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人均首富得益于循環經濟
2005-08-29 00:00 來源:國際包裝網 責編:ge yan
為應對自然資源貧乏的特殊國情,瑞士聯邦政府早在上個世紀中葉就已經十分注重發展循環經濟。以實現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發展模式為目標,在投資、生產、消費和廢棄物處理的整個過程中,瑞士政府始終致力于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瑞士這個面積只有4.1萬平方公里,人口僅700 多萬的國家,在人均年收入超過4.57萬美元居全球百萬人口以上國家第一位的同時,在廢棄物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方面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因地制宜 找準模式
瑞士全境位于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阿爾卑斯山區,60%以上國土處在平均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峻嶺之間,境內還有20多座4000米以上終年覆蓋冰川和積雪的雪山。漫長冬天的嚴寒和垂直分布的山地氣候制約著農牧業的發展;瑞士的礦產資源也極度貧乏,幾乎所有金屬原材料都要依賴進口,這樣的客觀條件嚴重制約瑞士發展本國的工業生產。
嚴酷的自然環境迫使瑞士必須找到適合自己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瑞士聯邦政府從提倡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鼓勵投資循環產業入手,優先發展第三產業,注重無形資產保護、大力發展金融業。經過幾十年的全民努力,如今旅游業已經成為瑞士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瑞士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表明,2003年旅游業創收222億瑞郎(約合1445億人民幣),占當年GDP的5.2%;2004年在瑞士過夜游客人數比上年又增加1.7%;瑞士旅游局表示,2005年瑞士旅游人數還將比上年增加2.7%。瑞士注重自主知識產權開發,擁有眾多世界知名品牌產品,瑞士手表、雀巢咖啡、紡織機械、ABB成套電力設備、諾華和羅氏在醫藥領域的多項發明等,在許多國家都廣受關注、非常暢銷。瑞士發達的銀行業吸引來自全球的 42000多億瑞郎的資金。
回收利用 變廢為寶
在整個歐洲,瑞士是最早回收利用塑料制品的。自從塑料制品普遍進入瑞士家庭,回收利用這種可再生資源就成了瑞士全社會關注的問題。為此,聯邦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以回收利用廢棄塑料瓶為例,目前瑞士全國設有1.5萬多個回收廢棄塑料瓶的中心,國民每年人均送往回收中心的塑料瓶達100多個;全國廢棄塑料瓶回收率已超過80%,而歐洲其他各國的回收率還只徘徊在20%—40%之間。記者在對瑞士聯邦政府能源局的采訪中獲悉,瑞士之所以能實現如此高的回收率,主要原因是政府明文規定全國相關企業只有在對自己的塑料瓶達到75%以上的回收率后,才有資格繼續生產或使用塑料瓶作為包裝。目前瑞士全國共有5個大型塑料回收、分揀、加工中心,其中在沃州新建的加工中心每小時塑料瓶處理量可達15萬個,并把各種顏色的塑料分類加工成新的塑料材料。
除塑料制品外,廢棄罐頭盒子、各類舊電池、甚至手機都是再循環利用的對象。目前,瑞士全國擁有4000多個廢棄罐頭盒回收箱,年回收量在1.2萬—1.4萬噸左右,每個公民年回收罐頭盒量大概為2公斤。舊電池回收和再利用技術復雜、耗資巨大,據悉,目前世界上僅有兩家大型舊電池回收處理公司,其中就有一家落戶瑞士。瑞士相關法規規定,居民不得隨意丟棄普通舊電池,更不能任意遺棄汽車蓄電瓶,電池也不能與其他垃圾混合處理,居民必須將廢舊電池投入專門回收箱由物業集中處理。瑞士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目前瑞士全國的廢舊電池回收處理率已達65%以上,政府期望能達到80%以上。
舊手機的回收利用是個新的工程,鑒于瑞士700多萬人口中每年約有150多萬部手機被更新換代而廢棄,瑞士聯邦政府于2003年成立專門機構,并在全國8000 多個郵局開展每個舊手機支付5—10瑞郎的回收業務。回收到的整體完好的舊手機,集中在日內瓦郊外的專門工廠進行檢測、分揀、拆除等處理程序,取出可利用的零部件進行重新組裝。對于報廢的舊手機則在科學處理后用于循環利用。
循環經濟 立法先行
瑞士對可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成功經驗是多方面的,除了遵循循環經濟國際通用的4R(Reduce—減量、Recover—再生、Reuse—再利用、 Recycle—再循環)原則外,瑞士政府還通過立法鼓勵全民回收利用可再生資源。瑞士聯邦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規范發展循環經濟的具體工作,其中包括《提前收取玻璃飲料包裝處理費的規定》、《電池處理費用標準》、《對電子電器產品進行回收的規定》、《特殊垃圾回收與運輸規定》、《水資源保護法》、《環保法》、《水體資源免受污染和空氣保潔法》等數十部法律法規。
