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印營銷模式如何實現全面升級?
2014-11-15 10:58 來源:中國標識網 責編:徐赳赳
- 摘要:
- 作為中國傳統產業之一,印刷行業無論從產業格局、技術升級、人才培養上,近十年都有突飛猛進的提升,但依舊擺脫不了中國式商業形勢的影響,一旦發展到了一定層次,瓶頸重重。
【CPP114】訊:作為中國傳統產業之一,印刷行業無論從產業格局、技術升級、人才培養上,近十年都有突飛猛進的提升,但依舊擺脫不了中國式商業形勢的影響,一旦發展到了一定層次,瓶頸重重。
歸根結底,傳統民營企業謀得相當豐厚利潤之時,更容易把利潤視為追逐的核心目標,將“做產品”拋之腦后,甚至是抱著抄襲謀求暴利的也不計其數。在商言商,利潤是企業核心固然沒錯,然而利潤也是建立在品牌產品之上。
絲網印刷是一個講究技術、講究服務的行業,基礎建設不牢固,利潤也只是暫時假象,長遠利益的獲取需要企業不斷學習進步,用技術和服務維持。
中國傳統企業具有科研創新能力弱、印刷裝備產品結構不合理、高端設備依賴進口、產業集中度低的特點。以絲網印刷行業為例,我國600多家印機企業的銷售額僅相當于海德堡銷售額的50%,一個人口數量遠低于中國的國家做出的一家企業,卻能打敗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里的數以千計企業。
技術突破實為態度改變
近年來,3D打印技術推出不久,隨之而來的工藝制作、藝術創作、生活應用等也隨即火速衍生,甚至在美國醫學界中,已經成功研發出以人體器官組織細胞作為培養原料,打印全新人體器官進行植入更換,為病人某得新生,這種偉大的救死扶傷舉措靈感,僅僅是一臺3D打印機。
這里想說明的是研究態度問題。相信大家時常從歐美新聞獲知一些奇思妙想的科研成果,而且人家不僅想,并會直接嘗試。一直有人說中國缺乏高端頂尖人才,歐美發達國家才是科研的歸屬,不可否認發達國家的很多技術走在中國前面,然而出國研究學習過的人都知道,他們的許多科研靈感是建立在生活細節上,外國人并不比中國人聰明多少,是好奇、專注、嚴謹的態度,讓他們獲得了不同的成果。
實際上中國不缺乏高端人才,所謂高端人才都是在實踐中自我培養而成的,絲網印刷恰恰是一個實踐培養機會非常充足的行業。人才往往是被浮躁的商業氛圍摧毀,技術研究一半就下海的案例不在少數,技術成果發展到小有影響力,就匆忙進入企業擴張路線則更多。
目前,大約有70%多的寬幅面彩色絲網印刷采用專色印刷,接近30%采用四色套印,且四色套印比例仍在穩步增加。調查結果顯示,70%的企業年產值在100萬元左右,國內絲網印刷產值占全部印刷產值的比例還不到2%,尚有很大潛力可挖,發展前景廣闊。
絲網印刷的全自動化功能已經全面實現,但并不意味著技術止步,智能化時代將帶來更大挑戰。我們在面對市場大步擴張時,需要靜下心來將產品技術研發進行得更徹底,這樣一家兩家企業不夠,需要整個行業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把技術人才用到刀刃上。
營銷轉變才能擁抱未來
中國網民數量已經超過6.18億,互聯網普及率超過45.8%,我國大部分印刷企業的信息化企業管理仍然相對滯后。我們并非缺乏營銷工具,而是缺乏使用工具的方法。同樣是心態問題,大部分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只要企業還在盈利,產品還在所謂的更新,就開始固步自封,以為做好了產品銷售就可以滿足。
在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幾乎所有印刷設備生產企業都擁有網絡營銷平臺,據不完全統計,每10個找上門的客戶,超過5個以上是通過網絡信息入口預先了解到企業的相關產品信息的。
同樣,智能技術時代,營銷模式開放帶來商業上的效益的同時,也刺激了更多的技術性互動,在產品智能技術發展上,中國傳統企業需要大量先進的科研信息,營銷模式產生的互動格局將大大增強技術性互動,帶來更先進的理念,從而為突破技術瓶頸打開更多通路。
面對競爭,需要發展,產品技術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近年來所謂“進口等于質量”的說法慢慢削弱,國產技術產品空間提升,這對我們是機遇同樣也是考驗,物價攀升,人民幣匯率增長,人工飛漲,利潤下降,很多環節都在挑戰我們的能力極限,如果我們沒有更全面、更創新的實力儲備,很容易被洗牌出局。
二十年前玻璃印刷設備并沒有得到普遍應用,可以靠著高利潤來維持企業生存,現在被許多行業廣泛采用,普及化很快,利潤反而下滑了。我們要靠具有技術創新的品牌影響力來獲得市場份額,一個沒有品牌危機意識的企業是很容易垮掉的。正如我們常說一句話:“不管你是哪一個崗位的,都要有品牌危機意識,只有帶著這種主動意識去工作的時候才能將咱們的產品做好,有什么好的技術創新想法要提出來,有什么好的營銷模式,我們統統大膽去實踐。”
