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書閱讀的回歸體現“深閱讀”的價值
2017-08-09 11:38 來源:中國包裝印刷產業網 責編:張曉丹
- 摘要:
- 隨著手機使用的大量普及,人們的閱讀習慣也在悄然發生改變。以往的紙質書閱讀逐漸讓位給了傳播性、便捷性更強的手機閱讀,后者大有一展宏圖、“欲與天公試比高”的磅礴氣勢,其風頭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蓋過了紙質書以往的“輝煌”。
【CPP114】訊:隨著手機使用的大量普及,人們的閱讀習慣也在悄然發生改變。以往的紙質書閱讀逐漸讓位給了傳播性、便捷性更強的手機閱讀,后者大有一展宏圖、“欲與天公試比高”的磅礴氣勢,其風頭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蓋過了紙質書以往的“輝煌”。紙質書開始走下坡路,讓人多少感受到了市場的無情和人們閱讀習慣的微妙變化?萍家I生活的潮流,即使閱讀方式也不能置之度外。于是,許多紙質書在書店里常常是乏人問津。哪怕是由出版社高調向市場推出,也可能是“雷聲大,雨點小”,前景顯得比較微妙。
手機閱讀的后來居上,相較于紙質書和電腦網絡下載閱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隨身攜帶方便,且功能較多,體積較小,有著傳統閱讀方式難以企及或者是能夠替代的內涵。但手機閱讀也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短板”,常常容易出現碎片化閱讀的弊端。這是由于手機的使用特點在滿足電子書閱讀的基礎上,較多地顧及了讀者的“快餐式”閱讀需求,抑或是讀者因個人喜好只選擇相對比較便捷的閱讀內容,因而在某些方面造成了事實上的“淺閱讀”現象大量存在。而這樣的閱讀方式選擇,對于“深閱讀”尤其是體現在深化閱讀文藝經典書方面,無疑是十分不利的。當然,手機閱讀在剔除了可能形成的碎片化閱讀弊端外,其綜合性的閱讀優勢顯而易見。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新近發布的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國民圖書閱讀率達到了58.8%,超5成國民傾向于閱讀紙質書。其中,成年國民人均紙質書閱讀量達4.65本。與此同時,微信閱讀的手機接觸時長也達到了人均每天26分鐘。這是一個誰也不能輕視的巨大市場。看來,紙質書閱讀與手機閱讀時下也許正處于某種平衡點,前者客觀上止住了閱讀量持續下滑的尷尬勢頭,對于傳統紙質書而言,說不定這是市場釋放出來的某種積極信號,值得予以重點跟蹤。而對后者的發展來說,手機閱讀時長連續8年增長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
其實,閱讀是一件需要好好靜下心來的事兒,來不得半點的浮躁,這也與世界性的紙質書閱讀率提升新現象相吻合。在閱讀方式的選擇方面,至少已經體現出“牛奶要有,面包也要有”的基本特征。紙質書閱讀和手機閱讀由于各有其特點,可以各領風騷,各得其所,不是誰替代誰的問題。只是,手機閱讀需要特別注意并防止碎片化閱讀現象的四處蔓延。從讀者的最終選擇中清晰可見超半數人群傾向于紙質書閱讀,本身就說明了其閱讀方式不是可以輕易改變的。紙質書閱讀的傳統回歸,如今依然擁有頑強的生命力。
浮躁的心態自然會在閱讀上“偷工減料”,選擇自認為最便捷的閱讀方式來進行“淺閱讀”,而碎片化閱讀正好符合他們的這一閱讀特點,從而使其有了滋生的土壤和生存的空間。這樣的閱讀選擇由于達不到應有的輻射層面和較好效果,閱讀經典名著也就無從談起。久而久之,閱讀無形中慢慢變了味,所能汲取的各種文化養料也是少得可憐,甚至淪落到了讀與不讀基本一個樣,一個人的文化素質難以從根本上得以提高。類似的現象一旦出現,不能不說是閱讀本身的悲哀,同時也是對閱讀初衷的某種褻瀆。
紙質書閱讀的傳統回歸,從一個方面反映了讀者是有這方面現實需求的。它通常有著手機閱讀所不能比擬的獨特優勢,其閱讀的完整性、啟發性和拓展性更令人看重。由于一部好書或文藝經典書需要反復閱讀,閱讀的傳統回歸似乎更能滿足讀者的“深閱讀”需求,這也已經成為不少讀者始終堅持、不忍舍棄的一種閱讀方式。它的超半數國民傾向于紙質書閱讀,將可能使紙質書和傳統書店從此有機會更好地定位自己,積極保留和發揚優秀的文化傳統,使之更加符合讀者的閱讀口味,進一步滿足讀者閱讀需要。
- 相關新聞:
- ·紐約新華書店店長:紙質書讀起來更棒將堅持營業 2017.07.31
- ·印刷業跟著熱點事件低調的火了一把,其中的商機值得關注! 2017.07.26
- ·再次轉型 奧萊利關閉網絡書店 2017.07.21
- ·???????????????? 2017.06.16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