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杂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新聞頻道> 國內> 正文
膠印油墨
膠印材料
絲印材料

3D??????????:????3/4

2013-01-08 09:25 來源:?? 責編:??

摘要:
???????????????????????????????3D?????????????????????????????????????????????????????
  此時,歐美充滿活力的3D打印企業,不僅在技術上嘗新,而且在商業模式上也有創意。

  2007年由飛利浦提供啟動資金的Shapeways,令人矚目的就是它“云打印”概念的O-O(線上線下)商業模式。它像Facebook一樣打造自己的用戶社區,社區集銷售、定制、設計于一體:顧客可以在網上選定產品的三維設計方案,或直接上傳自己設計好的3D模型,并選擇材料,支付一定費用后,Shapeways會用3D打印機將其制造出來并郵寄上門。截至2012年6月,該公司累計打印超過100萬件產品;其制造社區中有超過6000家提供設計服務的商家和個人;還有15萬活躍用戶。

  Shapeways以技術和新的商業模式先后贏得三輪融資,總金額超過1700萬美元,由此實現了其在紐約創辦“未來工廠”的夢想。

  由于3D打印在美國制造業的巨大應用潛力清晰顯現,美國總統奧巴馬2011年宣布,并在2012年國情咨文中重申:政府計劃每年向先進制造技術投資5億美元,并在四年后,提高到每年10億美元,以提升美國的領先地位。

  中國的科研、工業界也開始重新審視思考這一技術。2012年,顏永年重返3D打印領域,他發現最大的變化是:“以前需要跟政府官員講解半天什么是3D打印,現在省了不少口舌。”

  共性技術缺失:產研學錯位

  太爾時代,是2003年顏永年和幾個學生湊錢成立的。限于清華教授的身份,顏當時未直接參與運營,其子顏旭濤是公司副總經理。

  在攻克小型3D打印FDM設備時,太爾時代遇到了如何能讓噴頭順暢、穩定地出絲,如何提高精度,如何增加可打印材料的多樣性等問題;而工業級3D打印機的研制中難啃的骨頭更多:材料、微滴噴射技術和激光技術等,這些被業內人士稱為“共性技術”。

  事實上,不僅是3D打印企業,中國目前產業升級碰到的核心瓶頸,就源于產業共性技術的嚴重缺失。

  所謂共性技術是指那些蘊含潛在機會——可以在多個產業中廣泛應用——的技術或工藝,它既是基礎研究邁向市場應用的第一步,又具有被一個產業或多個產業共享的潛力?梢,共性技術的突破,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皆密不可分。

  在發達國家的創新體系中,大學主要進行基礎研究,研究所側重于共性技術研究,企業主要致力于應用性研究和最后的產品化,產研學三方在市場機制下合作互補。但在中國,這三者的關系,卻呈現出錯位競爭的局面,致使科研與產業嚴重脫節。

  從大學來講,對基礎研究的熱情正在下降;A研究,是原始創新的基礎,它意味著人才的培養、數據和成果的積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元稱,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的布局,關系一個國家十年二十年的發展,因此穩定持續的投入非常重要。

  然而,1999年后,中國的基礎研究占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R&D)支出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趨勢。2005年至2010年,這一比例從5.36%降至4.59%,而美國基礎研究經費始終占R&D總支出10%以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中,法國、澳大利亞、瑞士均在20%以上。

  與此同時,中國的大學越來越熱衷于應用研究,且伸長手腳,自辦企業。3D打印產業就呈現出濃厚的“高校軍團”的色彩:除清華大學的北京殷華外,西安交通大學派生出陜西恒通智能機器有限公司,武漢濱湖機電技術產業有限公司則依托于華中科技大學。

  顏永年作為校方代表曾出任北京殷華的董事長,公司團隊主要由他實驗室的教師和學生及外聘的幾名工人組成。公司一年賣兩三臺3D打印設備就可以支撐運營經費,盈利部分則需給校方分成。很快,這個校屬企業就遇到了維持易、做大難的局面。由于經營業績與個人收入的關系不大,且教師和學生對發表論文、評職稱的興趣遠超過銷售產品,導致研究方向多瞄準高、精、尖題材,對來自市場的信號則表現遲鈍。

