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杂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新聞頻道> 國內> 正文
膠印油墨
膠印材料
絲印材料

疫情波動下,實體書店如何應對4大難題?

2022-07-01 21:36 來源:曾鋒書業隨筆 責編:張曉丹

摘要:
我們曾以為這次疫情如同非典,來得猛去得急,卻沒想到它一待就是3年。

  【CPP114】訊:2022年春天的疫情波動中,與實體書店或圖書有關的4個現象值得關注:第一,一般情況下,各地一出現疫情,首先被迫關閉的就是不屬于民生類業態的實體書店、圖書館等,且恢復營業的時間也最晚;第二,根據各地披露的流調報告可看出,去過實體書店的軌跡很少,即使去實體書店也是首選商業綜合體中的書店?梢妼嶓w書店在城市生活和消費場景中的存在感很弱;第三,“長三角”地區物流停滯后,各大電商平臺為盡力保證生活物資的及時供應,圖書這類非必需品只能挪后;第四,除線上學習的孩子,管控區內極少有“曬”閱讀的動態,距離上一次的“方艙閱讀”似乎已過去很久。


  我們曾以為這次疫情如同非典,來得猛去得急,卻沒想到它一待就是3年。3年時間足以改變很多,對實體書店也一樣,曾經很多關于實體書店的預言都正在成為現實。實體書店是否正走向式微?誰也不敢給出定論。但在整個出版發行產業鏈中,實體書店的銷售功能在不斷弱化卻是事實。新事物在不斷出現,實體書店卻仍在面對“老問題”,要命的是反應速度還跟不上。

  當下實體書店面臨的4個問題
 
  問題一,書店經營的物業成本。無論是否受疫情影響,優質物業的價值和價格都不會有太大變化,但支付一定物業成本后,勢必應做高產出業態。
 
  近3年內,政府出臺的減免租金政策僅限于國有產權物業,租用民營產權物業的實體書店基本是無法享受到該政策的。2022年以來,各大連鎖商業綜合體品牌也未發布主動減免租金的消息。即使可以根據實際停業時間協商租金數額,從判例也可看出法院對這一訴求會予以一定程度的支持,但最終落實難度不小。對“新華系”等國有書店而言,則可能會遇到招租、招商難,門店部分區域出現空置的情況,造成成本損耗。
 
  另外,疫情后,一些區域的租賃物業被大量空置,物業使用成本可能就此降低,但問題是,這些物業未必適合書店。
 
  問題二,圖書消費需求。作為精神消費產品,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圖書都很難居于消費需求前列。除教材、教輔外,其他圖書的消費需求可以在一定時期內被壓到最低,也幾乎不可能出現后期的“報復性消費”。
 
  畢竟不管何時,家庭儲備的各類物資中都鮮少出現圖書,人們首先考慮的是生活需求,其次才是價格。如今,價格已成為促成圖書消費的重要因素,但凡可以選擇,消費者必然會選擇價格更低的渠道。紙質書流通渠道的扁平化和效率化,讓生產端直接面向消費者,這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非實體書店可逆轉。即使未來書價受到管控,也并不意味著市場端的格局就會改變。如果所有渠道都不打折或折扣很低,那也只會抑制圖書消費需求,進一步壓縮市場容量。沒有什么比把握消費者的心更難。
 
  問題三,書店的商業模式。最近在一些大眾媒體的報道中,看到了一些書店經營成功的新案例。這些少數獲得成功的實體書店,幾乎都是以“學生及兒童”為目標受眾,主要銷售的產品類別是教輔、文具,然后才是其他。
 
  如遼寧西紅柿書店的“小城市大綜合店模式”,其丹東寬甸店營業面積為2000平方米,本溪店為1500平方米,幾乎算是當地最大的書店了。再如石家莊愛豆書店的定位為社區書店,其周邊是比較高端的大型社區或新社區,書店在經營方面主要依靠產品銷售與會員制,產品包括教輔、文具、玩具,會員制則實行月、季、年卡。這些書店的探索無疑是成功的,但供其他書店借鑒并轉型實踐的難度較大。
 
