用以及后處理的固色,水洗,熨燙平整等工序。印后還需進行縫制,在確保旗幟規格尺寸的同時,更要注意縫線的堅固性,防止懸掛中被風吹壞。旗桿套(又稱旗甬)是旗幟外觀的標志,沒有它就稱不上旗幟,所以它的寬度要與旗幟尺寸相適應。
3)旗幟材料。近年來制旗用的紡織品基本上以聚酯纖維類春亞紡(薄料)和牛津布(厚料)取代了純棉布,還有人造纖維織物和真絲綢。因此所使用的印漿也隨之改變,其中涂料印漿一般比較了解和熟悉,因此這里簡要介紹一些分散性染料的直接印染和拔染的基本要點,因為它是今后絲網印制旗幟的發展方向。涂料印花工藝將逐漸會減少或淘汰。
4)分散性染料直接印花工藝。它是聚酯纖維織物的專用染料,色譜齊全,色澤牢面艷麗,日前國內外生產的品種數以千計,選擇余地大。用分散性染料直接印花是較普遍的工藝方法。顧名思義,就是將分散性染料調配成所需色澤的印漿直接印制在白色或淺色的滌綸織物上,待干燥后,在高溫下固色,經水洗,皂洗,烘干整理而成。其工藝流程為:
配色漿→絲網印→高溫固色→水洗→皂洗→烘干整理。配色時,分散性染料用量根據色澤深淺而定,一般不超過5%。作為載體的漿料占60%-70%,按不同情況適當加硫酸銨1%和尿素5%,余下用水合成100%。色漿要有良好的流動性和穩定性,印制臺板應適當加溫,以防止滲化,同時能提高生產效率。
高溫固色有三種方法:一是高溫高壓蒸化,135℃/20-30分鐘。二是高溫常壓蒸化,175~185℃/8—10分鐘,再一種是干熱烘焙,190—195℃/2—3分鐘?砂锤髯詶l件確定。水洗是在常溫下洗凈漿料及未固著的染料,皂洗是用2g/l的燒堿液清洗,80—85℃/10~15分鐘。
5)絲網印拔染工藝。分散性染料拔染的難度大于其他染料,關鍵是高溫設備和熱能的供應,同時對配制色漿的技術要求較高,使用助劑要準確。拔染是用深中色滌綸織物,通過印漿中的助劑,在高溫條件下將印制部位的色澤水解成白色。拔染分拔白和色拔,如香港特區旗是拔白,中國國旗是色拔。拔白印裝中,載體用的漿料必須耐各種化學助劑,用量為70%左右,氯化亞錫(拔白劑)6%-8%,檸檬酸0.5%-1%,增白劑1%-2%,尿素3%-5%,加水合成100%。色拔的印漿基本上按拔白處方加入耐還原劑的分散性染料制成。當然在具體操作中還有很多要求。高溫固色與直接印花固色條件基本相似,可因地制宜選擇最佳條件。
絲網印制作旗幟的方法多種多樣,因為它不受套色的限制,色調豐富,色澤艷亮,因此為宣傳條幅的制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條幅的興起
①條幅是在改革開放中興起的,如果人們想以經濟的方法在商業和社會公益性宣傳中獲得公眾認知,最佳的辦法之一就是印制懸掛條幅。因此,條幅曾成為許多企業用于廣告宣傳的一種方法,垂掛于商廈上下,在它的鼎盛時期,街頭巷尾各種建筑物上到處可見,在整頓市容市貌中對此做了必要的規定,使宣傳的方法走向正規化。
②制作條幅的技術比較簡單,稍有絲網印刷知識者均可實施,首先它不需要正規的設備,印制的臺板等均可因地制宜的選用,配備一些不同規格網框并繃上絲網待用。涂料白和涂料色的配制也方便,需要的文字或圖形,在沒有電腦雕刻機時,一般是人工書寫或設計,設計關鍵是字或圖案的面積和它們之間分布排列的距離計算要準確。因為條幅的印量不大,印制條幅用底版,一般不需要照相制版,可采取用紙、聚酯薄膜或紅膜等材料刻字,有的用即時貼刻字,即可曬制網版,F今多采用電腦刻字,其效果效率比手工優良許多。
③條幅用的紡織品有純棉織物,滌絲綢,牛津紡等,一般是在色布上印刷涂料色,十分簡單;彩色條幅,也是采用套色工藝逐色印制。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