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教材循環,動了誰的奶酪
2008-02-28 00: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編:張奕波
春季新學期開始,上海市的小學、初中學生都發現,自己不必再為領到的新課本交納費用,但有些課本卻要好好愛惜,因為它們還要傳下去給低年級的弟弟妹妹接著使用。
據了解,這一免費教科書循環使用制度,目前正在全國很多省市如火如荼地鋪開,“教材循環使用”這一呼吁了多年的話題,正在逐步變成現實。而原本成為瓶頸之一的費用問題也由各地政府出面解決,比如在上海,政府將出資3.2億元“埋單”義務教育階段的書本費。
而記者調查后發現,教材循環使用這條“鯰魚”,目前也“攪動”了整個教材相關行業的利益鏈條,業內人士擔憂,如不能破解小小一本教材后的利益怪圈,教材循環恐怕難免尷尬。
課本循環,出版業面臨“經濟危機”
在上海,出版業內的空氣已經有些緊張。
上海的大部分中小學教材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出版發行,該集團數位人士不約而同地感嘆,隨著近年來紙張印工不斷上漲、教育部門對教材編寫出版的放開,出版教材的利潤已大大攤薄。“從去年到今年,集團一直在為教材的事情開各種各樣的會,不停地討論。”該集團出版業務部的鐘燕輝說。
該集團出版業務部副總經理段學儉算了筆賬,“在一個人口大省,一個年級教材有上百萬本,成本攤開了,還是有利潤的。但在上海,一個年級的學生只有數十萬上下,教材還有多個版本,沒法比。”段學儉透露,如今一套成熟的教材約能保持5%的利潤率,而一套新教材由于修訂大大增加了成本,達不到這個利潤水平。
實際上,從2006年秋季開始,上海在600多所公辦初中的音樂課上率先使用循環教材試點。為了讓教材更不易損壞,出版社對初中的音樂教材進行了改進,如紙張更加結實,裝訂也改為使用布條粘合等,這也增加了不少制作成本。一旦課本循環使用辦法全面推開,原來一套教材一年的獲利,以后至少需要兩三年才能達到,這將使教材的利潤甚至降為負數。
不少從事教材編輯、出版的業內人士表示,如今,盡管教材利潤率在逐年下降,各類教材、教輔書等仍然是出版行業最穩定的收入來源和重要的獲利渠道,這也是各家出版社爭搶教材出版的主要原因。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下屬某出版社負責人透露,2007年整個集團約有40%的盈利由教育、科教類圖書貢獻,而從全國的情況來看,教材出版甚至占到了整個出版業利潤的70%。
這位負責人表示,在這樣的業態環境中,一旦全面推開教材循環使用,出版業的利益必將受到“重創”,甚至有可能嚴重影響造紙、印刷、出版、發行等相關行業。
盤根錯節,扯不斷的“利益鏈條”
有人說,真正可能造成教材循環難以推廣的,是小小一本課本背后,有一根復雜又隱秘的利益鏈條。這根鏈條上各個單元結成的利益共同體,很難自己“革”自己的命。
一位業內人士說了真心話,“教材的出版,有大量得罪不起的剛性成本,出版社唯一能‘強勢’一些的,就是印刷裝訂這一塊。現在利潤一讓再讓,壓縮的都是這一塊。”
這些得罪不起的剛性成本,究竟是哪些呢?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教育問題研究專家熊丙奇直言不諱,“出版或修訂一本教材,決定權在于主管部門,其下屬的課改辦負責定課程大綱和大致要求,然后公開發標甚至直接指定作者隊伍和出版機構。”
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出版界人士透露,由于各方都在爭搶教材出版和發行,因此出版社的大部分成本,都將花在編寫過程中的各種開銷上,如:付給課改辦的稿費;課改辦前期調研時的開支;替有關部門組織大量教師培訓的開銷;甚至在付清整本教材的版權費給課改辦后,一些教材中所引用材料或圖片的版稅,還得由出版社單獨重新支付。
“統而言之,就是從啟動教材出版修訂起,一般的開銷就都是出版社負責的。”該出版界人士說。這些,都變成了教材的前期投入成本。
利益鏈條中最隱蔽的地方,發生在折扣這一環節。按照教材回扣的“潛規則”,除了明折扣,還有大量暗折扣將從書商的口袋里直接進入學校有關人員的腰包。暗折扣有時還體現在報銷發票、組織旅游或年終“獎勵費”上。
業內人士表示,所有這些盤根錯節的利益糾葛,在現階段很難打破。而這些,都將變成推行教材循環使用中的巨大阻力。
全面推廣,關鍵看如何算賬
如何斬斷教材背后的“利益鏈條”,考驗著政府的執政意識和行政能力。
某出版社中小學音樂、美術、體育等副課教材編輯室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前,學校使用全國統編教材,修訂變化較小。從2000年上海“二期課改”至今,他們編寫的教材每年都要根據教育部門和有關專家意見作20%至30%的修改,連開本也從小到大不時調整。
據了解,上海“二期課改”的探索至今,課本每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版版不同的教材,如何投入循環使用?而出版界更擔憂的是,在此過程中,各家出版社尤其是各地的教育出版社,為編制、修改教材投入了巨額資金。推廣課本的循環使用,一些出版社甚至不能收回前期投入成本。
熊丙奇分析說,這可能會導致另一種變味的“改版”。推行教材一年一版、不斷“修訂”,由此讓教材從源頭上失去循環的可能,保證每年固定的銷售量,會成為不少出版機構應對循環的“高招”。
“免費教材的循環使用,關系到利益的調整。”熊丙奇說,目前看來,學校缺乏循環使用教材的激勵機制,出版機構顯然不希望看到教材高效循環而導致其利益受損。所以,治本之策還在于要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利益模式,才能使教材循環真正落到實處。
有專家指出,推行課本循環使用說難也難,說不難也很難,就看這筆賬如何算。算小賬,算行業利益的賬,就能找出循環使用課本的很多“弊端”和“不切實際”的地方。而只要你算大賬,算對了賬,就會同意,全面實行教科書循環使用,已經不是應該不應該做、能不能做的問題,而是如何盡快去推動的問題。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