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杂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新聞頻道> 國內> 正文

新內容時代,編輯如何實現自我進化?

2018-02-26 11:18 來源:出版人雜志 責編:張曉丹

摘要:
2018開年,出版行業盛會不斷,“閱讀X”論壇、“2018中國知識服務產業峰會”、“知識x進化”新知發布會;跨出出版業,“時間的朋友”邏輯思維跨年演講、浙江衛視“2018思想跨年”、“新榜大會”……知識正以前所未有的高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
    【CPP114】訊:2018開年,出版行業盛會不斷,“閱讀X”論壇、“2018中國知識服務產業峰會”、“知識x進化”新知發布會;跨出出版業,“時間的朋友”邏輯思維跨年演講、浙江衛視“2018思想跨年”、“新榜大會”……知識正以前所未有的高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知識服務勢必成為今年出版業內外的大熱模式。


    為什么探討編輯素養,把知識服務放在了前面呢?知識服務的發酵正在影響著出版業的方向。前些年,電子書興起,曾引起發過傳統出版者的擔憂。但到今天,我們可以看到,電子書對紙質出版的沖擊是有限的。電子書只是紙質圖書的電子化呈現,歸根結底還是“書”。而知識服務很可能是傳統出版的顛覆者,知識服務正在用出版的邏輯、用互聯網的工具對知識進行新形態的封裝。對出版業的內容加工者——編輯的全新挑戰真的來了。在這樣的背景下,編輯需要怎樣的素養,需要get怎樣的新技能才能應對挑戰、抓住機遇呢?


    與新元素開放融合


    中信出版集團董事長王斌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出版業的收益和價值很大比例在行業外部呈現。也就是說,出版物為讀者帶去的價值遠不止定價本身,非市場的價值才是海面以下的冰山。既然價值可以外延,那么作為出版業核心的作者、內容等資源也具備外延的巨大可能性。在工業化時代,融合是不容易被支撐的。但是移動互聯網帶來了無限融合的可能。有人可能會說,出版業與外界的合作以前也很多,比如圖書的影視動漫改編,一些節目(如百家講壇)內容的紙質化呈現。這些方式存在一定局限,就是出版業的外延、行業的商業本質沒有發生變化,影視動漫的收入只有極少的版權收益歸屬作者和出版機構,紙質化的節目內容也只能借勢多增加一些圖書銷量。而隨著移動互聯網興起的知識服務,似乎為內容的生產提供了新的可能,不但在量級上、速度上、流轉方式上擴大內容的抵達,更為行業邊界的外延帶來可能,這也是合作經濟帶來的巨大機遇。


    舉個小例子,中國婦女出版社在2017年6月出版了一本育兒暢銷書《跟著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半年銷量過10萬,圖書定價48.00元,那么碼洋為480萬,但按實洋60折,僅288萬,再扣除直接固定成本,無論作者還是出版社,收益都是比較有限的。圖書上市一段時間后,作者在千聊推出了一檔付費的系列內容,定價69.9,實現了8萬多人的銷量,銷售收入約550萬。此類付費內容隨著使用用戶的增加,邊際成本趨于零,相比紙質圖書的銷售,毫無疑問,內容生產的收益會提升甚至幾倍于紙書。


    作為編輯,要想實現邊界擴展,開放的心態是第一位的。要拋棄本位主義,打開視野,放軟身段,從內心了解并接受新技術、新平臺、新模式,而不僅僅是作為旁觀者在門外觀望;與這些新元素要盡可能地進行化學反應式的融合,而不是僅僅制作了電子書放到網上去銷售、為了宣傳推廣找公號發發軟文、錄一段音頻放到一些平臺去靠自然流量播放?梢試L試在內容生產的源頭,根據各種互聯網工具的規律設計多元化的內容投放,實現真正的融合、共贏。


    多維精進:零碎的經驗體系化


    編輯是一份對專業化要求很高的工作,無論編輯本身需要具備的出版專業能力,還是對于某些門類內容的接近專業的知識水準。編輯也是很忙的一份工作,每天跟作者、發行、設計、宣傳的各種溝通,稿件審讀、校樣處理,很多編輯同行都會有這樣的感慨“每天的事情太多了,總是做不完”。編輯工作也是最容易實現10000小時訓練的工作,以審讀稿件為例,每天按4個小時計算,一年200天,一年800個小時,12.5年按說就應該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了。然而,事實上,絕大多數編輯并沒有實現目標,甚至有的人,5年前和5年后的工作并沒有本質上的變化,只是審稿速度快了一點,對工作的無感多了一點。為什么?可能很多人陷入了努力的誤區。借用吳軍《見識》中對工作者誤區的分析,來對照一下編輯的困境,希望對困境的觀察可以帶來一些解決的思考。


