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關注:制造業真的需要拯救嗎?
2015-01-26 11:43 來源:經濟觀察報 責編:顧穎瑩
- 摘要:
- 對制造業的擔心是有必要的,因為這不僅關乎就業、收入,更關乎如何避免經濟轉型過于劇烈震蕩以及眾多與制造業密切相關的行業的穩定。
【CPP114】訊:拿什么來拯救制造業?這是2014年在談及中國經濟下滑以及經濟結構調整時,一個被經常提起的問題。
對制造業的擔心是有必要的,因為這不僅關乎就業、收入,更關乎如何避免經濟轉型過于劇烈震蕩以及眾多與制造業密切相關的行業的穩定。但是,同樣的問題,在不同時期和經濟背景之下,顯然會有不同的答案,有時甚至會出現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的情況。
如果把“拯救制造業”放在一個長的經濟周期來看,這些逆周期操作的效果根本談不上“拯救”,至多是讓制造業在其對應的發展階段保持一個相對合理的增長水平。
因此,我們不禁要提出這樣的疑問,制造業真的需要拯救嗎?中國現在的制造業真的岌岌可危了嗎?如果不“施救”,制造業的下滑真的會拖垮中國經濟嗎?
上述三個疑問,要回答后面兩個問題,需要對制造業的整體做一個基本判斷,而回答第一個問題則需要從根本上明確這樣一個前提——宏觀調控政策真的可以挽救某個行業嗎?
雖然以重工業為代表的制造業是中國工業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量,但是如果從全世界經歷過工業化國家的趨勢來看,明顯存在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隨著人均GDP上升,制造業比重先升后降,傳統的工業大國如美國、日本、德國都已經完成了這樣一輪波動。在經歷了一波重工業化發展之后,中國也進入了一個類似的調整周期。2014年中國服務業在GDP中占比首次超過制造業,這可以被看成是中國經濟轉換增長引擎的標志。
近些年重工業帶來的后遺癥也開始集中顯現出來,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產能過剩,以及產業結構轉型所導致的曾經輝煌一時的重工業城市的衰落接踵而來。如果說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內因是經濟下行壓力,那么已經頻現的現實矛盾則說明現在是制造業調整的必然時刻。
因此,制造業特別是重工業占經濟比重已經處于下降階段,而且中國經濟的整體環境也不允許再繼續將傳統的制造業作為單一的經濟引擎,這樣一個對制造業的整體判斷已經是十分清晰的了,當前制造業必須要順應經濟結構調整的節奏。
再從宏觀調整來看,宏觀政策確實有逆周期之意,但這種逆周期操作的出發點并不是單純針對某一行業,而是從保證整體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的角度進行設定。而且從效果來說,逆周期政策并不會給某一行業帶來逆轉。以房地產調控為例,宏觀政策與實際調控效果就曾多次出現相反的情況,最明顯的就是房價,2010年以后出臺的一系列抑制房價的調控政策并沒有改變房價一路上漲的趨勢,房價真正的節點則是在中國政府明確傳遞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資金真正從房地產行業撤離之后。
市場和產業已經對“拯救”政策產生了依賴,每次大呼“救命”無外乎是要兩樣東西:錢和政策。結果也是早就預料的,得到了錢和政策,并不是真的去做轉型升級和技術改造,仍舊為了短期效益擴大產能或者轉手資金套利。這些沉疴不去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地方政府不敢真的給那些產業和企業“斷奶”,或者說保護制造業成了變相地向中央要錢要政策的借口。
1月23日,匯豐與英國研究公司MarkitGroupLtd.公布的調查顯示,中國制造業活動連續第二個月收縮。此時,放松貨幣成了市場的一致呼聲。如果已經對制造業在中國整體經濟中定位有了準確了解,那么就應該清楚地看到,為了某一數據的波動而改變既定的宏觀政策,這種情況發生可能性越來越小了。
對制造業的擔心是有必要的,因為這不僅關乎就業、收入,更關乎如何避免經濟轉型過于劇烈震蕩以及眾多與制造業密切相關的行業的穩定。但是,同樣的問題,在不同時期和經濟背景之下,顯然會有不同的答案,有時甚至會出現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的情況。
如果把“拯救制造業”放在一個長的經濟周期來看,這些逆周期操作的效果根本談不上“拯救”,至多是讓制造業在其對應的發展階段保持一個相對合理的增長水平。
因此,我們不禁要提出這樣的疑問,制造業真的需要拯救嗎?中國現在的制造業真的岌岌可危了嗎?如果不“施救”,制造業的下滑真的會拖垮中國經濟嗎?
上述三個疑問,要回答后面兩個問題,需要對制造業的整體做一個基本判斷,而回答第一個問題則需要從根本上明確這樣一個前提——宏觀調控政策真的可以挽救某個行業嗎?
雖然以重工業為代表的制造業是中國工業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量,但是如果從全世界經歷過工業化國家的趨勢來看,明顯存在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隨著人均GDP上升,制造業比重先升后降,傳統的工業大國如美國、日本、德國都已經完成了這樣一輪波動。在經歷了一波重工業化發展之后,中國也進入了一個類似的調整周期。2014年中國服務業在GDP中占比首次超過制造業,這可以被看成是中國經濟轉換增長引擎的標志。
近些年重工業帶來的后遺癥也開始集中顯現出來,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產能過剩,以及產業結構轉型所導致的曾經輝煌一時的重工業城市的衰落接踵而來。如果說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內因是經濟下行壓力,那么已經頻現的現實矛盾則說明現在是制造業調整的必然時刻。
因此,制造業特別是重工業占經濟比重已經處于下降階段,而且中國經濟的整體環境也不允許再繼續將傳統的制造業作為單一的經濟引擎,這樣一個對制造業的整體判斷已經是十分清晰的了,當前制造業必須要順應經濟結構調整的節奏。
再從宏觀調整來看,宏觀政策確實有逆周期之意,但這種逆周期操作的出發點并不是單純針對某一行業,而是從保證整體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的角度進行設定。而且從效果來說,逆周期政策并不會給某一行業帶來逆轉。以房地產調控為例,宏觀政策與實際調控效果就曾多次出現相反的情況,最明顯的就是房價,2010年以后出臺的一系列抑制房價的調控政策并沒有改變房價一路上漲的趨勢,房價真正的節點則是在中國政府明確傳遞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資金真正從房地產行業撤離之后。
市場和產業已經對“拯救”政策產生了依賴,每次大呼“救命”無外乎是要兩樣東西:錢和政策。結果也是早就預料的,得到了錢和政策,并不是真的去做轉型升級和技術改造,仍舊為了短期效益擴大產能或者轉手資金套利。這些沉疴不去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地方政府不敢真的給那些產業和企業“斷奶”,或者說保護制造業成了變相地向中央要錢要政策的借口。
1月23日,匯豐與英國研究公司MarkitGroupLtd.公布的調查顯示,中國制造業活動連續第二個月收縮。此時,放松貨幣成了市場的一致呼聲。如果已經對制造業在中國整體經濟中定位有了準確了解,那么就應該清楚地看到,為了某一數據的波動而改變既定的宏觀政策,這種情況發生可能性越來越小了。
- 相關新聞:
- ·多國開啟工業4.0模式 印刷業亦行動起來 2015.01.24
- ·山東煙臺市3d打印技術已服務40家企業 2015.01.23
- ·印刷電子--印刷行業的新“藍! 2015.01.23
- ·發展互聯網工業是“制造強國”的重要抓手 2015.01.17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