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東:印機制造業需要國有團隊扛旗
2014-12-26 09:16 來源:科印 文/潘曉東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強調,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是新時期中央領導對中國制造業提出的新要求,對印機制造行業同樣適用。
強調這一想法的另一原因是,印機制造業是個技術含量不低的行業,并非任何企業都有項目開發能力。真正感受到這點,往往是已經在業內滾爬了一段時間后的感慨。無知者才無畏!外行領導在一面時髦大旗的遮擋下,能做出不管市場發展趨勢,對數十億美元的并購項目一錘定音,讓國家無由地背上沉重包袱的事;那也就難免會做出把經過數十年積累才形成的現有團隊隨心所欲地一轉了之的事。事實上,轉制過程中出現的員工離散情況,對轉讓單位是為轉制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對受讓單位是失去了經過長期勞動積累起來的技術人才。彼得·德魯克說:“企業只有一項真正的資源——人,管理就是充分開分人力資源以做好工作。”曲終人散,又靠誰來做好新設備的開發工作?到發現問題時再回頭,可能一切都已經有點為時晚矣。
再次,企業的逐利屬性決定著在現時中國這塊土地上大項目的開發由國企來承擔更實在,我國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已經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存世的企業需要利潤,上市公司也不例外。數家印機制造企業先后從上市公司中被剝離出來不就是因為短期內難以為上市公司貢獻利潤?把原本的國有印機制造企業不加選擇地、簡單地轉讓給上市公司或者民營企業,是止住了出血點,解決了難看的國企虧損問題,但印機制造研發的責任就此能完全推給上市公司或民企嗎?須知,他們對利潤的渴求較之于國企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印機制造業的后續發展與突破還真有點令人擔憂,但愿這是杞人憂天!
我國經濟經過改革開放后持續三十多年的發展,大部分產業都已經到了供過于求的時分,有人把現時企業的生存法則歸結為渠道與資本,無論怎樣說,資本可以通過上市運作來解決,但渠道就需要積累,需要社會的信任。也有人把管理歸結為由制度、流程、機制形成的鐵三角,原本國有體制下的這三者難道就沒有值得我們懷念的東西?一家企業從國有序列劃入上市公司序列或民營序列就解決所有問題了?答案可能并非如此簡單。記得上世紀末,一大批國有或集體屬性的企業一陣風般的轉歸個人持有,這除了造就了一批莫名獲得財產的企業家,再由他們造就了一大批下崗工人外,真不知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還帶來什么積極作用?有些決策還是慎重一些為好。
國有印機制造企業應該成為新品開發的主力
印刷設備的研發是一項需要大投入的項目,需要以國力為基礎,需要國家給予支持。印刷業的今天與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充分重視,成立跨部委的印刷裝備協調小組來統籌規劃、組織運作有關,時至今日,對印刷裝備業的下一步發展可能依然不能小覷,尤其是幾乎還屬空白的數字印刷裝備在制造技術上的突破,或許沒有思想認識上的充分重視,沒有國有的印機制造團隊舉旗還真難有突破。
在慶祝偉大祖國65周年華誕的時候,捫心靜思,我們既為印機制造業65年來取得的成績感到歡欣鼓舞,但也為下一步的繼續發展感到焦慮,我國印刷業的繼續前行需要IT業和印機制造業的全力支持下,印機行業的繼續發展固然需要民營企業,但可能更少不了國有團隊扛鼎舉旗!
- 相關新聞:
- ·描繪國產衛星式柔印機美好藍圖 2014.10.30
- ·大族冠華:以“順勢”破“冰勢” 2014.10.2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