    誤區一:簡單重復。假如10000小時都是在做同樣層次重復的事情,比如拿到稿子就是審讀、修改,按流程把書稿處理完,下廠付印就算交差,那么再做幾萬小時工作,恐怕也不會有提升太多。這樣的工作狀態還會有一種副作用,就是喪失對工作的信心和熱情,在不成功的怪圈中來回打轉,逐漸連走出“怪圈”的愿望都沒有了。


    誤區二:林黛玉困境。林黛玉想問題想的很深,但這也是她致命的弱點。她越“精進”,適應性反而越差,懂她的人越少。編輯是雜家,因為編輯會面對各種不同的選題、不同的稿件、不同的作者,出版的趨勢也會階段性發生變化,如果過于精進在某個小領域,只了解某個門類的選題,很可能會遇到職業瓶頸而缺乏拓展的力量。當然,不要鉆到某個小領域,并不等于說,所有的門類都涉足,全部蜻蜓點水,不深入,只停留在表面,對發展同樣無意。在科學領域,有些科學家,掌握了源頭的方法,研究什么都可以做到一流,越往后走路越寬。編輯的發展之路應該是通過某個點的精進,然后走出“面”的突破。


    誤區三:狗熊掰棒子。精進的重要一環是“復用”,復用的前提是歸納總結和體系化。出版業雖然是一個行業,但是不同門類的圖書、不同的出版機構、不同的管理體制、不同的資源背景之間,運營方式差異巨大,如何借鑒和互為“復用”目前似乎還沒有非常好的模式。出版機構內部,在歸納、體系化建設上,似乎也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探索。現在已為大家熟知的“得到”App,在產品質量控制方面建立了全面、細致的控制體系,因此才有我們使用“得到”產品時的一致性感受。傳統出版業和新興內容生產商就有如東方工匠式和希臘科學體系的差別。無論是編輯個體,還是編輯部門,甚至出版機構,都似乎應該把零碎的經驗體系化,為精進之路鋪路搭梯。


    自我進化:思維基因式的蛻變


    科技進步帶來的職業恐慌正不斷出現。比如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導致多少工種的消失,產業融合將讓人們不得不面臨新的工作內涵挑戰,知識、技術、概念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今天的新知識明天可能就成了常識!爸行艜骸本驮谒惴ㄉ咸岢隹伞坝脩趄寗、技術驅動、運營驅動、內容驅動”的理念,這些看似互聯網的概念,已經全面融入出版機構的出版全流程,對人們的學習、認知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作為出版業的內容發動機,編輯也不能置身事外。在量上的逐漸積累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環境變化的需要了,必須要有思維基因式的蛻變。


    瑞·達利歐在《原則》中分析到,人獨特的邏輯、抽象、從更高層次思考的能力,是在大腦皮層的結構中完成的。人類大腦的這些部分也在引導自己進化。引發進化的前提是有持續追求學習和改進的動力并行動。再舉個小例子,我社在沒有任何特殊外界力量投入的情況下,編、發靠著思維模式的進化,做出了一本又一本親子教育領域10萬+的暢銷書。在年終總結會上,編輯們用“編輯在場”“為作品賦能”“長板換長板”“產品經理思維”“超級用戶思維”,把工作總結會開成了一次思想碰撞會。有一位編輯同事因為家庭原因辭職了,后來又回歸工作,他上班一段時間后特別感慨地說:“才兩年時間,大家做書的方法我覺得看不懂了!边@個“不懂”就是“質”的進化帶來的改變。


    進化如何實現?其實并不難,拿出敏銳的觸覺,勇敢嘗試新玩法,保持學習的熱情,開放心態和思維,一次一次小的新實踐就是進化最好的土壤。


    前面探討的這些新變化,有幾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政治素養、知識素養、職業素養,優秀的編輯傳統是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且要終身學習的,是所有創新、前進的基礎。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素養要求,但無論如何變,編輯那顆傳播優秀文化的初心永遠是最寶貴的財富。

分享到: 下一篇:印刷圈外人談印刷之最佳的色彩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