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去產能需倚重改革和市場力量
2013-08-20 11:34 來源:中評網 責編:陳莎莎
- 摘要:
- 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雖然當前產能過剩的背景、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可能面臨著不同的宏觀約束,基于不同的約束條件,預計本輪去產能過程需要更多依靠改革和市場的力量,才能達到效果。
【CPP114】訊: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雖然當前產能過剩的背景、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可能面臨著不同的宏觀約束,基于不同的約束條件,預計本輪去產能過程需要更多依靠改革和市場的力量,才能達到效果。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文章表示,與上輪過剩產能結構不同的是,本輪過剩產能主要集中在中上游行業,與國內外的需求增長或出現長期錯配,這意味著過剩產能的消化難度加大,從而可能對工業投資增速形成較長時間約束。
文章稱,在漫長的去產能和去庫存過程中,上世紀90年代末期生產端的通縮將會局部重演,這會造成企業真實債務和財務費用負擔的被動加重,從而進一步抑制企業資本開支。同時,與上世紀90年代末紡織、家電等輕工行業的過剩相比,中上游行業的重資本特質意味著通過行政手段壓產、淘汰的難度較大,過剩產能的清理會十分困難,資本損失也將更為嚴重。工業企業投資低迷態勢可能持續較長時間。
樂觀的跡象是,與上世紀90年代末期相比,中國當前經濟基本面更為健康。金融系統健康狀況要遠優于當時,既不存在嚴峻的企業三角債問題,也不存在系統性銀行不良貸款危機。居民財富基礎較好,社會安全網體系相對而言要完善許多,未出現大面積下崗失業對消費的沖擊。
文章分析,就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而言,在需求面,一是國內消費升級導致主導產業更迭,中上游重化工業的產能將與新生的需求長期錯配,這會造成產能的消化異常緩慢。二是難以指望外需的快速啟動來消化當前過剩的產能。而從供給端來看,清理重化工業領域的過剩產能時,難以重復上世紀90年代末“紡織壓錠”等相對簡單粗暴的行政性手段。
本輪產能過剩面臨著不同的宏觀約束條件,預計去產能需要對改革和市場力量更為倚重。一是依然要維持穩健略偏緊的貨幣政策去促進過剩產能的自然消化;二是需要建立以市場化方式為主的過剩產能清理政策框架,推進企業并購重組將會是大趨勢,這需要政策面為并購金融工具的創新提供規范的發展環境;三是需要在創建產能清算過程中,風險和代價的分擔框架,預計金融機構會承擔部分買單的責任,接下來可能會加快國有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權限下放進程,部分杠桿率較高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可能也會面臨風險加大的局面;四是要注重產能的國際轉移,旨在把在中國看起來過剩但全球來看不一定過剩的產能轉移出去;五是要通過供給端的改革為宏觀經濟釋放新的增長動能,即深化改革,完善市場機制,糾正資源錯配和扭曲,釋放現行體制下被抑制的需求增長。
文章強調,貨幣政策需要堅持通過穩健略偏緊的基調,去促進過剩產能的自然消化。今年以來,決策層強調的“盤活存量貨幣”,以及6月份央行針對銀行間“錢荒”的態度,就是對上述政策取向的明確注腳,包括金融領域在內,中國經濟的全面去杠桿將拉開序幕。接下來可以看到,部分企業出現實質性的債務清償困難,企業破產清算、并購重組的時節再度降臨。如果此時加大寬松的政策信號,將可能導致債務和過剩產能清理的過程被動延長。因此,政策絕不能因短期指標的回落而大幅放松,也不因一時的信貸增長過快而盲目收緊。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文章表示,與上輪過剩產能結構不同的是,本輪過剩產能主要集中在中上游行業,與國內外的需求增長或出現長期錯配,這意味著過剩產能的消化難度加大,從而可能對工業投資增速形成較長時間約束。
文章稱,在漫長的去產能和去庫存過程中,上世紀90年代末期生產端的通縮將會局部重演,這會造成企業真實債務和財務費用負擔的被動加重,從而進一步抑制企業資本開支。同時,與上世紀90年代末紡織、家電等輕工行業的過剩相比,中上游行業的重資本特質意味著通過行政手段壓產、淘汰的難度較大,過剩產能的清理會十分困難,資本損失也將更為嚴重。工業企業投資低迷態勢可能持續較長時間。
樂觀的跡象是,與上世紀90年代末期相比,中國當前經濟基本面更為健康。金融系統健康狀況要遠優于當時,既不存在嚴峻的企業三角債問題,也不存在系統性銀行不良貸款危機。居民財富基礎較好,社會安全網體系相對而言要完善許多,未出現大面積下崗失業對消費的沖擊。
文章分析,就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而言,在需求面,一是國內消費升級導致主導產業更迭,中上游重化工業的產能將與新生的需求長期錯配,這會造成產能的消化異常緩慢。二是難以指望外需的快速啟動來消化當前過剩的產能。而從供給端來看,清理重化工業領域的過剩產能時,難以重復上世紀90年代末“紡織壓錠”等相對簡單粗暴的行政性手段。
本輪產能過剩面臨著不同的宏觀約束條件,預計去產能需要對改革和市場力量更為倚重。一是依然要維持穩健略偏緊的貨幣政策去促進過剩產能的自然消化;二是需要建立以市場化方式為主的過剩產能清理政策框架,推進企業并購重組將會是大趨勢,這需要政策面為并購金融工具的創新提供規范的發展環境;三是需要在創建產能清算過程中,風險和代價的分擔框架,預計金融機構會承擔部分買單的責任,接下來可能會加快國有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權限下放進程,部分杠桿率較高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可能也會面臨風險加大的局面;四是要注重產能的國際轉移,旨在把在中國看起來過剩但全球來看不一定過剩的產能轉移出去;五是要通過供給端的改革為宏觀經濟釋放新的增長動能,即深化改革,完善市場機制,糾正資源錯配和扭曲,釋放現行體制下被抑制的需求增長。
文章強調,貨幣政策需要堅持通過穩健略偏緊的基調,去促進過剩產能的自然消化。今年以來,決策層強調的“盤活存量貨幣”,以及6月份央行針對銀行間“錢荒”的態度,就是對上述政策取向的明確注腳,包括金融領域在內,中國經濟的全面去杠桿將拉開序幕。接下來可以看到,部分企業出現實質性的債務清償困難,企業破產清算、并購重組的時節再度降臨。如果此時加大寬松的政策信號,將可能導致債務和過剩產能清理的過程被動延長。因此,政策絕不能因短期指標的回落而大幅放松,也不因一時的信貸增長過快而盲目收緊。
- 相關新聞:
- ·包裝機械努力尋求發展新方向 2013.08.20
- ·尉∫?~?/?e 2013.08.20
- ·按需印刷中的印前資源管理ABC 2013.08.20
- ·伊士曼Tritan樹脂擴產 聚焦中國市場機遇 2013.08.20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