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專色油墨色差的因素的分析
2007-12-05 00:00 來源:中華印刷包裝網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在印刷過程中,導致專色油墨生產色差的因素很多,下面對這些因素分別進行探討。
1.紙張對顏色的影響
紙張對墨層顏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1)紙張白度:白度不同(或帶有一定顏色)的紙張,對印刷墨層的顏色顯現有不同的影響。對同一種白板紙而言,白度不同,印刷墨層的顏色差異主要體現在專色墨中黑墨成分的多少,尤其是對明度在70以上的顏色,影響特別明顯,造成專色墨的配比差別很大。因此,在實際生產中應盡量選用白度相同的紙張印刷,以減小紙張白度對印刷顏色的影響。
(2)吸收性:同一種油墨在相同條件下印刷到吸收性不同的紙張上時,會有不同的印刷光澤。紙張的結構決定了紙張表面存在著由植物纖維形成的凹凸和孔隙,為了使紙面獲得良好的均勻性和平滑度,一般要在紙張表面涂布不同厚度的涂料。涂料的性質和厚度決定了紙張表面對油墨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不同,必然要使印刷墨層的顏色產生差異。非涂料紙與涂料紙相比,黑色墨層會顯得灰暗、無光澤,并且彩色墨層會產生漂移,由青色墨和品紅色墨調配出的顏色表現最明顯。
(3)光澤度與平滑度:印刷品的光澤度取決于紙張的光澤度與平滑度。印刷用紙的表面屬于半光澤表面,尤其是涂料紙。
在彩色印刷品上,當光線以45°入射角照射到紙張表面時,約有4%的光會被反射掉,這就是首層表面反射光。而其余入射光穿過油墨層,經過油墨的選擇性吸收后,再透過墨層反射出來,進入人眼,被人眼所感知,這就是我們觀察到的顏色。若紙張的光澤度和平滑度較高,則首層表面反射光是做鏡面反射,不易進入人眼,此時觀察到的顏色基本就是透過墨層反射出的顏色。若紙張表面粗糙,光澤度低,則首層表面反射光將發生漫反射,此時我們看到的顏色是主色光和首層表面反射光產生的混合色。由于這里面含有白光成分,因此降低了主色光的飽和度,所以人們觀察印品時感覺顏色變淺,用密度計測量時密度值降低,明度上升。
2.表面處理對顏色的影響
包裝類產品的表面處理方式主要有覆膜(亮光膜、亞光膜)、上光(罩亮光油、亞光油、UV光油)等。印品經過這些表面處理后,會有不同程度的色相變化和色密度變化。這些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變化主要體現在產品表面增加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這對色密度有一定影響。覆亮光膜、罩亮光油和UV油時,色密度增加;覆亞光膜、罩亞光油時,色密度降低;瘜W變化主要來自覆膜膠、UV底油、UV油內含有的多種有機溶劑,它們會使印刷墨層的顏色發生變化。
3.撤淡劑對顏色的影響
撤淡劑是一種油膏狀的無色透明物質,在專色印刷中主要起沖淡顏色的作用。撤淡劑的加入量不同,對色相的影響也不同,尤其是藍色表現得最明顯。
在配制專色墨的過程中,勻墨儀、展墨儀對油墨產生的剪切力、壓力要比印刷機上的小。在印刷時不需加入撤淡劑,但在配墨制作色卡時只有加入撤淡劑,才能打出均勻的專色墨顏色展示卡。在色密度相同情況下,色卡與印刷品呈現出的顏色是存在色差的,這是因為撤淡劑的加入,改變了油墨中顏料的分布狀態,使油墨對光的吸收、折射和反射都發生了變化,由此就產生了色差,這種色差是由系統的差異引起的。
4.干退密度差異的影響
剛印出的印品,油墨尚處于濕態,與干態時有一個密度差。濕色密度大于干色密度的現象稱為干退密度現象。這是因為剛印出的墨層有一定的流平性,所以表面反射以鏡面反射為主,看上去色彩鮮艷,光澤好。當墨層處于干燥狀態時,表面反射以漫反射為主,色澤自然比剛印刷出來時顯得要暗淡無光。
由于干色密度一般要在印完干燥30~60分鐘之后才能測量,這就給專色密度的測量、控制帶來了困難。
帶有偏振鏡裝置的密度計能夠消除墨層表面因鏡面反射而產生的光,所測得的濕色密度與干色密度非常接近,使測得的密度值不受墨層干濕影響。對于涂料紙,測量密度差為0.05~0.15,非涂料紙的測量密度差為0.1~0.2。不同的顏色色差也不同,黃色差異最小,黑色最大,藍色和紅色介于二者之間。因此用這樣的密度計測量時,測量值應當比標準色樣的密度值適當高出一部分,這樣才能起到控制的作用。
5.系統差異的影響
用勻墨儀、展墨儀制作色卡的過程是“干印”過程,沒有水參與,而印刷是“濕印”過程,有潤濕液參與印刷過程,所以在膠印中油墨必然要發生油包水的乳化現象,乳化后的油墨由于改變了顏料粒子在墨層中的分布狀態,必然要產生色差,印出的產品也就顯得色澤灰暗、不鮮艷。
另外,調配專色所用油墨的穩定性、墨層的厚度、稱量油墨的準確性、印刷機供墨區的新舊差異、印刷機速、印刷時的上水量等也都會對色差的產生有不同的影響。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