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東藏紙的前世今生
2017-05-27 09:31 來源:第一旅游網 責編:張曉丹
- 摘要:
- 金東位于林芝朗縣,曾以產紙聞名。據記載,噶廈政府時期,金東藏紙作為印鈔之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藏紙漸漸淡出,不過寺廟里累積如山的佛經和而今用藏紙生產出來的筆記本、燈飾、賀卡、墻紙、日歷等工藝品,仍然述說著藏紙的淵源。
藏紙做的小飾品
西藏的造紙術源于中原。據《舊唐書•吐蕃傳》記載:“因請蠶種及造酒、碾、硙(石磨)、紙、墨之匠,并許焉”,意思是吐蕃要求贈送一些會制作酒、碾子、石磨、紙張和墨錠的工匠,唐高宗都答應了。這也是最早見于文字的唐代造紙工匠入藏的記載。
唐朝的造紙工匠們入藏,就地取材,并配以獨特工藝,于是藏地獨有的“藏紙”便產生。后其技藝傳入尼泊爾和印度。
藏紙制作原料
據介紹,藏紙的主要制作原料,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木本的韌皮纖維,就是所謂“樹皮紙”,多取自藏地常見的杜鵑科的野茶花樹,還有山茱萸科的燈臺樹(藏語稱“銷薪”,意為“紙木”),瑞香科的絹毛瑞香(亦稱“絲毛瑞香”)等,可以抄造各種紙張,厚薄皆可,屬于上等原料。第二種就是瑞香科狼毒屬的“狼毒”,藏語稱為“熱加巴”,意為“一根根獨立的鞭狀花”,取其根莖造紙,雖被視為下等原料,但因有一定毒性,不懼蟲蛀鼠咬,可以長期保存,而成為藏紙一大特色。
金東何以產藏紙?皆因原材料豐富之故。“金東”,藏語本義是“一千種飲料”,大意是此地物產豐富,連飲料都有一千種之多。這里峽谷植被茂密,尤其是作為藏紙制作上等原料的“秀薪”(紙木)和絹毛瑞香等的韌性樹皮等原材料豐富,制造出的紙張具有拉力強、質地厚等特點,并贏得了“金秀”(金東藏紙)的美名,故而享譽全藏。
藏紙制作工作
據記載,塔布紙(主要指金東紙)用木材的韌皮纖維做原料,質地厚而耐拉、不怕折疊,原西藏地方噶廈政府的重要公文,特別是需要加蓋公章的公文,如各種布告、訴訟判決書、條令及重要文件等,都用質量上乘的塔布紙。
據了解,金東造紙廠遺址有新舊兩處,其地均位于金東鄉西日卡村。舊造紙廠興建年代已不可考,但至遲在元代仍在生產。新造紙廠興建于1932年,是原西藏噶廈地方政府專門用于印制紙幣的地方。
藏紙工藝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垮臺,內地陷入戰亂,中央政府對西藏控制減弱,西藏開始自行印制和發行貨幣。1931年,西藏噶廈政府成立了“扎西機關”,籌措軍費。該機關下設機械廠、造幣廠、江孜銀行及金東印刷廠等,其中金東印刷廠主要印制各種鈔票、稅票等。
據有關資料介紹,鼎盛時期的金東造紙廠,包括一間煮料火房(內設一個排灶可同時放置5個陶罐用來煮皮料);一間錘焙紙火房(唯一的一座兩層建筑,房內中間燃篝火,三面筑有臺階,把澆造好的濕紙簾一排排豎放在臺階上,加快烘干速度)。此外,還有一間倉庫(用來存放成紙與造紙用具如抄紙簾、陶罐等);兩間“紙官”住宅;一間為紙官做飯的廚房等。
剛出爐的藏紙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4年,川藏、青藏公路通車,人民幣成為藏地重要的流通貨幣之一,藏鈔再次下跌。1959年西藏平叛之后,藏鈔迅速垮臺。當年8月10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宣布藏鈔為非法貨幣,禁止使用、進行收兌。從而,特產藏鈔用紙的金東造紙廠也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2006年,藏紙工藝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古老的藏紙重現生機,金東人看中了藏紙工藝潛在的文化和旅游產品方面的價值,開始組織一些有造紙經驗的人,小批量生產藏紙,以滿足社會特殊需求。
要參觀現今的金東藏紙廠,只需沿藏中東環線S306省道,行至列山景區大門,溯金東河而上,在金東鄉政府處即可見到。這里仍然保留了金東藏的的傳統制藝,“去皮蒸梳”、“煮料洗滌”、“搗料撿皮”、“打漿”、“澆造”、“烘焙”等,讓你親近或觸摸這塊活化石。
藏紙繪制的鎮磨圖
- 相關新聞:
- ·???????-????????? 2017.04.07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