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經濟部推動RFID 4年成效有限,芯片技術待突破
2007-12-31 00:00 來源:RFID世界網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原本被用來識別友機的無線射頻識別(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術,近年來開始被廣泛應用于商業上。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成立自動化身分識別實驗室(AutoIDCenter),積極研發RFID技術,2002年RFID技術取得ISO18000認證,此后,RFID成為本世紀最熱門的科技項目之一。
許多研究報告顯示,RFID產業規模在未來將快速成長,根據ABI的數據指出,2005年全球RFID市場規模為37億美元,到2011年將達到372億美元。龐大的商機,讓許多國家政府紛紛帶頭推動RFID技術與應用的發展,臺灣地區當然也不例外。
政策推動RFID的2大問題
在臺灣,臺經濟部積極推動RFID,是為了扶植臺灣RFID產業,除了協助相關廠商在國際市場有立足之地,更希望帶動市場在RFID應用。然而,努力發展4年多,成效卻不如預期理想。究竟是那里出了問題?
問題1、芯片技術不突破難以立足國際市場
臺灣政府積極推動RFID始于2004年,當時經濟部正式推動RFID無線射頻識別系統應用與廠商輔導,并委由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負責輔導技術研發與推動,因而成立RFID研發及產業應用聯盟,積極推動包括電子標簽、掃描器、系統應用軟體的開發。事實上,要成功推動臺灣RFID產業鏈,必須從最源頭的芯片技術開始,否則,后段應用包括電子標簽、掃描器等產品,都將因為芯片成本過高而喪失競爭力。
事實上,早在臺經濟部開始推動RFID產業時,RFID芯片技術就已經是其他國家積極研發目標,臺灣腳步顯然有點落后。即使跑在后面也沒關系,重點在于是否能夠善用其他國家的既有技術,再進一步精進開發,以后來居上之姿出現。但依就照目前臺灣所研發出來的技術來看,腳步仍然慢了許多。
當TI、飛利浦等國際大廠相繼掌握RFID芯片制造關鍵技術,歷經4年努力,臺工研院始終沒有在RFID芯片技術上有突破的表現,也無法利用技轉,擴大臺灣在RFID芯片制造的實力,當RFID芯片技術不如人,連帶影響RFID產業鏈上,其他產品的競爭力。
為什么可以斷然說沒有RFID芯片設計公司就別想發展臺灣RFID產業呢?因為IC成本幾乎占整個RFID標簽的50%,在沒有RFID芯片商的情況下,臺灣RFID標簽制造商生產標簽時,就一定要向海外RFIDIC廠購買,如此勢必提高RFID標簽的價格,如此,臺灣RFID標簽製造商所制造的RFID標簽,其價格競爭力也不如國際競爭對手。
尤其是RFID技術日趨成熟,標簽價格也在市場預期下逐步下降,慢慢接近市場應用可接受范圍,顯示RFID應用市場大餅將會越來越明顯。反觀臺灣RFIDIC技術遲遲不見進展,實在枉費臺經濟部籌措大量經費用以推動RFID產業。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