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觀察:透析2021年文旅產業發展趨勢
2021-01-19 13:30 來源:光明日報 文 / 張玉玲 責編:覃子喻
- 摘要:
- 剛剛過去的2020年,文化產業發展“冰火兩重天”:傳統文化產業受疫情影響,在寒冬中艱難維持;而互聯網新興文化產業卻成為疫情“宅經濟”的消費熱點。旅游業也經歷了疫情沖擊中的艱難復蘇,在挑戰中不斷發現新機、開創新局。
【CPP114】訊:剛剛過去的2020年,文化產業發展“冰火兩重天”:傳統文化產業受疫情影響,在寒冬中艱難維持;而互聯網新興文化產業卻成為疫情“宅經濟”的消費熱點。旅游業也經歷了疫情沖擊中的艱難復蘇,在挑戰中不斷發現新機、開創新局。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文旅產業將重整旗鼓再出發,沿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繪制的藍圖,重構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僅將撬動國民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也將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1.供給優質產品,促進國內大循環
鏡頭:當跨越千年的黃鶴樓遇上現代科技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夜色中點亮的黃鶴樓腳下,大鼓、二胡、琵琶奏響勇士曲,5D技術呈現出的飛鳥、錦鯉、龍門一一精彩亮相,帶來穿越時空的音畫對話,為武漢傳統文旅地標增添了新符號。幾個月來,光影演出《夜上黃鶴樓》一躍成為武漢新的熱門旅游打卡項目,為夜間旅游市場打開新窗口。
與此同時,武漢用文旅消費券提振消費信心,經濟復蘇成效顯著。武漢也因此成為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公布的第一批15個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之一,為全國的文化消費作示范。從“消費券”到“購物節”,各地因地制宜、改革創新、特色發展,探索“新招”,積極培育壯大文化和旅游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費質量和水平。
文化消費與普通商品消費最大的區別是直指精神和心靈,劇場演出、博物館、視覺藝術、音樂、電影、節慶活動、體育休閑和旅游等,都直接反映居民幸福體驗和生活質量。“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就是要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加強文化市場體系建設。在山東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系主任邵明華看來,強調用市場去配置資源,能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通過文化精品的消費,最終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紅色文化的繼承弘揚、創新文化的激情迸發。
2.上云用數賦智,順應數字化大趨勢
鏡頭:辭舊迎新,B站的2021跨年晚會成為一個“破圈”的文化現象,一年前首次直播的人氣峰值就接近1億,今年人氣峰值高達2.5億,“人氣爆棚”。最讓人驚艷的是,今年的舞臺上,昆曲、秦腔、評劇、川劇、河北梆子、京劇等傳統元素與當代舞美藝術融合,不拘一格,大膽創新,展現“Z世代”數字文娛的創造力。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