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印刷機記錄烽火歲月(圖)
2015-05-19 09:19 來源:重慶日報(重慶) 責編:周艷平
- 摘要:
-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8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發揮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重要作用。
【CPP114】訊: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8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發揮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重要作用。
重慶作為戰時首都,留下了數以萬計的抗戰文物,它們鐫刻著歷史的印記,訴說著革命先輩的熱血與忠魂。從今日起,本報聯合市文化委、市文物局推出“走進重慶抗戰文物”專欄,將通過挖掘一件件抗戰文物背后的故事,與讀者一起重溫那段刻骨銘心的歲月。
“魔火給我們播下了憤怒和復仇的種子,沒有看見人哭泣,只看見人咬牙切齒!笨箲鹌陂g,面對敵軍轟炸,《新華日報》的評論曾在戰火中一次又一次地激勵人心、播種希望。
在《新華日報》出版的3231期報紙中,有近3000期是在重慶出版的,而這背后的“大功臣”— 一臺裝有德國西門子馬達的平板印刷機,正以“國家一級文物”的身份,陳列在紅巖革命紀念館內。
烽火中,它見證了怎樣的抗戰故事?
“大個子”包攬所有版面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不久,新聞人潘梓年就在武漢積極籌備《新華日報》的出版工作,經周恩來的據理力爭及進步人士幫助,共產黨獲得在漢口公開出版發行機關報—《新華日報》和理論刊物—《群眾》周刊的權力。為了早日出版報紙,1937年冬天,潘梓年在武漢一家小報印刷廠購得了一臺裝有德國西門子馬達的平板印刷機,它正是如今陳列在紅巖革命紀念館的這臺“一級文物”。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臺“大個子”重達一噸,為金屬材質,高約1.5米,長約2米,陳舊的皮帶仍然套在大小不一的輪子上,看上去似乎可以隨時啟動。
“自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后,《新華日報》和《群眾》周刊都遷來重慶繼續出版發行!奔t巖聯線發展管理中心副研究員唐振君介紹,“《群眾》周刊和《新華日報》自創刊之日起,一直合署辦公,并肩戰斗,其所有的版面幾乎都被這臺‘大個子’包攬了。”
搬進防空洞,記錄敵人罪行
“《新華日報》遷來重慶之后,為防避日機空襲,報館的同志們動手挖一個防空洞,將印刷機搬了進去!碧普窬f,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軍對重慶進行了5年多的轟炸,期間,《新華日報》和《群眾》周刊真實地報道了日軍的殘暴罪行,并激勵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
“一個親眼看著火燒自己房子的父親,張大了血紅的眼睛囑咐他的孩子:‘去叫娘勿哭,哭沒有用,明天總有辦法!”幾十年過去了,《新華日報》的稿件仍然讓人內心觸動。
“空襲時,報社人員在防空洞內點著煤油燈寫作,而印刷機就嘩啦啦地將這些憤怒、激情的文字印刷出來!碧普窬f,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后,中共代表團隨之東遷,《新華日報》在中共四川省委的領導下,在重慶繼續堅持戰斗,直至1947年2月28日被迫?,這臺印刷機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重慶作為戰時首都,留下了數以萬計的抗戰文物,它們鐫刻著歷史的印記,訴說著革命先輩的熱血與忠魂。從今日起,本報聯合市文化委、市文物局推出“走進重慶抗戰文物”專欄,將通過挖掘一件件抗戰文物背后的故事,與讀者一起重溫那段刻骨銘心的歲月。
“魔火給我們播下了憤怒和復仇的種子,沒有看見人哭泣,只看見人咬牙切齒!笨箲鹌陂g,面對敵軍轟炸,《新華日報》的評論曾在戰火中一次又一次地激勵人心、播種希望。
在《新華日報》出版的3231期報紙中,有近3000期是在重慶出版的,而這背后的“大功臣”— 一臺裝有德國西門子馬達的平板印刷機,正以“國家一級文物”的身份,陳列在紅巖革命紀念館內。
烽火中,它見證了怎樣的抗戰故事?
“大個子”包攬所有版面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不久,新聞人潘梓年就在武漢積極籌備《新華日報》的出版工作,經周恩來的據理力爭及進步人士幫助,共產黨獲得在漢口公開出版發行機關報—《新華日報》和理論刊物—《群眾》周刊的權力。為了早日出版報紙,1937年冬天,潘梓年在武漢一家小報印刷廠購得了一臺裝有德國西門子馬達的平板印刷機,它正是如今陳列在紅巖革命紀念館的這臺“一級文物”。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臺“大個子”重達一噸,為金屬材質,高約1.5米,長約2米,陳舊的皮帶仍然套在大小不一的輪子上,看上去似乎可以隨時啟動。
“自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后,《新華日報》和《群眾》周刊都遷來重慶繼續出版發行!奔t巖聯線發展管理中心副研究員唐振君介紹,“《群眾》周刊和《新華日報》自創刊之日起,一直合署辦公,并肩戰斗,其所有的版面幾乎都被這臺‘大個子’包攬了。”
搬進防空洞,記錄敵人罪行
“《新華日報》遷來重慶之后,為防避日機空襲,報館的同志們動手挖一個防空洞,將印刷機搬了進去!碧普窬f,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軍對重慶進行了5年多的轟炸,期間,《新華日報》和《群眾》周刊真實地報道了日軍的殘暴罪行,并激勵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
“一個親眼看著火燒自己房子的父親,張大了血紅的眼睛囑咐他的孩子:‘去叫娘勿哭,哭沒有用,明天總有辦法!”幾十年過去了,《新華日報》的稿件仍然讓人內心觸動。
“空襲時,報社人員在防空洞內點著煤油燈寫作,而印刷機就嘩啦啦地將這些憤怒、激情的文字印刷出來!碧普窬f,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后,中共代表團隨之東遷,《新華日報》在中共四川省委的領導下,在重慶繼續堅持戰斗,直至1947年2月28日被迫?,這臺印刷機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 相關新聞:
- ·報業很可能不是死在競爭中而是死在體制上 2014.07.29
- ·江蘇新華柏印務舉行引進曼羅蘭平張印刷機簽約儀式 2013.08.20
- ·透過沾滿油墨的硝煙——南京報業競爭分析 2013.06.25
- ·“華東書籍裝幀設計雙年展”東南大學出版社獲獎 2012.11.21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