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印刷以假亂真 看“海外回流文物”如何換裝蒙人
2013-10-15 09:16 來源:法制日報 責編:陳莎莎
- 摘要:
-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篤信的理財經。近幾年,古玩收藏、鑒寶拍賣等文化藝術品市場人氣爆棚。然而,由于國內市場文物制假猖獗,防不勝防,不少人將目光投向海外回流文物。
贗品“穿上馬甲”回流
海外游走的國內仿古工藝品如何回國變身為“真品”?裴光輝給記者描述出了一條路徑:內地制造的現代贗品先經包括拍賣行在內的古董商以“仿古工藝品”送出海外,一到海外古董商馬上讓它們搖身一變成為“文物”;或“自我征集”帶回國內拍賣,那些入關的手續就成了“回流文物”的憑證;或委托海外拍賣公司拍賣自我拍回,再拿到國內拍賣,這就成了“回流文物”。業內稱此類“回流文物”為“假海龜”。
另有“真海龜贗品”,就是回流物是民國以前乃至清代的贗品,早年就在海外,但當成更早的真品帶回。
裴光輝介紹,近年國內文物高仿品在國外拍賣行被當成真品拍賣的情況已屢見不鮮。國外拍賣行的鑒定人員普遍缺乏對日新月異的內地高仿品作偽手法的情報跟蹤,對中國文物的鑒定思維和鑒定方法陳舊落后。這是導致國外拍賣行“失手”拍出贗品的主要原因。
利益輸送一言難盡
國內拍賣公司到海外征集拍品,國內收藏投資機構從海外拍賣行拍獲帶回,以及海外人士捐贈給國內博物館?此坪唵蔚娜N海外文物贗品回流渠道之背后常有“曲線救國”的利益輸送。
近十年來,回流的天價國寶出現的贗品率相當高。2005年以1568.8萬英鎊(約合2.3億元人民幣)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2010年以4.368億元拍賣成交的所謂黃庭堅書法《砥柱銘》和以5160萬英鎊成交的“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等等,都是漏洞百出的回流天價拍品。其中《砥柱銘》在拍賣之前更是被某銀行設計為一款信托資金高達4.5億元的金融產品,給投資者造成經濟風險不言而喻。
“近年越來越多的大型國有機構熱衷于搞藝術品投資,成立藝術品投資基金,天價購買‘回流國寶’,其背后存在的利益輸送一言難盡。”裴光輝直言評判。
為了避免高仿品出口后變身為“海外回流文物”,業內人士建議,海關等監管部門應對那些申報出口的高仿品建立信息檔案,并將這些檔案進行全國海關聯網信息共享。一旦有“海外回流文物”進口,海關可以根據相關檔案信息進行比對,仿品必現原形。
- 相關新聞:
- ·高仿印刷 新潮的收藏抑或是另一種商機? 2013.08.08
- ·?p7 6f;6削<?:蛿ss 2013.08.07
- ·書畫收藏的印刷陷阱:高仿印刷品進拍賣場 2012.12.01
- ·造假手段層出不窮 書畫收藏謹防高仿印刷品 2012.10.30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