此外,瑞士還有許多致力于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民間“回收協會”,并形成一個網絡來加強各個回收組織之間的聯系,傳播有關可再生資源分類、回收、處理加工等的最新信息。該類協會以其獨立性和專業性成為瑞士回收體系中的重要組織,起到密切聯系官方機構、零售商,乃至普通居民的作用。
因地制宜 找準模式
瑞士全境位于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阿爾卑斯山區,60%以上國土處在平均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峻嶺之間,境內還有20多座4000米以上終年覆蓋冰川和積雪的雪山。漫長冬天的嚴寒和垂直分布的山地氣候制約著農牧業的發展;瑞士的礦產資源也極度貧乏,幾乎所有金屬原材料都要依賴進口,這樣的客觀條件嚴重制約瑞士發展本國的工業生產。
嚴酷的自然環境迫使瑞士必須找到適合自己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瑞士聯邦政府從提倡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鼓勵投資循環產業入手,優先發展第三產業,注重無形資產保護、大力發展金融業。經過幾十年的全民努力,如今旅游業已經成為瑞士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瑞士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表明,2003年旅游業創收222億瑞郎(約合1445億人民幣),占當年GDP的5.2%;2004年在瑞士過夜游客人數比上年又增加1.7%;瑞士旅游局表示,2005年瑞士旅游人數還將比上年增加2.7%。瑞士注重自主知識產權開發,擁有眾多世界知名品牌產品,瑞士手表、雀巢咖啡、紡織機械、ABB成套電力設備、諾華和羅氏在醫藥領域的多項發明等,在許多國家都廣受關注、非常暢銷。瑞士發達的銀行業吸引來自全球的 42000多億瑞郎的資金。
回收利用 變廢為寶
在整個歐洲,瑞士是最早回收利用塑料制品的。自從塑料制品普遍進入瑞士家庭,回收利用這種可再生資源就成了瑞士全社會關注的問題。為此,聯邦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以回收利用廢棄塑料瓶為例,目前瑞士全國設有1.5萬多個回收廢棄塑料瓶的中心,國民每年人均送往回收中心的塑料瓶達100多個;全國廢棄塑料瓶回收率已超過80%,而歐洲其他各國的回收率還只徘徊在20%—40%之間。記者在對瑞士聯邦政府能源局的采訪中獲悉,瑞士之所以能實現如此高的回收率,主要原因是政府明文規定全國相關企業只有在對自己的塑料瓶達到75%以上的回收率后,才有資格繼續生產或使用塑料瓶作為包裝。目前瑞士全國共有5個大型塑料回收、分揀、加工中心,其中在沃州新建的加工中心每小時塑料瓶處理量可達15萬個,并把各種顏色的塑料分類加工成新的塑料材料。
除塑料制品外,廢棄罐頭盒子、各類舊電池、甚至手機都是再循環利用的對象。目前,瑞士全國擁有4000多個廢棄罐頭盒回收箱,年回收量在1.2萬—1.4萬噸左右,每個公民年回收罐頭盒量大概為2公斤。舊電池回收和再利用技術復雜、耗資巨大,據悉,目前世界上僅有兩家大型舊電池回收處理公司,其中就有一家落戶瑞士。瑞士相關法規規定,居民不得隨意丟棄普通舊電池,更不能任意遺棄汽車蓄電瓶,電池也不能與其他垃圾混合處理,居民必須將廢舊電池投入專門回收箱由物業集中處理。瑞士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目前瑞士全國的廢舊電池回收處理率已達65%以上,政府期望能達到80%以上。
舊手機的回收利用是個新的工程,鑒于瑞士700多萬人口中每年約有150多萬部手機被更新換代而廢棄,瑞士聯邦政府于2003年成立專門機構,并在全國8000 多個郵局開展每個舊手機支付5—10瑞郎的回收業務。回收到的整體完好的舊手機,集中在日內瓦郊外的專門工廠進行檢測、分揀、拆除等處理程序,取出可利用的零部件進行重新組裝。對于報廢的舊手機則在科學處理后用于循環利用。
循環經濟 立法先行
瑞士對可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成功經驗是多方面的,除了遵循循環經濟國際通用的4R(Reduce—減量、Recover—再生、Reuse—再利用、 Recycle—再循環)原則外,瑞士政府還通過立法鼓勵全民回收利用可再生資源。瑞士聯邦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規范發展循環經濟的具體工作,其中包括《提前收取玻璃飲料包裝處理費的規定》、《電池處理費用標準》、《對電子電器產品進行回收的規定》、《特殊垃圾回收與運輸規定》、《水資源保護法》、《環保法》、《水體資源免受污染和空氣保潔法》等數十部法律法規。
此外,瑞士還有許多致力于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民間“回收協會”,并形成一個網絡來加強各個回收組織之間的聯系,傳播有關可再生資源分類、回收、處理加工等的最新信息。該類協會以其獨立性和專業性成為瑞士回收體系中的重要組織,起到密切聯系官方機構、零售商,乃至普通居民的作用。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