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挺進報》的印刷機現身南岸
2014-12-17 09:57 來源:重慶晨報 責編:江佳
- 摘要:
- 為了最大程度恢復原貌,2012年4月,南岸區委托紅巖聯線對《挺進報》陳列展覽進行專業布置,以圖片、PPT、影像、復制實物等多種方式,展現《挺進報》印刷的完整過程,以及展覽陳然烈士以及133名因《挺進報》牽連入獄烈士的遺物、圖片等,當年的印刷機也在展廳中現身。
【CPP114】訊:南岸區野貓溪31號:《挺進報》舊址
“任腳下響著沉重的鐵鐐,任你把皮鞭舉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革命烈士陳然的這首《我的“自白”書》影響了幾代熱血青年。與陳然這個名字緊緊相連的還有一份已銘刻進歷史的報紙——《挺進報》。
那么你知道陳然故居在哪里嗎?《挺進報》又是在哪里印刷呢?答案就在南岸區野貓溪31號。
野貓溪31號這幢青磚小屋當年曾是中糧公司機器廠的一個修配車間,也是陳然的家。樓上住著陳然一家人。樓下車間有七八個工人,由陳然任該車間的管理員,平時全靠他在外接點機修業務,維持大家的生活,工人們都尊稱他為“陳先生”。
工人們沒料到的是,這位看似弱不禁風的陳先生正干著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挺進報》的編、刻、印工作都在這里進行,刻版工作在白天,而陳然的印刷工作則是在晚上秘密操作。
《挺進報》是在腥風血雨的白色恐怖中誕生的。最初,陳然等地下黨員把從香港寄來的新華社通訊稿內容,摘編刻印成一份無名小報,在進步群眾中散發傳看。后來,地下黨組織決定將小報辦成市委機關報,并命名為《挺進報》。
歲月滄桑,《挺進報》舊址仍在,但已破損不堪。2010年,南岸區政府投入資金300余萬元,完成了《挺進報》舊址內的居民搬遷和復原維修工程。
為了最大程度恢復原貌,2012年4月,南岸區委托紅巖聯線對《挺進報》陳列展覽進行專業布置,以圖片、PPT、影像、復制實物等多種方式,展現《挺進報》印刷的完整過程,以及展覽陳然烈士以及133名因《挺進報》牽連入獄烈士的遺物、圖片等,當年的印刷機也在展廳中現身。
沙坪壩區下土灣6號:
日軍投降消息從這里傳向全國各地
你知道日本正式投降的消息,是通過什么方式第一時間傳向全國的嗎?答案在抗戰時期位于重慶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據沙坪壩區文管所提供的資料顯示,重慶這座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前身是1928年建于南京的“中央廣播電臺”,1936年,因日本侵華戰爭戰局日趨緊張,決定改在重慶建臺。1939年2月6日,短波廣播電臺在重慶正式播音。
當時重慶的臺址共由四處組成:鄰近磁器口的沙坪壩為發射臺臺址、歇臺子為收音臺臺址、播音室設在上清寺、今日沙坪壩濱江路的電臺遺址則是發電機廠址。之所以這么分散,是為了防備轟炸。
對這座不斷鼓舞人民抗戰的廣播電臺,日軍恨之入骨,曾多次組織轟炸,但電臺不曾因此斷播。1945年8月10日,日本內閣通過瑞士政府,正式向中國政府轉達無條件投降的請求。當天,電臺從美國新聞處獲得消息后,迅速向全國播報。
抗戰勝利后,解放戰爭爆發。
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重要機器設備被國民政府撤離前炸毀,發射臺、收音臺、播音室都成了一片廢墟,只剩下位于沙坪壩區下土灣6號一小部分發電廠遺址。
- 相關新聞:
- ·印刷工業遺存引入文化元素 舊廠房變身“聚寶盆” 2014.10.17
- ·業主將湘江評論印刷處舊址改為餐廳廚房 2013.05.27
- ·江蘇新華印刷廠舊址將變身數字內容制作基地 2011.10.28
- ·安徽俗話報:一張報紙開啟安徽民智 2011.08.29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