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關注:一個24小時書店的樣本解讀
2014-06-10 10:46 來源:北京商報/陳杰 李博含 責編:劉曉燕
- 摘要:
- 鄭州“書是生活書店”近日表示將在每周五、六通宵營業。作為全國第七家宣布加入不打烊陣營的書店,這家因資金壓力剛剛遷址的書店首夜運營便遭遇冷清開場,實體書店借力“24小時”吸金還需量力而行。
“整晚營業帶來的新增讀者中,購買圖書的僅占半數,而每本書僅能賺售價15%-30%的利潤!鼻夭┙o北京商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店內有3名店員,工資約為1800-1900元,加上水電、房租等成本,每個月支出就要有6000-7000元,即使按曾經最高的銷售額1萬元計算,利潤也很難支撐日常開銷。
盡管每月都要賠幾千元,秦博并不擔心書店再次面臨搬家困境!艾F在的社區非常歡迎我們,希望有一個文化空間!痹诮值擂k和社區的幫助下,新店減免了不少租金,最讓他感動的還是來自于讀者的支持,“有讀者特意跑過來跟我說,做獨立書店不容易,祝福‘書是生活’能夠長長久久地做下去”。
轉型24小時還需量力而為
24小時書店并非新鮮事,兩年前,全國首家24小時書店——大眾書局上海福州路店便開啟了“不打烊”帷幕。細看此次跟風的24小時書店,高調轉型的外衣下更多是借“24小時”噱頭進行營銷,杭州新華書店僅有“店中店”、書是生活與合肥“紙的時代”書店僅在周末一或兩天不打烊運行。
在大眾書局總經理助理董諶谞看來,此次書店扎堆“24小時”很大程度上是“拍腦袋”的結果,“三聯開了我也能開”。“全場24小時未必能帶來全場效益,這些書店就選擇開短一點、開的范圍小一點,對外同樣可以說這是一家24小時書店,貼上流行標簽。”
董諶谞表示,書店轉型“24小時”需充分考慮環境因素量力而行,否則僅僅有品牌效益,難以支撐后續發展!按蟓h境是所在城市,小環境包括周邊物業形態、書店飽和程度等。”以上海為例,夜生活已經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夜間消費潛力巨大。
《2013年度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去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同比下降1.39%,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皩嶓w書店本身并非朝陽產業,‘24小時’并不是顛覆性的創新!北本┐髮W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直言:“‘夜讀’不符合生活規律,24小時營業是一種不經濟的行為,實體書店還要其他業態扶持才能盈利!
- 相關新聞:
- ·北京首家民營24小時書店將亮相 2014.05.16
- ·杭州第一家24小時書店來了 2014.05.13
- ·聚焦:各地24小時書店一擁而上藏隱憂 2014.05.08
- ·馮驥才:書店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場所 2014.04.2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