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想要不消失 就要不斷靠近“網絡”!
2014-11-14 09:59 來源:互聯網 責編:徐赳赳
- 摘要:
- 2014年是傳統媒體受到巨大沖擊的一年。不單是紙媒感覺到了瑟瑟寒意,就是曾經被視為是新媒體代表的門戶網站,也被認為已經江河日下,成為了傳統媒體。而前段時間新浪副總裁老沉加盟小米,更讓人對于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有了更深的體會。
筆者最近通過和一些朋友的了解,深感紙媒雖然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但并不一定就是都會走向衰敗。這其中和傳媒集團的運作有關系,也和紙媒的品牌,內容生產方式有關系。
筆者在報刊亭通過詢問報刊經營者發現。一些細分市場的紙媒,尤其是軍事,地理類的狀態非常穩定,比如〈現代兵器〉,〈世界軍事〉,〈中國國家地理〉等。一些小眾類的雜志,比如<十月〉〈當代〉發行量也十分穩定。而一些筆者認為應該十分暢銷的商業類雜志,比如〈中國企業家〉,〈環球企業家〉反倒不暢銷,都被收到了報攤亭的深處。而筆者了解到,近年來一些找準細分市場的紙媒活得也不錯,比如2013年創刊的〈消費者報道〉發行量十分穩定,也形成了自己的影響力和品牌。
移動互聯網浪潮的洶涌來臨,自媒體力量的崛起,給傳統媒體形成了巨大的壓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紙媒就毫無希望了,一些垂直型的媒體生活得相當不錯,沒有受到互聯網和自媒體的沖擊。經過思考,筆者認為也這么幾個原因。
一是抓住內容的壁壘和差異性。比如軍事類雜志,具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由于軍事信息帶有很強的專業性,并且內容帶有一定的秘密性,一些軍事信息必須要經過層層授權才能公開。因此專業的軍事媒體信息的供給是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的。普通軍事發燒友不可能成為能夠引起影響的自媒體。而這類信息的需求卻始終有著很大的市場。看看普通飯局上人們交換的信息,就知道軍事信息有著多大的市場需求量。因此經濟學上的供給需求曲線能夠說明,軍事媒體能夠處于一個供需平衡的狀態,甚至能夠通過提價對沖一部分成本。而經濟管理類,It類媒體,市場供求隨著自媒體發展供給情況出現了不平衡的狀態。
二是體驗,互聯網經濟是體驗經濟,這需要媒體更多的從客戶體驗入手,將讀者變成用戶。因此現在媒體都在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各種形式來建立與讀者的聯系,提升客戶體驗。而一種媒體不可能滿足所有體驗。如果不能夠找準能夠提供給客戶的體驗價值點,那么媒體的讀者群就會流失。比如筆者認為,文學類雜志就能夠提供給讀者屬于文學圈的圈層價值和深度閱讀的體驗感;地理類雜志能夠給人形成一種逼格高的體驗感。而要能夠形成體驗價值,就需要從內容到外形都配合這種體驗感。
三是延長產業鏈,通過媒體形成注意力經濟,然后將溢價轉向產業鏈其他環節形成利潤。比如創業家就是通過培訓和投資對接服務盈利,而上海報業的界面項目也是瞄準了電商,投資等其他盈利點。筆者在一次交流活動中就聽到界面的負責人是如此表述的:把產業鏈做的足夠長,總是能夠在產業鏈的某個環節盈利。
- 相關新聞:
- ·五件大事折射行業處境 四大亮點引領印刷轉型 2014.10.30
- ·新媒體時代新聞紙業巨頭悄然轉型 2014.10.28
- ·昆不:印刷業新媒體營銷如火如荼 2014.10.22
- ·紙媒又一個噩耗 印刷版《Macworld》雜志? 2014.09.1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