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醫科院衛生裝備所急救器材與包裝工程室創新紀實
2006-02-07 10:58 來源:科報網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2005年9月,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在北京舉行。近400項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創新成果紛紛亮相。由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裝備研究所急救器材與包裝工程研究室研制的“正壓醫用防護頭罩”、“傳染病員運送負壓隔離艙”名列其中。作為一個只有9名科研人員的研究室,如何創造出2項影響全國的重大科技成就?前不久筆者走訪了急救器材與包裝工程研究室。
科研方向:“第一時間”實施戰場救治
現代軍事技術的迅猛發展,大大提高了戰場火力打擊的強度,也對戰場傷員救治的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軍事醫學專家們研究發現,戰場上發生意外時,“第一時間”內現場死亡人數最多。為此,他們把傷后1小時稱為“黃金搶救時間”,把傷后10分鐘稱為“白金搶救時間”。
“在第一時間內對傷員進行救治,是降低戰場傷亡率最有效的途徑!毖芯渴腋呷f玉主任說,“我們研究室的使命就是研制一批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急救器材,用‘時間’換‘生命’!
急救器材與包裝工程研究室的科研人員調研發現,我軍傳統急救器材普遍存在著材料簡單、便攜性差、通用性不強、技術含量不高的問題,很難適應“第一時間”實施戰場救治的要求。
“如何提高我軍急救器材的應急反應能力?”高萬玉主任告訴筆者,“必須到一線部隊尋找答案。”僅2001年,他們就從各戰區一線部隊醫院收集了3000多條“急救器材改進意見”,提煉了120多項科研革新措施,完成了3個系列10項課題的立項論證。
傾心投入換來累累碩果。一大批新式急救器材紛紛問世: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卷式夾板,收展快速,攜帶方便,對四肢斷骨能起到很好的固定護理作用;改進后的單兵急救盒,具備消除疼痛、瘙癢,飲水消毒,解除蛇毒等多種功能;小巧精致的卡式止血帶,可快速止血、快速松開,為醫護人員節約了寶貴的救護時間;海上醫用救生漂浮板,對海上受傷人員也可實施緊急救護……
在“長城—2003”等國家和軍隊組織的幾次重大衛勤演習中,急救器材與包裝工程研究室研制的新一代急救器材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一線醫護人員的好評。某師醫院米大同院長興奮地說:“新式急救器材的研發應用,使戰場傷員救治的時間縮短了60%,是一項成功的‘救命工程’”。
科研進程:“第一時間”開展科研攻關
一沓沓的獲獎證書見證著這個研究室的科研效率。
“九五”以來,急救器材與包裝工程研究室先后有19項科研成果通過國家和軍隊鑒定,其中10項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和“天津市科技進步獎”,研制的各類新式急救器材裝備部隊40余萬套。
“野戰急救器材需要反應快速,科研攻關同樣需要快速反應!毖芯渴姨镓S副主任告訴筆者,“只有建立一套科研攻關快速反應機制,才能適應野戰急救器材換代更新的快節奏要求!
追蹤世界前沿理論。這個室先后考察了美、德、法、意、日等11個國家的急救器材研制現狀,創建了具有我軍特色的“急救器材信息庫”,隨時與世界最前沿的信息保持著聯系。
暢通部隊反饋渠道。這個室在全軍各重點部隊均建有野戰急救器材實驗基地,開通了溝通互動熱線。新樣品很快就能在部隊得到檢驗,一線部隊醫院的意見很快能傳遞過來。
錘煉干練的科研作用。這個室每年都要組織科研人員到野戰部隊體驗軍人生活,培養干練、利落的軍人素養。日常工作中,注重“任務包干”,嚴格“時間節點”,養成了快速高效的科研習慣。
2003年4月,“非典”疫情發生后,急救器材與包裝工程研究室率先在全軍啟動了SARS防護裝備研究。全室人員加班加點,僅用1個月時間,就研制出“正壓醫用防護頭罩”,使過濾效果從一般防毒面具的99.97%提高到了99.9999%,有效阻斷了病毒感染途徑,確保了醫護人員的安全。
科研動力:“第一時間”鍛造青年人才
“讓青年科研人員在最短的時間里擔當重任、發展成才,是我們研究室的一項優良傳統,也是急救器材研制事業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已在該室工作了30多年的老專家陳世謙深有感觸。
在對待青年科研人員的態度上,這個室注重做到生活上關心、工作中指導、科研攻關時施壓、申報成果時關照,從而讓每一個青年科研人員都能看到成功的希望。1999年,年僅27歲的楊荊泉博士由浙江大學畢業來室工作。3個月后,室領導就讓他牽頭負責一個國家級課題。通過不知疲倦的刻苦鉆研,在他的帶領下,課題組提前一年高質量地完成了任務,楊荊泉也被遴選為“研究所學術帶頭人后備人選”。現在已是國家生物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的楊博士說:“領導的信任是年輕科技干部進步成才的最大動力。給青年人承擔課題的機會。就等于給了他施展才能的舞臺!
為拓寬青年科研人員的知識視野,這個室想方設法創造學習機會。5名在職青年科研人員都曾出國深造,參加過專業培訓。正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楊健認為:“我來清華‘充電’的目的就是為了回去更好地‘放電’,力爭在急救器材的研制上做出一番成績!
“要想把優秀的人才留住,就得及時為他們創造成才條件!备呷f玉主任表情嚴肅地說,“千萬不要浪費青年科研人員的‘青春時光’,要盡快讓他們在‘第一時間’里成才,這是始終壓在我們心頭的一份責任!
