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按需的三個故事
2014-09-11 08:28 來源:印刷微語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業內對于按需出版的討論,讓我想到了一個比喻:好比青春期的孩子們,每一個都在不亦樂乎地聊著性,可實際上誰也沒有真正體驗過。
因為每個月總有讀者來電或者留言,對出版社早年出版的某冊圖書情有獨鐘,無奈市場已經絕跡,希望出版社能否考慮重印。@廣西師大出版社 特別在微博上貼出了一篇《絕版好書“重出江湖”不容易》以作回答,文中提到出版社不敢提再版,主要基于兩個原因,版權有效期不清,版權混亂等容易導致再版后的糾紛;而斷版書依然屬于小眾產品,缺乏書店等渠道的支持,可能成本會收不回來。
盡管按需出版可以有效減少庫存,一本300頁的精裝書即使制造一本的成本也才10元錢,而且立等可取,可技術成熟不代表環境成熟,版權保護和誠信體系依然缺失,出版社依然會擔心:究竟賣了多少本書,究竟有沒有侵權。
可能在還沒有想好棋路的時候,出版社是絕不會先冒然開局的。
第三個故事
按需的前提是有需
8月27日,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及下屬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在第21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舉辦了“中國圖書全球按需印刷啟動儀式”。據悉,中圖總公司將通過自主建立按需印刷中心,以及與全球最大的按需印刷服務商英格拉姆合作,構建全球按需印刷網絡,實現中國圖書的24小時全球直供。
隔1天,8月28日,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在北京舉行中教圖數字按需出版印刷平臺啟動儀式。中教圖隸屬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其電子文獻數據庫進口業務,報刊和紙本圖書進出口業務在全國居重要地位。
這次出版機構自建按需印刷工廠,能夠引起業內熱議的重心在于,人們終于明白,只有有“需”的企業才能“按需”。中國教圖和中圖公司染指按需出版印刷是因為他們和海外的出版機構達成合作意向,獲取內容資源,為按需出版提供足夠的需求。
回顧目前國內已經開展按需出版印刷的企業,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大型出版集團,如鳳凰傳媒、河北出版集團、河南出版集團等,這些大型出版集團內部有印刷企業存在,通過投資轉型,引進軟硬件設備,嘗試按需出版。由于集團內部行政指令下達業務的支撐,運轉頗為順利,正所謂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尤其鳳凰傳媒,進入的時間較早,流程已經走順,是最有代表性的按需出版案例。此外,還不乏一些出版機構考慮并購印刷企業的方式,達成集團內部產業鏈條完整,實現資源整合,資本運作,促進企業發展提速,如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控股建宏印刷。
另一類是大型印刷企業,典型代表為虎彩集團和中編印務。與出版集團不同,印刷企業沒有直接的“按需”業務,因此需要“創需”,創造業務的來源,因此不得不與各家出版社捆綁獲得業務,難度陡然增加,畢竟這種協作模式是建立在君子之交的基礎上,往往不能帶來足夠穩定的業務量,望著龐大的高產能的設備每日只開動1-2個小時,管理者的揪心程度可想而知,也只有期待他們能撐得久一點再久一點。
有需才能去按需,這也許就是為什么只有“特例企業”在毅然決然的布局按需,但下一步該怎么走?印刷企業只能等等看?目前的確沒有答案。
- 相關新聞:
- ·分析:圖書按需印刷成中國圖書走出去新利器 2014.09.10
- ·搭印刷“新臺” 唱按需“大戲” 2014.09.10
- ·“按需印刷” 中國圖書將24小時全球直供 2014.09.09
- ·數碼印刷等同按需印刷嗎?按需印刷需要勇于挑戰的人 2014.09.05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