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轉型:發力融合互補 激活生態鏈條
2015-04-21 10:23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責編:江佳
- 摘要:
- 隨著新媒體的興起,網絡閱讀、手機閱讀等數字化閱讀方式以其方便快捷的特性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報紙的讀者有不斷流失的趨勢。因此,新時期報紙加快向新媒體轉型發展已迫在眉睫。
報紙轉型推動采編方式的變革
報紙轉型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增強內容產品的競爭力,提升媒體的公信力。相比新媒體的速度和容量,原創性、真實性的內容是報紙最大的優勢,也是轉型中不可丟棄、不可或缺的內容。
在采編手段上,傳統紙媒的記者從新聞報道任務,到新聞采集的技術手段和新聞產品都是相對單一的。而報紙向新媒體轉型,必須具備傳播采制的復合能力,還要具備新媒體的思考能力。在技能上,記者需要集采、寫、攝、錄、編和各種網絡技能運用及現代設備操作等多種能力于一身。在專業素養上,要對新聞快速作出判斷,確立新聞主體,然后從不同角度豐富新聞內容,該寫文字的寫文字,能出圖像的出圖像,需要解說的現場要有解說,需要搶時間的通過手機就可以快速將核心內容上傳給網絡編輯,這樣就將同一個新聞事件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手段進行多層次開發,以適應讀者多視角、快節奏的閱讀需求。
在新媒體條件下,對于編輯的角色要求也發生了改變。如何對平臺上的多媒體資源進行策劃組織報道,最大限度地利用集團內部多媒體資源,通過深加工最大化體現新聞事件的價值,也是個現實課題。
與傳統的新聞編輯相比,新媒體時代各家媒體所需的新聞素材除特殊稿件可通過特定模式量身定制外,對絕大部分稿件來說,編輯收到的往往是“單一”的素材,而同樣的一個新聞事件,黨報、都市報、新聞網站、手機報、微博、微信等不同平臺,對內容的要求完全不同。網絡媒體具有無限容量、即時播報、時時更新等特點,這就要求新聞編輯具備多媒體的編輯和制作能力。編輯團隊要綜合各方信息,及時提示一線記者報道的重點、可能要采用的傳播載體,同時及時組織相關的背景報道和評論分析,形成內容豐滿、層次鮮明的立體化報道態勢。
報紙轉型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采用多種形式,融合優勢內容,整合媒體資源,調整經營結構,是報紙轉型升級、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傳統報社的各個媒體都是自成一體,擁有自己獨立的記者、編輯隊伍,新聞運作模式和經營管理模式,基本上以單一媒介為單位平行、封閉進行。而新媒體具有即時性和集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于一體的特點,對信息有海量需求,如果單獨建立自己的采編隊伍,勢必在人員、設備、管理、信息資源等方面造成巨大的成本浪費。
因此,解決方案是將各種新聞生產資源整合在一起,這就需要建立一個統籌各傳播載體的策劃、發布和編輯平臺。這是一個核心平臺如同指揮部,各種新聞信息都在此匯集、分派。一些成功實現轉型的報社,都采用建立新聞中心的方式,將所有記者集中起來,形成一個內部的報道中心,將文字、攝影、攝像技術融為一體,既可以為各個媒體提供特定的稿件服務,又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改變過去單向、單一的平面報道形式,將網絡的廣度、報紙的深度、手機的速度融為一體,共同搭建全新的媒體平臺,形成全時段、寬受眾、立體化信息傳播的全媒體新聞中心。
新的采編流程以新媒體新聞中心作為信息的集散地,與集團各子報和網絡媒體形成一對多的供應模式。形象地說,新聞中心就像一個超級市場,根據客戶需求每天采集各種品類的信息商品,供各媒體選購。這就要求新聞中心在信息的品類、內容的豐富性,以及專業化程度上都要全面提高水平,形成大規模、集約式的生產方式,實現全媒體生產、全介質傳播。
新媒體的信息供應模式和采編流程需要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提供支撐,目前比較成功的經驗是建立數字采編發布系統。這一系統基于數字技術的信息發布、互動、服務平臺,實現了報社內部的用戶、內容、線索、審核、策劃、數據庫、檢索等編輯全過程的統一管理,信息的集約、安全、海量和一站式的存儲和發布。
總而言之,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報紙不能再無動于衷。國內一些報社在數字化和全媒體方面也曾進行了探索和嘗試,推出了報紙網站、手機報、手機客戶端、電子報以及公眾新聞視屏等各種新媒體產品,但多是一個又一個沒有連接關系的獨立產品,這種簡單的報網融合并不能挽救報紙的頹勢。真正的全媒體戰略應該是一種平臺化模式,需要充分挖掘自身內部資源,整合出一個相對完善的包括內容生產、傳播、推送、互動、終端、營銷、各個媒體互動促進的生態鏈條。應該深刻認識到,報紙本身也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相適應,不但要轉型升級,而且要提質增效,以自身創新發展的成就,譜寫媒體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報紙轉型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增強內容產品的競爭力,提升媒體的公信力。相比新媒體的速度和容量,原創性、真實性的內容是報紙最大的優勢,也是轉型中不可丟棄、不可或缺的內容。