  有關實體書店商業模式的爭論始終存在,多數人文類書店尚沒有較好的解決方案,商業連鎖書店則是成\敗者皆有,至于其中成、敗的具體原因,至今仍無定論。那么,書店經營應該嘗試不同的垂直商業模式還是不同的業態組合呢?我認為,后者可能比前者相對簡單一些。
 
  問題四,從業人員的焦慮。這個問題一是源自書店投資方(主要指民營書店)對實體書店的經營是否有信心,因為停業狀態必定損失利潤,可開業能否實現盈利也是一個未知數。二是指書店從業人員對薪資等方面的信心。當下,雖說工作難找,但只要能吃苦,仍能掙到錢。但若是在書店工作吃了不少苦,收入卻不高,年輕人可能就很難堅持下去。長此以往,書店的企劃、選品、會員開發等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會更難招到合適的人才,進而影響店長級管理人員的產生與質量。
 
  自2021年開始,房地產業、教培業、互聯網業陸續大規模裁員,盡管原因各不相同,但這一系列的裁員動作都不利于提振市場消費水平。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實體書店所遭受的波及可能比我們想得要更嚴重。
 
  給實體書店提出3個建議
 
  第一,做好“持續過冬”的準備。目前看來,書店業已再次“入冬”,且沒有緩沖期。這個“冬季”會有多長,暫時還很難說!斑^冬”準備主要是控制規模、降低成本和穩住現金流。實體書店要重新思考“可以為哪些消費者服務?”“消費者的需求是什么?”以及“消費者如何來到書店?”等問題。另外,作為基礎性工作,會員與社群運營雖然耗時,但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獲,與其把錢用在“華而不實”的店面裝修上,不如用來開發消費者更劃算。
 
  實體書店的相關產業鏈也即將進入淡季,國有書店的轉型升級也都逐步進入尾聲。大家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運營。
 
  第二,開新店需謹慎評估、慎重實施。實體書店很難有統一的商業模式,但存在不同的商業組合是常態。能活下去的實體書店必定有其原因,如書店所在的城市、載體、消費者情況,以及書店自身的資源和經營能力。在這些復雜的變量下,書店的業態組合會不斷變化和創新。
 
  在此建議新開書店的同仁不要胡亂匹配商業模式,要腳踏實地地研究書店的業態組合。同時要特別重視選址,因為實體書店正逐漸成為“流量消耗型”業態,而非“人流增量型”業態。此外,注意控制好投入規模,畢竟消費者對圖書、文創與咖啡飲品的需求,并不會因店面好看與否產生根本性變化。如何把非剛需變成剛需,不斷嘗試、醞釀各種業態并使之產生化學反應,是書店運營的關鍵。
 
  第三,堅守專業并積極跨界探索。經營實體書店是專業性工作,如布衣書局的古舊書銷售,很多三四線城市書店對教輔及文具產品的精準選擇,還有部分人文類書店的高水平選品等。堅守專業是辛苦的,需要尋找有效且對板的貨源渠道,但專業性才是書店活下去的根本因素。
 
  在此基礎上,跨界探索則為書店能否活得更好提供了切實可能性。但這里說的“跨界探索”不一定指賣咖啡和文創,還包括跨界獲取流量、在線上平臺售賣獨家產品等。以跨界的方式獲得更多物質、資金和技術支持,開設不同店面。每個書店都有適合自己的方向,無需過分追求跨界方式,畢竟經營書店的根本是“從書出發”,而不是“從書店出發”。
 
  通過不同方式滿足消費者需求,是商業的本質,書店作為商店,其最終目的是要把商品賣出去,讓自己活下去。
 
  在我看來,書店不需要太多冠冕堂皇的東西,也不用再琢磨出花樣迭出的概念,畢竟在飯都吃不飽的時候,想紅酒和牛排又有什么意義呢?

分享到: 下一篇: 國內廢紙供應狀況怎樣 并將如何影響全球廢紙市場?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