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聚焦:中國經濟的“韌性”在哪里?
2014-12-25 09:56 來源:BWCHINESE中文網 責編:顧穎瑩
- 摘要: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用好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究竟何為一個經濟體的韌性?中國經濟的韌性主要體現在哪里?如何發揮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
經濟發展,特別是從低收入階段向高收入階段跨越的經濟發展,其實是充滿挑戰和風險的曲折過程,這個過程中會經歷反反覆復的經濟起降,會經歷外部沖擊和震蕩,所以一個經濟體要成功地實現從低收入向高收入階段的發展,一定是要能成功地應對和處理這些挑戰,化解這些風險,并不斷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種種結構性問題。
能做到這一切的經濟體數量不多,東亞經濟和中國過去30多年的發展經歷都應算是成功的案例。就這一點而言,我們也許應該把中國和東亞經濟體視為有“韌性”的經濟——而且我認為,“韌性”這個概念很可能是幫助我們理解中國在過去30多年里成功發展的最重要原因。
在討論有些經濟體為什么會有韌性之前,首先我要簡單描述一下,一個有韌性的經濟是如何實現經濟發展的——這其實就是東亞經濟和中國過去30多年的經濟發展經驗。
回到前面我提到的那些經濟超常增長的問題。由于經濟快速增長,過度投資、產能過剩和債務問題總是反覆出現。
當大多數經濟的增長受制于這些問題而不能增長的時候,東亞和中國過去30年的發展經驗顯示,它們的增長戰略和政策往往會作出很大的調整并且會推進制度改革,目的未必是直接去化解這些問題,而是希望通過這些政策的調整和制度的改革來誘導出更新和更有效率的經濟活動。
一旦這些經濟活動得到鼓勵,新的增長現象就會發生,從而使得原來的債務可以變成資產,原來的產能過剩部分得到利用。
假如沒能夠鼓勵出更新和更有效率的經濟活動,產出增長還主要依賴那些背負債務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話,我想這個經濟是不可能持續發展這么長時間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當我們看到一些經濟體相對其他的經濟體,比如拉美和南亞,能持續這么長時間的經濟發展過程,那么就一定是因為它們總能靈活地實現政策和體制的調整,總能鼓勵和支持更新的和更有效率的經濟活動出現。這就是經濟的韌性。
一個有韌性的經濟就是,政策和體制總能在關鍵的時候作出適應性改變,從而激勵出更新和更有效率的經濟活動,并沖銷之前增長所留下的代價
- 相關新聞:
- ·關注:挖掘經濟新常態下發展動力增長點 2014.12.22
- ·“三大戰略”引領中國經濟躍上新高度 2014.12.18
- ·確立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轉型增長邏輯 2014.12.16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