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行業培訓市場呈現混沌局面
2006-12-22 00:00 來源:《印刷經理人》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如果讓印刷企業歷數經營瓶頸,首當其沖的一項便是人——從企業高層到普通的操作人員,工作的熟悉和經驗的積累都需要再學習的過程,都需要適時到位的培訓。
但細觀印刷業,完備、多層次的培訓體系并沒有建立起來,企業多是“自產自銷”,由自己來承擔這份責任。但是,以企業單獨的力量,無論從培訓的廣度、深度來講,還是從成本角度來說,都未見得是最佳選擇。參考國外經驗,社會力量對培訓市場的介入甚至擔當主力,應是一個發展趨勢。
反觀國內目前印刷培訓市場,卻是實力弱小,良莠不齊。強烈的市場需求與混沌無序的供給之間,形成了極大的落差和空白點。
在過去的幾百年里,我們一直習慣于用直線和線性方程來解釋現實。而現在,混沌數學卻將我們生活的宇宙描繪成一個無規則的、不連續的場域。相對于國外系統的印刷培訓體系,國內的印刷培訓似乎是沒有條理的散兵游勇,企業位于中心,或大或小的散點游走周圍,企業與散點之間,散點與散點之間,因為經常聯合組織培訓而織就了錯綜復雜的網狀連線。只是這些連線蛛絲般脆弱。如此,“混沌”的“無規則”特質就成了國內培訓市場的最佳形容詞。
各方力量織就印刷培訓亂世格局
在印刷培訓的亂世格局中,各方勢力都有出演。從政府、院校,到民間的協會、廠商、中介、個人……看清培訓市場的面貌,首先要試圖看清這些不同角色。
協會:幾乎所有的被訪協會都將培訓視為自己重要的工作范疇,又加上協會本來就不是一個盈利性機構,所以大多數由協會出面組織的培訓都并不以賺錢為惟一目的,公益性的成分也更重些。“在組織培訓方面,協會有很多天然的優勢,”網印協會的宋育哲理事長如是說。以網印協會的培訓中心為例,各大廠商紛紛提供培訓用設備,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專家擔當教師,多是倚協會之重。
政府:上海新聞出版教育培訓中心的負責人顯然認為政府更適合擔當培訓組織者的角色,“供實習用的膠印設備價格昂貴,靠民間力量難以滿足,從這個角度說,政府似乎更有能力來做培訓”。
并不是每一個城市都能像上海這樣幸運,大多數地方政府,尤其是新聞出版管理部門雖然對當地的培訓市場也負有直接的管理和監督職能,但這些依托于政府的培訓內容多是行業資質認可方面的,也就是類似“平版印刷高級技術工人”的考前培訓。此類培訓往往更偏重于理論。
設備商:作為一項重要的增值服務,設備商從來沒有放棄過培訓這塊附屬的銷售陣地。從海德堡到方正電子,設備商幾乎充當起了印刷業中“家教”的角色。在某些印刷領域,設備商在培訓中的作用更加倍彰顯。2002年2月,艾利不干膠標簽印刷培訓學校在昆山艾利丹尼森涂布工廠內成立,旨在培養這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并推動前沿技術的發展。
同樣利用培訓來間接引導技術推廣的還有柔印。在業界尚對接受柔印技術有些遲疑時,杜邦、阿諾依油墨、Esko等廠商不僅紛紛加大培訓力度,還經常聯手行事。設備商培訓的極大便利之處就在于實戰性強,但也有自身局限,其培訓范圍僅限于所售設備,很難綜合工藝、材料等相關要素。
專業培訓公司:不管是協會、政府還是設備商,培訓都不是他們的主要職能,培訓的“正規軍”,當屬大大小小的專業印刷培訓公司。
但現實無奈地表明,良莠不齊,整體實力弱小,是描述這個群體的關鍵詞。專業印刷培訓公司,現在還都處在脆弱的成長期。
業界也不乏一些活躍的個人,他們參與培訓市場的方式,或受邀四處講學,或成立正規公司自成一套培訓體系,建立自己的根據地。
其他:開設有印刷類課程的高校、各地新聞出版學校及職業學校,也有很多印刷培訓,但他們主要還是以日常的學歷教育為主,并不把主要力量放在培訓上。
印刷媒體也越來越多地在培訓舞臺上亮相,從報刊到網站,都躍躍欲試。豐富的作者資源,對新技術的職業敏感,都是媒體從事培訓事業的優勢。
其實,具有培訓行為的主體太多,一個印刷企業,有時候也會派出優秀員工去兄弟企業傳授經驗,很難說這不是“培訓”一族。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