由此可見,絲網印刷將來的發展,將要取決于設備更新一集品牌營銷模式的建立。
歸根結底,傳統民營企業謀得相當豐厚利潤之時,更容易把利潤視為追逐的核心目標,將“做產品”拋之腦后,甚至是抱著抄襲謀求暴利的也不計其數。在商言商,利潤是企業核心固然沒錯,然而利潤也是建立在品牌產品之上。
絲網印刷是一個講究技術、講究服務的行業,基礎建設不牢固,利潤也只是暫時假象,長遠利益的獲取需要企業不斷學習進步,用技術和服務維持。
中國傳統企業具有科研創新能力弱、印刷裝備產品結構不合理、高端設備依賴進口、產業集中度低的特點。以絲網印刷行業為例,我國600多家印機企業的銷售額僅相當于海德堡銷售額的50%,一個人口數量遠低于中國的國家做出的一家企業,卻能打敗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里的數以千計企業。
技術突破實為態度改變
近年來,3D打印技術推出不久,隨之而來的工藝制作、藝術創作、生活應用等也隨即火速衍生,甚至在美國醫學界中,已經成功研發出以人體器官組織細胞作為培養原料,打印全新人體器官進行植入更換,為病人某得新生,這種偉大的救死扶傷舉措靈感,僅僅是一臺3D打印機。
這里想說明的是研究態度問題。相信大家時常從歐美新聞獲知一些奇思妙想的科研成果,而且人家不僅想,并會直接嘗試。一直有人說中國缺乏高端頂尖人才,歐美發達國家才是科研的歸屬,不可否認發達國家的很多技術走在中國前面,然而出國研究學習過的人都知道,他們的許多科研靈感是建立在生活細節上,外國人并不比中國人聰明多少,是好奇、專注、嚴謹的態度,讓他們獲得了不同的成果。
實際上中國不缺乏高端人才,所謂高端人才都是在實踐中自我培養而成的,絲網印刷恰恰是一個實踐培養機會非常充足的行業。人才往往是被浮躁的商業氛圍摧毀,技術研究一半就下海的案例不在少數,技術成果發展到小有影響力,就匆忙進入企業擴張路線則更多。
目前,大約有70%多的寬幅面彩色絲網印刷采用專色印刷,接近30%采用四色套印,且四色套印比例仍在穩步增加。調查結果顯示,70%的企業年產值在100萬元左右,國內絲網印刷產值占全部印刷產值的比例還不到2%,尚有很大潛力可挖,發展前景廣闊。
絲網印刷的全自動化功能已經全面實現,但并不意味著技術止步,智能化時代將帶來更大挑戰。我們在面對市場大步擴張時,需要靜下心來將產品技術研發進行得更徹底,這樣一家兩家企業不夠,需要整個行業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把技術人才用到刀刃上。
營銷轉變才能擁抱未來
中國網民數量已經超過6.18億,互聯網普及率超過45.8%,我國大部分印刷企業的信息化企業管理仍然相對滯后。我們并非缺乏營銷工具,而是缺乏使用工具的方法。同樣是心態問題,大部分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只要企業還在盈利,產品還在所謂的更新,就開始固步自封,以為做好了產品銷售就可以滿足。
在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幾乎所有印刷設備生產企業都擁有網絡營銷平臺,據不完全統計,每10個找上門的客戶,超過5個以上是通過網絡信息入口預先了解到企業的相關產品信息的。
同樣,智能技術時代,營銷模式開放帶來商業上的效益的同時,也刺激了更多的技術性互動,在產品智能技術發展上,中國傳統企業需要大量先進的科研信息,營銷模式產生的互動格局將大大增強技術性互動,帶來更先進的理念,從而為突破技術瓶頸打開更多通路。
面對競爭,需要發展,產品技術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近年來所謂“進口等于質量”的說法慢慢削弱,國產技術產品空間提升,這對我們是機遇同樣也是考驗,物價攀升,人民幣匯率增長,人工飛漲,利潤下降,很多環節都在挑戰我們的能力極限,如果我們沒有更全面、更創新的實力儲備,很容易被洗牌出局。
二十年前玻璃印刷設備并沒有得到普遍應用,可以靠著高利潤來維持企業生存,現在被許多行業廣泛采用,普及化很快,利潤反而下滑了。我們要靠具有技術創新的品牌影響力來獲得市場份額,一個沒有品牌危機意識的企業是很容易垮掉的。正如我們常說一句話:“不管你是哪一個崗位的,都要有品牌危機意識,只有帶著這種主動意識去工作的時候才能將咱們的產品做好,有什么好的技術創新想法要提出來,有什么好的營銷模式,我們統統大膽去實踐。”
由此可見,絲網印刷將來的發展,將要取決于設備更新一集品牌營銷模式的建立。
- 相關新聞:
- ·捷拉斯的專業創新型絲網印刷技術 2014.11.05
- ·絲網印刷與玻璃蝕刻裝飾印刷工藝解析 2014.10.30
- ·絲印書法作品的印刷工藝 2014.08.19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