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杂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新聞頻道> 國內> 正文
膠印油墨
膠印材料
絲印材料

臺灣最后一間鑄字工廠──「日星鑄字行」

2020-10-08 12:47 來源: 責編:働

摘要:
你經歷過活字印刷的年代嗎?鑄字師傅用滾燙的鉛液澆灌銅模、操作機具鑄出一個個工整的鉛字,撿字師傅從浩瀚的字架上熟練撿出所需要的鉛字,排版師傅將字和「鉛角」合組成版面,最后交付印刷師傅油印。在電腦數位印刷出現之前,人們閱讀的文字得通過一雙又一雙專業的工匠之手,才得以美觀嚴整地躍然紙上。也不過三、四十年,這光景已幾不復見。


  大約一百年前的 1915 年至 1930 年,正值日治時期的臺灣閱讀人口增加,主流印刷方式逐漸從傳統的雕版轉為活版。歷經明治維新的日本,學習了西方最新的活字印刷方法,并運用于報紙印刷上;而隨著當時半官方的第一大報《臺灣日日新報》于1989 年創刊,這套近代報業的活字印刷技術也正式系統性地進駐臺灣。 《日日新報》培養出第一批臺灣在地的活字印刷師傅(張錫齡先生最早也是在此擔任學徒),不少師傅后來在報社所坐落的萬華地區開業經營,往后數十年,萬華一直是臺北最熱絡的印刷業中心。


  就在活字印刷興起的時刻,對現代臺灣意識影響深遠的《臺灣民報》系統出現了。最早是 1920 年留學生在東京創辦的《臺灣青年》月刊,幾經改版與更名,1923 年的《臺灣民報》半月刊轉為大眾取向的口語文字,規模更加擴大。移入臺灣一年后改名《臺灣新民報》,1932 年開始發行日刊。



  日星的全盛年代


  「日星的印刷廠客戶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以公司的報表文件為主要印刷業務!箯埨习鍨槲覀冞@些外行人解說,「早期的印刷廠分為書籍印刷、表格印刷兩種,設備是不一樣的,表格類的印刷廠就完全沒有鑄字部門!


  二十世紀下半葉,臺灣經濟起飛,貿易公司、加工廠如春筍冒出,他們需要日報表、便條紙、信紙信封,專門印制這種表格制品的印刷廠,就是日星的客戶來源。全盛期父子輪班趕制,一天需鑄十萬字以上。


  至于報社,會向鑄字行買字的狀況非常稀少,大報社本身就有鑄字部門,若缺字也有臨時的刻字工,或用兩個鉛字偏旁去拼字,只有小報社缺標題字才會向鑄字行購買。 「而且,一般來講編輯都會知道廠里面什么字有、什么字沒有,他在下標的時候都會稍微斟酌!


  1980 至 1990 年代,臺灣的印刷邁向數位化,鉛字設備逐漸被汰換,就連報社也不例外,張老板曾在 1986 年買下聯合報出清的二臺鑄字機和一套銅模。


  「當時業界都認為這些東西留著也沒用,就用滿低的價格出清,在財產申報上面有數目可以填就好。買下他們二臺鑄字機剛好彌補我們的不足,我們有楷書沒有宋體,那套初號宋體的銅模正好也缺!


  銅模復刻計畫的孤獨長路


  現在的日星鑄字行,營收幾乎都來自觀光客,頂多勉強打平收支。前半年由于疫情影響,連這份收入也沒有,光人事費用就虧損一百多萬。至于印刷廠客戶購買鉛字的老本行,一年差不多才 5000 元左右。 「全臺灣我知道的(活版印刷廠)二三十家有,但現在他們業務以流水號或騎縫線為主,用不到鉛字!


  張老板最初興起保存活字印刷的念頭是在 2000 年,原只想留一小部份給子孫紀念,后來才有公益化的想法。他們的最終目標是將日星鑄字行轉化成一間「活版印刷工藝館」,完整保留這份技藝的所有環節。首先,得將店內用了 40 年的老字母銅模修復,保留僅存的珍貴繁體字型。 2006 年開跑的銅模復刻計畫需要大量金錢跟時間,目前離低標 15 萬字還很遙遠。


  「字形修復是孤獨的、漫長的路,要耐得住性子;要對于活版印刷的作業、老字型與電腦字型的差別有所掌握,還要了解后續銅模制作和印刷結果的人為差異!



分享到: 下一篇:2020年1-8月印刷品、印刷裝備、印刷器材進出口簡報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