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造紙人馬松勝:承古法造紙,成“中國‘質’造”
2017-08-18 15:07 來源:網絡 責編: S9
- 摘要:
- “凡抄紙簾,用刮磨絕細竹絲編成。展卷張開時,下有縱橫架框。兩手持簾入水,蕩起竹麻入于簾內……然后覆簾,落紙于板上,疊積千萬張。”陜西北張村老人馬松勝站在紙漿池旁,用細長竹簾輕輕從池中一次次抄紙,宋應星《天工開物》中的這句話仿若躍然眼前。
北張村的造紙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蔡倫時期,到了唐朝,因京畿地區對紙的大量需求,這里的造紙技藝登峰造極,紙張遠銷到朝鮮、日本等國。然時代更迭,世事變遷,如今村中仍舊堅持手工造紙的人所剩不多,馬松勝老人正屬于這寥寥數個的幾人之中。
“家有萬貫,不及薄藝在身。”
當古法造紙被眾人冠以重點非遺保護對象的名號,當非遺文化被奉為圭臬、為人尊崇,當“四大發明”的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被反復提及,也許沒有人相信會有人是真的以造紙技藝來維持生計。
走進馬松勝老人家的客廳,空間不大,四壁灰白,許是很久未經重新修葺,略有掉漆,墻上貼滿了因造紙技藝獲得的種種榮譽與造紙技藝的相關介紹,幾把木椅,一張木桌和一臺電視機簡單構成了房間內的陳設。
“我這人,說不了假話!贝┲闲鸟R松勝老人緩緩坐到木椅上,用陜西土話緩緩說著,“從17歲干到現在,44年了,也是真的要靠這個養家糊口。人都說‘家有萬貫,不及薄藝在身’也就是這個理。”馬松勝老人也常跟自己的子孫講,干一行要愛一行,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老人的兒子目前雖未專門從事于這一行,但也曾跟著老人學過這門手藝。老人告訴孩子們,學不學得成知識另談,手藝要有。
馬松勝老人約莫在上初中的時候學會的這門手藝,也是從父親那里習得,那時日子艱苦,這簡陋的小房子,歷經了三次重蓋。其父當年身體硬朗,86歲時還可以撈紙,90歲時仍在阡陌田間耕作,自打馬松勝老人記事起,其父就沒打過吊瓶。老人說,城市人跟農村人年齡相仿的基礎上,身體健康上的實際年齡差了十歲左右。城市人追求名利,內心浮躁,不愿沉下心專攻一門手藝,大概也正是如此,農村人也就擁有更為強健的體魄與更加純凈的靈魂。
“家有萬貫,不及薄藝在身!崩先说倪@句話讓我們開始思考,在夜以繼日為功名利祿不斷奔波的如今,是否應當適時沉靜,細細思考人生所求究竟為何。
“買的是紙,也是良心!
北張村手工造紙的并不止馬松勝一家,但村中人卻對馬松勝制作的紙別有青睞。馬松勝造紙出名,前幾年非遺文化的重要性為大眾所認識,每天都有人去老人的家中,國內有香港的安徽的,國外有新西蘭的,都希望從老人這里采購到一定數量的手工紙張。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被廣為推之,國內外求購者也愈來愈多。
被問到緣何大家如此相信自己的紙張時,馬松勝老人笑笑說:“大家買的是紙,也是良心。我靠的就是這多年累積的口碑,‘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造紙也要講究人品,人品好了,各方面也都好。”
- 相關新聞:
- ·2017集藏博覽會設置“紙之為物——紙文化”主題展 2017.08.09
- ·文化傳承:用古法做一張開滿鮮花的紙 2017.07.19
- ·古法造紙傳瑤鄉 2017.07.12
- ·棠岙古法造紙:500年薪火不絕 2017.06.29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