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包裝:多元化產品的生命線
2015-03-27 09:57 來源:西部紙業網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值得人們深思的是,部分包裝企業積極向文化創意產業進軍并掌握了核心技術,然而,消費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如何讓有限的周期延長,則需要文化故事的傳接。
【CPP114】訊:值得人們深思的是,部分包裝企業積極向文化創意產業進軍并掌握了核心技術,然而,消費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如何讓有限的周期延長,則需要文化故事的傳接。
不妨先看看茶包如何攜手以文包故事。
人要衣裝,茶也要包裝。錫罐、牛皮紙,包裝茶葉承載著老一代武夷山人的記憶。早期,武夷巖茶茶葉就是用紙張簡單包裝,品質極好的就用錫罐。后來發展到鐵罐包裝,也很簡單,茶葉就放罐子里,喝的時候,伸手抓一把,掂量一下重量就可。本世紀初,小袋包裝開始出現,茶商們將茶葉分成小袋包裝。隨著小袋包裝的推廣,武夷巖茶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攜帶,迅速成為市場的寵兒。此時,許多人外出,包里面都會放幾小包茶葉。
小包裝讓每個茶企的企業文化、品牌理念、產品特點都在包裝上得到了體現。最近幾年來,隨著茶葉市場的發展,茶企對茶葉包裝越來越重視,茶葉包裝的水平也有大幅上升。
加工業屬性是包裝人甩不掉的帽子,多年來雖多有主管政府、行業協會、媒體、企業家升華包裝行業,將之稱為“文化產業”、“都市工業”乃至高科技產業。但不容否定,包裝來本來就地位不高,在與出版社的博弈中屢屢敗陣,在社會上更是寂寂無名。
緣由在哪里?本該如此嗎?值得人們深思的是,部分包裝企業積極向文化創意產業進軍,并且可喜地掌握了核心技術,然而,其發展速度不快。消費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除非注入故事的內涵。
酒文化包裝的例子又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青春小酒一度流行,郎酒、瀘州老窖、衡水老白干相繼開發出萌版小酒,酒水包裝產業鏈也在緊跟潮流,萌包裝、潮流包裝開始風靡。但是,很多業內人士表示,青春小酒無法承載白酒幾千年的文化。那么,酒水包裝產業如何做到既符合年輕時尚潮流,又能傳承白酒不可或缺的文化底蘊呢?
年輕時尚的消費潮流,與白酒深厚的文化底蘊,兩者并不沖突,相反,可以在青春小酒身上實現融合與統一,我們不能把白酒消費的形式與本質割裂開來。白酒作為一種非生活必需品,不管消費方式和飲用習慣等形式上怎么變化,其消費的本質屬性不可能脫離酒文化。
并非是無所作為,很多案例背后折射出包裝人的“不作為”:一是不擅長以社會愿意接受的方式講出“包裝故事”;二是行業充斥著隨波逐流和“歌舞升平”的氣象,即便在目前顯見相當多企業陷入虧損狀態的今天,依然難見反思的聲音和直面問題的勇氣;三是包裝業“沉默者”居多,沉默的另一面是“冷漠”或“逃避”。
轉型升級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更新,不僅是流程上的更新,最主要是觀念上的更新。過分強調技術的力量,猶如過分強化產業的物性,而人才是創造萬物的精靈,不將人的精神力量喚醒,從業者的保守、沉默的消極狀態則會持續。值得人們深思的是,部分包裝企業積極向文化創意產業進軍,并且可喜地掌握了核心技術,然而,其發展速度不快。消費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除非注入故事的內涵。
不妨先看看茶包如何攜手以文包故事。
人要衣裝,茶也要包裝。錫罐、牛皮紙,包裝茶葉承載著老一代武夷山人的記憶。早期,武夷巖茶茶葉就是用紙張簡單包裝,品質極好的就用錫罐。后來發展到鐵罐包裝,也很簡單,茶葉就放罐子里,喝的時候,伸手抓一把,掂量一下重量就可。本世紀初,小袋包裝開始出現,茶商們將茶葉分成小袋包裝。隨著小袋包裝的推廣,武夷巖茶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攜帶,迅速成為市場的寵兒。此時,許多人外出,包里面都會放幾小包茶葉。
小包裝讓每個茶企的企業文化、品牌理念、產品特點都在包裝上得到了體現。最近幾年來,隨著茶葉市場的發展,茶企對茶葉包裝越來越重視,茶葉包裝的水平也有大幅上升。
加工業屬性是包裝人甩不掉的帽子,多年來雖多有主管政府、行業協會、媒體、企業家升華包裝行業,將之稱為“文化產業”、“都市工業”乃至高科技產業。但不容否定,包裝來本來就地位不高,在與出版社的博弈中屢屢敗陣,在社會上更是寂寂無名。
緣由在哪里?本該如此嗎?值得人們深思的是,部分包裝企業積極向文化創意產業進軍,并且可喜地掌握了核心技術,然而,其發展速度不快。消費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除非注入故事的內涵。
酒文化包裝的例子又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青春小酒一度流行,郎酒、瀘州老窖、衡水老白干相繼開發出萌版小酒,酒水包裝產業鏈也在緊跟潮流,萌包裝、潮流包裝開始風靡。但是,很多業內人士表示,青春小酒無法承載白酒幾千年的文化。那么,酒水包裝產業如何做到既符合年輕時尚潮流,又能傳承白酒不可或缺的文化底蘊呢?
年輕時尚的消費潮流,與白酒深厚的文化底蘊,兩者并不沖突,相反,可以在青春小酒身上實現融合與統一,我們不能把白酒消費的形式與本質割裂開來。白酒作為一種非生活必需品,不管消費方式和飲用習慣等形式上怎么變化,其消費的本質屬性不可能脫離酒文化。
并非是無所作為,很多案例背后折射出包裝人的“不作為”:一是不擅長以社會愿意接受的方式講出“包裝故事”;二是行業充斥著隨波逐流和“歌舞升平”的氣象,即便在目前顯見相當多企業陷入虧損狀態的今天,依然難見反思的聲音和直面問題的勇氣;三是包裝業“沉默者”居多,沉默的另一面是“冷漠”或“逃避”。
轉型升級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更新,不僅是流程上的更新,最主要是觀念上的更新。過分強調技術的力量,猶如過分強化產業的物性,而人才是創造萬物的精靈,不將人的精神力量喚醒,從業者的保守、沉默的消極狀態則會持續。值得人們深思的是,部分包裝企業積極向文化創意產業進軍,并且可喜地掌握了核心技術,然而,其發展速度不快。消費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除非注入故事的內涵。
- 相關新聞:
- ·為你解析酒包裝盒的印刷“潛規則” 2014.09.09
- ·安全套雪糕包裝太雷人 商家創意or拿惡俗當賣點 2014.07.17
- ·市場分析:禮盒包裝文化下的市場商機 2012.10.10
- ·提高商品競爭力莫忽視包裝文化的力量 2012.08.10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