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兵敗 國外互聯網巨頭在中國失利之惑
2007-02-28 00:00 來源:財經時報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上述解釋顯然合情合理,但也有同情者認為,國外互聯網公司的失敗并不能完全歸咎自身,它們也是中國互聯網的惡劣環境的犧牲品。
互聯網分析師呂伯望向《財經時報》介紹說,在華的國外互聯網公司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包括雅虎、Google在內的互聯網公司,由于我國政府在意識形態領域管制嚴格,這些公司在華發展空間狹小,“失敗是必然,成功反而是意外”。
美國新聞集團默多克早在1993年就試圖通過收購香港星空衛視(Star TV)進入中國市場,至今未能如愿,AOL借道中華網而進入中國市場的計劃也全部落空,其與聯想合資的的FM365,在耗光了億元資產后,更是不再為人提起。
另一類則是以Ebay為代表的純商務型外國公司。與Intel、諾基亞等公司相比,它們不是賣產品,而更傾向賣服務。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原因。“要知道,外國公司在華做服務并沒有任何優勢。”
呂還強調指出,上述兩類公司在華還面臨同樣的困境。就是國外公司大多按照游戲規則辦事,他們的戰略“幾乎可以按照教科書來執行”。但在中國這個完全沒有游戲規則和商業原則的混亂市場中,這樣的遵守游戲規則的公司并沒有任何好處。
中國互聯網的損失?
國外互聯網公司兵敗中國的消息,總能引起一片幸災樂禍的笑聲。但在呂伯望看來,這并不是中國互聯網的勝利,而完全是一種悲哀。
他認為,中國互聯網自誕生伊始,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概念,幾乎都在抄襲美國。但在國內業界出現故步自封的自大情緒后,中美互聯網的差距反而被拉大。
“國外互聯網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不僅可以給中國帶來先進的技術、企業制度和文化,也可以給網民提供更多服務。”呂稱,更重要的是,外國公司遵循的道德底線也值得學習,“但現實情況卻是,如果Google堅持‘不作惡’的道德底線,它在中國也許活不了幾天。”
也有專家認為,國外巨頭的失敗或者撤離只是暫時的失利,等到市場環境好轉,這些企業很容易就可以殺回中國市場。屆時,國外互聯網公司自然可以改寫在中國市場的噩運。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