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根:“中國制造”要有升級版
2014-07-17 09:28 來源:企業觀察家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在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未來機械工程分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闡述了今后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思路,并透露“當前中國政府部門正在著手制定《中國制造2025》,這是升級版的中國制造,它體現為四大轉變和一條主線”。
【CPP114】訊:目前政府部門正在制定《中國制造2025》,這是升級版的中國制造,也是中國制造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未來機械工程分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闡述了今后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思路,并透露“當前中國政府部門正在著手制定《中國制造2025》,這是升級版的中國制造,它體現為四大轉變和一條主線”。
中國制造業將會在2025年前做出哪些改變?重點發展方向又是什么?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以下是李培根院士在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未來機械工程分會上的精彩觀點。
2045年將成為制造強國
眾所周知,現階段中國制造業正面臨著四大挑戰,包括歐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前后夾擊”;勞動力、土地成本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國內經濟轉入中速增長期;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增強。而與此同時,中國制造業卻是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產業結構不盡合理。
2013年4月,德國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期間推出了“工業4.0”,這也是業界稱之為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新工業 革命。以此為例,不難看出歐美等發達國家正在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應用作為重點,力圖依靠科技創新,搶占國際產業競爭的制高點,謀求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而中國要后來居上,必然是一個并聯式發展過程,要求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同時完成工業2.0、3.0、4.0的變化。
中國建設制造強國應具備四個主要特征:一是雄厚的產業規模;二是優化的產業結構;三是良好的質量效益;四是持續的發展能力。根據包括了以上特征的制造業綜合指數,可以構建出判斷制造強國的基礎數據體系。而再根據這一綜合指數數據,可以看到,世界各國均經歷了一個從弱到強的過程,此過程與其工業化進程相吻合。2012年,主要工業化國家的制造業綜合指數分布中,美國遙遙領先,處于第一方陣,德國、日本處于第二方陣,而我國及英國、法國、韓國則處在第三方陣。
在國際政治格局不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綜合考慮工業發達國家工業化進程各階段綜合指數的增長率和中國的GDP增長率,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綜合指數預測模型,并對未來30——40年中國制造業綜合指數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可以得出:中國將會在2020年進入工業化后期。而在2025年中國制造業可進入世界第二方陣,邁入制造強國的行列。此外,在2035年,中國制造業將會位居第二方陣的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強國。而在2045年中國制造業有望進入到第一方陣,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影響力的制造強國。
革命性的核心技術
為實現制造強國的目標,應重點實施以下8項戰略對策:大力推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提高創新設計能力;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強化制造基礎;提升產品質量;推行綠色制造;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和優勢產業;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是制造業發生革命性變化的核心技術。制造業創新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在這三個方面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都是制造業創新的主要途徑。在產品創新方面,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實現產品創新的共性技術,將數字技術和智能技術植入產品,使產品的功能極大豐富,使產品向數控一代和智能一代發展,從根本上提高產品功能、性能和市場競爭力。
- 相關新聞:
- ·緣何全球經濟復蘇拉不動中國出口 2014.07.10
- ·環球視野:全球制造競爭形勢新變化 2014.07.10
- ·推動中國印刷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2014.07.10
- ·中國制造業向內地轉移 四川地區比重回升 2014.06.09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