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環保導致原材料漲價”其實是個偽命題
2017-10-09 18:13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張曉丹
- 摘要:
- 中央環保督察巡視自2015年底開展以來,以猛藥去疴的決心和壯士斷腕的勇氣,對污染采取了“零容忍”的鐵腕治理措施,兩年內覆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超過1.5萬人被問責,在治理污染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受到廣大群眾的高度評價。
【CPP114】訊:中央環保督察巡視自2015年底開展以來,以猛藥去疴的決心和壯士斷腕的勇氣,對污染采取了“零容忍”的鐵腕治理措施,兩年內覆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超過1.5萬人被問責,在治理污染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受到廣大群眾的高度評價。但與此同時,“環保督查導致漲價潮”的說法也甚囂塵上。
“抓環保導致原材料漲價影響經濟”情況是否存在?環保高壓是否到了企業難以承受的程度?
不可否認,在環保督查雷厲風行、如火如荼開展的同時,不少商品價格的確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比如,在一些地區,與環保關系較為密切的家居建材、基礎化工、塑料等行業,紛紛以限制產能、原材料供應短缺為理由,抬高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據報道,有的地區自環保督察以來,水泥的價格上漲幅度在每噸30元至50元,砂石的價格已突破每噸200元,需現金采購且“有價無貨”。
但是,透過這些表象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價格的變化主要由供需關系決定,影響因素甚多,并不取決于環保督查一個方面。為“環保督查漲價論”搖旗吶喊的大多是企業主,他們借“環!敝小皾q價”之實,算的是個人盈利的“經濟賬”,卻忽視了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生態賬”,“抓環保導致原材料漲價”是個偽命題。
環境污染是人民群眾長期以來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過去多年以來,一些違法違規排污企業大幅壓縮環保成本,甚至根本不在環保方面投入,導致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效應”,獲得了比嚴格執行環保政策企業更高的利潤,嚴重破壞了市場競爭秩序,也阻礙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更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因此,絕不能因治污的“陣痛”而縱容治污的“長痛”,政府更要堅定鐵腕治污決心,加大環保倒逼力度,凈化市場環境,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打贏生態環境的保衛戰和轉型升級的持久戰。
- 相關新聞:
- ·打印機產商故意縮短產品壽命在法國面臨起訴 2017.10.09
- ·中國印刷業進軍“一帶一路”市場勢在必行 2017.10.09
- ·“整合技術●均衡增效”-長榮股份MK2820S W卷筒紙圓壓圓燙金機演示會震撼上演 2017.10.09
- ·在共享經濟時代下大開腦洞,風口上的“共享包裝”能否獲得你的認可? 2017.09.26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