10年來,曾在這個室工作過的十幾名青年科研人員,已經成長為衛生裝備科學研究的骨干力量,人人都是課題負責人。
就在剛結束的軍事醫學科學院2005年年終總結表彰大會上,這個室第6次蟬聯“基層建設先進單位”桂冠,并榮立集體三等功。2003年,這個室黨支部被總后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高萬玉主任還被總后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科研方向:“第一時間”實施戰場救治
現代軍事技術的迅猛發展,大大提高了戰場火力打擊的強度,也對戰場傷員救治的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軍事醫學專家們研究發現,戰場上發生意外時,“第一時間”內現場死亡人數最多。為此,他們把傷后1小時稱為“黃金搶救時間”,把傷后10分鐘稱為“白金搶救時間”。
“在第一時間內對傷員進行救治,是降低戰場傷亡率最有效的途徑!毖芯渴腋呷f玉主任說,“我們研究室的使命就是研制一批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急救器材,用‘時間’換‘生命’!
急救器材與包裝工程研究室的科研人員調研發現,我軍傳統急救器材普遍存在著材料簡單、便攜性差、通用性不強、技術含量不高的問題,很難適應“第一時間”實施戰場救治的要求。
“如何提高我軍急救器材的應急反應能力?”高萬玉主任告訴筆者,“必須到一線部隊尋找答案。”僅2001年,他們就從各戰區一線部隊醫院收集了3000多條“急救器材改進意見”,提煉了120多項科研革新措施,完成了3個系列10項課題的立項論證。
傾心投入換來累累碩果。一大批新式急救器材紛紛問世: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卷式夾板,收展快速,攜帶方便,對四肢斷骨能起到很好的固定護理作用;改進后的單兵急救盒,具備消除疼痛、瘙癢,飲水消毒,解除蛇毒等多種功能;小巧精致的卡式止血帶,可快速止血、快速松開,為醫護人員節約了寶貴的救護時間;海上醫用救生漂浮板,對海上受傷人員也可實施緊急救護……
在“長城—2003”等國家和軍隊組織的幾次重大衛勤演習中,急救器材與包裝工程研究室研制的新一代急救器材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一線醫護人員的好評。某師醫院米大同院長興奮地說:“新式急救器材的研發應用,使戰場傷員救治的時間縮短了60%,是一項成功的‘救命工程’”。
科研進程:“第一時間”開展科研攻關
一沓沓的獲獎證書見證著這個研究室的科研效率。
“九五”以來,急救器材與包裝工程研究室先后有19項科研成果通過國家和軍隊鑒定,其中10項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和“天津市科技進步獎”,研制的各類新式急救器材裝備部隊40余萬套。
“野戰急救器材需要反應快速,科研攻關同樣需要快速反應!毖芯渴姨镓S副主任告訴筆者,“只有建立一套科研攻關快速反應機制,才能適應野戰急救器材換代更新的快節奏要求!
追蹤世界前沿理論。這個室先后考察了美、德、法、意、日等11個國家的急救器材研制現狀,創建了具有我軍特色的“急救器材信息庫”,隨時與世界最前沿的信息保持著聯系。
暢通部隊反饋渠道。這個室在全軍各重點部隊均建有野戰急救器材實驗基地,開通了溝通互動熱線。新樣品很快就能在部隊得到檢驗,一線部隊醫院的意見很快能傳遞過來。
錘煉干練的科研作用。這個室每年都要組織科研人員到野戰部隊體驗軍人生活,培養干練、利落的軍人素養。日常工作中,注重“任務包干”,嚴格“時間節點”,養成了快速高效的科研習慣。
2003年4月,“非典”疫情發生后,急救器材與包裝工程研究室率先在全軍啟動了SARS防護裝備研究。全室人員加班加點,僅用1個月時間,就研制出“正壓醫用防護頭罩”,使過濾效果從一般防毒面具的99.97%提高到了99.9999%,有效阻斷了病毒感染途徑,確保了醫護人員的安全。
科研動力:“第一時間”鍛造青年人才
“讓青年科研人員在最短的時間里擔當重任、發展成才,是我們研究室的一項優良傳統,也是急救器材研制事業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已在該室工作了30多年的老專家陳世謙深有感觸。
在對待青年科研人員的態度上,這個室注重做到生活上關心、工作中指導、科研攻關時施壓、申報成果時關照,從而讓每一個青年科研人員都能看到成功的希望。1999年,年僅27歲的楊荊泉博士由浙江大學畢業來室工作。3個月后,室領導就讓他牽頭負責一個國家級課題。通過不知疲倦的刻苦鉆研,在他的帶領下,課題組提前一年高質量地完成了任務,楊荊泉也被遴選為“研究所學術帶頭人后備人選”。現在已是國家生物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的楊博士說:“領導的信任是年輕科技干部進步成才的最大動力。給青年人承擔課題的機會。就等于給了他施展才能的舞臺!
為拓寬青年科研人員的知識視野,這個室想方設法創造學習機會。5名在職青年科研人員都曾出國深造,參加過專業培訓。正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楊健認為:“我來清華‘充電’的目的就是為了回去更好地‘放電’,力爭在急救器材的研制上做出一番成績!
“要想把優秀的人才留住,就得及時為他們創造成才條件!备呷f玉主任表情嚴肅地說,“千萬不要浪費青年科研人員的‘青春時光’,要盡快讓他們在‘第一時間’里成才,這是始終壓在我們心頭的一份責任!
10年來,曾在這個室工作過的十幾名青年科研人員,已經成長為衛生裝備科學研究的骨干力量,人人都是課題負責人。
就在剛結束的軍事醫學科學院2005年年終總結表彰大會上,這個室第6次蟬聯“基層建設先進單位”桂冠,并榮立集體三等功。2003年,這個室黨支部被總后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高萬玉主任還被總后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