在采編手段上,傳統紙媒的記者從新聞報道任務,到新聞采集的技術手段和新聞產品都是相對單一的。而報紙向新媒體轉型,必須具備傳播采制的復合能力,還要具備新媒體的思考能力。在技能上,記者需要集采、寫、攝、錄、編和各種網絡技能運用及現代設備操作等多種能力于一身。在專業素養上,要對新聞快速作出判斷,確立新聞主體,然后從不同角度豐富新聞內容,該寫文字的寫文字,能出圖像的出圖像,需要解說的現場要有解說,需要搶時間的通過手機就可以快速將核心內容上傳給網絡編輯,這樣就將同一個新聞事件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手段進行多層次開發,以適應讀者多視角、快節奏的閱讀需求。
在新媒體條件下,對于編輯的角色要求也發生了改變。如何對平臺上的多媒體資源進行策劃組織報道,最大限度地利用集團內部多媒體資源,通過深加工最大化體現新聞事件的價值,也是個現實課題。
與傳統的新聞編輯相比,新媒體時代各家媒體所需的新聞素材除特殊稿件可通過特定模式量身定制外,對絕大部分稿件來說,編輯收到的往往是“單一”的素材,而同樣的一個新聞事件,黨報、都市報、新聞網站、手機報、微博、微信等不同平臺,對內容的要求完全不同。網絡媒體具有無限容量、即時播報、時時更新等特點,這就要求新聞編輯具備多媒體的編輯和制作能力。編輯團隊要綜合各方信息,及時提示一線記者報道的重點、可能要采用的傳播載體,同時及時組織相關的背景報道和評論分析,形成內容豐滿、層次鮮明的立體化報道態勢。
報紙轉型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采用多種形式,融合優勢內容,整合媒體資源,調整經營結構,是報紙轉型升級、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傳統報社的各個媒體都是自成一體,擁有自己獨立的記者、編輯隊伍,新聞運作模式和經營管理模式,基本上以單一媒介為單位平行、封閉進行。而新媒體具有即時性和集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于一體的特點,對信息有海量需求,如果單獨建立自己的采編隊伍,勢必在人員、設備、管理、信息資源等方面造成巨大的成本浪費。
因此,解決方案是將各種新聞生產資源整合在一起,這就需要建立一個統籌各傳播載體的策劃、發布和編輯平臺。這是一個核心平臺如同指揮部,各種新聞信息都在此匯集、分派。一些成功實現轉型的報社,都采用建立新聞中心的方式,將所有記者集中起來,形成一個內部的報道中心,將文字、攝影、攝像技術融為一體,既可以為各個媒體提供特定的稿件服務,又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改變過去單向、單一的平面報道形式,將網絡的廣度、報紙的深度、手機的速度融為一體,共同搭建全新的媒體平臺,形成全時段、寬受眾、立體化信息傳播的全媒體新聞中心。
新的采編流程以新媒體新聞中心作為信息的集散地,與集團各子報和網絡媒體形成一對多的供應模式。形象地說,新聞中心就像一個超級市場,根據客戶需求每天采集各種品類的信息商品,供各媒體選購。這就要求新聞中心在信息的品類、內容的豐富性,以及專業化程度上都要全面提高水平,形成大規模、集約式的生產方式,實現全媒體生產、全介質傳播。
新媒體的信息供應模式和采編流程需要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提供支撐,目前比較成功的經驗是建立數字采編發布系統。這一系統基于數字技術的信息發布、互動、服務平臺,實現了報社內部的用戶、內容、線索、審核、策劃、數據庫、檢索等編輯全過程的統一管理,信息的集約、安全、海量和一站式的存儲和發布。
總而言之,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報紙不能再無動于衷。國內一些報社在數字化和全媒體方面也曾進行了探索和嘗試,推出了報紙網站、手機報、手機客戶端、電子報以及公眾新聞視屏等各種新媒體產品,但多是一個又一個沒有連接關系的獨立產品,這種簡單的報網融合并不能挽救報紙的頹勢。真正的全媒體戰略應該是一種平臺化模式,需要充分挖掘自身內部資源,整合出一個相對完善的包括內容生產、傳播、推送、互動、終端、營銷、各個媒體互動促進的生態鏈條。應該深刻認識到,報紙本身也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相適應,不但要轉型升級,而且要提質增效,以自身創新發展的成就,譜寫媒體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 相關新聞:
- ·紙廠利潤萎縮 造紙業利潤究竟何去 2015.04.16
- ·國內首條報業數碼印刷生產線簽約 2015.03.21
- ·人民日報攜手方正電子打造國內首條報業噴墨數字印刷生產線 2015.03.18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