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紙幣防偽技術
2013-10-15 09:42 來源:上海印刷廠 責編:陳莎莎
- 摘要:
- 唐代成都人始創水紋紙,在造紙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水紋紙的做法,一是印明花法,類似木刻水;二是印暗花法,即現在人們熟知的水印。
水紋紙上暗紋豐富
成都特制的楮紙為什么又難以被仿冒呢?主要是在抄紙過程中進行了特殊的砑花。通常稱這種經過特殊砑花的紙張為水紋紙,又名花簾紙。楊慎《丹鉛總錄》曰:“唐世有蠲(juān)紙,一名‘衍波箋’,蓋紙紋如水紋也。”水紋紙源自蜀人造十色箋,紙上的暗紋只有經過光源透射才顯現。蘇易簡《文房四譜》說:蜀人造十色箋,“逐幅于文版之上砑之,則隱起花木鱗鸞,千狀萬態。”費著《箋紙譜》記載:在成都,“凡造紙之物,必杵之使爛,滌之使潔,然后隨其廣狹長短制之造砑(以石碾磨紙,使紙光滑并有暗花紋),則為布紋,為綺錦,為人物花木,為蟲鳥,為鼎彝,雖多變,亦因時之宜。”從以上描述和文獻記載可知,制造水紋紙的方法可以歸結為:印明花法,類似木刻水印,就是在紙簾上用線編成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等圖案,微凸于簾面,抄紙時,凸起處紙漿微薄,故圖案透亮而呈現于紙上。二是印暗花法,就是將濕紙壓在兩塊一正一反雕有凹凸圖案的木、竹模型中間,用強力壓紙,逐幅印刷,使紙隱顯圖案。紙平放時看不出透明的圖形,舉紙迎光一看,圖案則清晰可見,即現在人們熟知的水印。
早期的水紋紙多是些信箋、詩箋、法帖紙等。到宋代,造水紋紙的工藝便被用于紙幣防偽。隨后,在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向外國傳播。13世紀,意大利工匠在抄紙網上編制出字母數字或圖像,使紙頁上留有水印作為商標,這是西方首次應用水印。時至今日,水印廣泛用于印制需有防偽性的高級公文紙、鈔票、護照、證書、賬冊等。當然,現代水印紙要比印交子時精密得多,是將濕紙通過圓網或長網造紙機上飾有凹凸花紋的水銀輥和壓榨輥等印壓而成,分為黑水印、白水印、陰陽紋水印、濕壓水印、仿水印等多種。
盡管防偽水印種類繁多,追根溯源,均來自唐代成都人始創的水紋紙。這是成都人在造紙史上又一頁光輝燦爛的記錄。
- 相關新聞:
- ·亞青食品總倉:每個包裝上都貼有防偽標簽 2013.08.31
- ·凸版印刷推出組合兩種防偽技術的轉印箔 2013.08.30
- ·高價值商品防偽和追溯RFID系統關鍵技術取得成果 2013.08.20
- ·青島世園會門票開印 印刷防偽技術堪比人民幣 2013.08.1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