  事實上,幾家依托高校建立的3D打印企業,都未能在熱銷的3D打印小型設備上有所建樹。

  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楊柏齡就指出,教授抓一幫學生,辦一個小企業。這樣的產業化不僅對創建研究型高校和研究機構不利,而且從企業規模上講,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也上不了臺面。實際上,它是滿足小團體利益的小富即安的模式。

  大學應在技術出了“孵化期”后,將其轉給企業實現商業化,從而脫離高校管理。最早做出3DP打印技術的麻省理工學院,就通過技術轉讓實現了商業化,它把工藝分成四條技術路線,分別賣給四家公司,其中一家名為Z Corp的公司,現在已占據了業內領先地位。

  2012年,顏永年吸取往年的經驗,徹底離開了大學,他找到投資方,注冊了一家新公司。

  從科研院所來講,同樣缺乏研究并解決共性技術的興趣。3D打印初進入中國那幾年,即1999年之前,中國的科研體系還屬于計劃經濟體制:企業只管生產,技術研發由科研院所進行,并無償轉讓給企業,結果前者沒動力,后者研發能力薄弱。是年7月,國務院下達《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由此啟動科技體制的一次重大改革。

  當時,全國范圍內的上千家技術開發類科研院所進行了轉制:脫下事業單位的“官衣”,不再享有國家財政撥款,轉變為自負盈虧的科技型企業。

  北京技術市場協會顧問林耕,對轉制后的這些企業進行調研,發現其中很少憑借原有的技術優勢,為其他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絕大多數放棄了長期共性技術研究,轉向能在短期內解決生存問題的應用開發。

  而歐美企業對3D打印技術的系統性開發,都離不開應用型研究所。德國弗朗霍夫激光研究所擁有20多臺激光直接加工金屬設備,但它只做應用研究,不做產品,專門為其他機構直接提供生產、咨詢服務。

  從企業來講,經過十多年發展,僅從研究開發的經費支出看,中國企業似乎已經成為創新主體。2010年,企業執行的R&D支出占全社會此類支出73.4%,這一數據高于美英法,接近韓日。2005年至2010年,擁有研究開發活動的大中型工業企業數量從6874個增加到12889個,而企業科技機構數量也從9352個增加到16717個。

  但是,提供以上數據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分析結果卻顯示:大量的研發資金被用于解決企業生產中的工藝性問題、產品層面的研發,這些只能算技術改進,而非最關鍵的技術創新。“國內企業仍滿足于發達國家的高技術溢出效應,大力引進國外生產線,靠二流技術依然可以賺錢。”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楊柏齡稱。

  在這樣的格局下,桎梏著諸多產業升級的共性技術難題,事實上卻處于無人攻堅的狀態。

  趕超模式的弊端

  不論是企業界、研究所還是大學,都流露出強烈的重視短期利益、急于求成的心態,這與中國制造業始終處于規模追趕狀態直接相關。

  后進國的產業趕超發展一般分為三個階段:規模追趕、技術追趕和創新導向。

  改革開放30多年里,中國形成了產業規模優勢。在可統計的500多種工業產品中,有220種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各級政府擅長于追趕型和規模擴張的產業模式,企業也習慣將國外的技術拿來,憑借低成本、低端制造、大規模出口展開競爭。

  然而,“新興產業和既有的產業升級絕不適用于這種追趕模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分析。

  中國政府也努力通過制定專項規劃,來確定戰略性技術發展方向,但是,以追趕為特點的跟隨體制,往往使得技術在外力的推動下,為達標而創新,產業內生的發展力量遭到破壞。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路風舉例說明,科技部不久前出臺的一項規劃,“從技術上、邏輯上就都不對”。這個名為《新型顯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文件稱,三維顯示技術最有生命力,且終將成為顯示技術共性平臺的下一代顯示技術。
分享到: 下一篇:3D打印機制造巨頭收購新公司 力推新技術發展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