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涂料印花粘合劑發展現狀及趨勢
2007-01-08 00:00 來源:中國印花網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核/殼結構復合膠乳液
核殼結構聚合物粒子是通過特殊乳液聚合方法制備出的一類具有雙層或多層結構的復合粒子。即先用種子乳液聚合成核再將余乳化好的其余單體作為殼單體連續滴加到種子核乳液中,聚合成殼體的工藝方法。
核殼結構涂料印花粘合劑,可通過改變核殼內外單體的比例,使內層Tg(玻璃化轉變溫度)高而外層Tg低,從而獲得比通常的共聚乳液更好的成膜性、穩定性和力學性能。根據聚合物的形態,核殼結構,聚合物可分為兩種:軟核-硬殼和軟殼-硬核,兩者各具有不同的用途,其中軟殼-硬核的例子常用作粘合劑。
研究后表明,最終乳液膠粒的結構形態受熱力學和動力學等多種因素控制,熱力學因素決定了最終乳膠粒的位能高低,能量越低,其穩定性就越高。當兩種聚合物排列成一個粒子時,應優先選取能量最低的結構形態。前人在對PMMA/PST等體系進行了系統研究,考察了不同形態粒子的自由能變化后指出,親水性大于種子聚合物時,有利于形成正核殼結構乳膠粒;當第二單體聚合物的親水性小于種子聚合物時,在種子乳液聚合過程中,殼層疏水性聚合物可能向種子乳膠粒內部遷移,形成反核殼結構或不規則結構的乳膠粒。在一定條件下,通過改變體系的界面自由能或兩聚合物的相對體積,就有可能達到控制乳膠粒結構形態的目的。除了熱力學因素外,動力學因素也對粒子的形態有重要影響,有時甚至是決定性因素。主要包括加料方式、種子乳膠粒的粘度和分子量、接枝程度和交聯程度及引發劑等。此外,體系的PH值、聚合反應速率及攪拌速率等對乳膠粒形態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互穿聚合物網絡(IPN)的結構膠乳
IPN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并迅速得到推廣應用的一門新型聚合物共混改性技術,它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聚合物網絡相互貫穿、纏結而形成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聚合物共混物,從而滿足人們對材料性能多樣化的需求。
綜合歸納國內外20多年的開發經驗,IPN技術表現出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由于其獨特的制備方法和網絡互穿結構,導致特殊的強迫互容作用,能使兩種或兩種以上性能相差很大的聚合物形成穩定的聚合物共混物,從而實現組分之間性能或功能互補;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