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杂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新聞頻道> 國內> 正文

大學出版在改革中失卻先機:發展遭遇政策瓶頸

2009-12-08 11:03 來源:必勝網 責編:樂軒

摘要:
然而,遺憾的是,目前社會、行業對出版業的評價,主要指標就是規模、體量,真正埋頭做書的出版社很容易被忽略了!翱偸鹛岢觥龃笞鰪姟哪繕,打造雙百億集團,我們是非常贊同的。但是,我們將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到底是以什么為主體?現在,各地方出版集團的多元化經營是必要的,但是到什么程度?多元化經營的目的是什么?我們認為,既然叫出版業,就應該以出版為主業,多元化的目的也是為了推動或促進主業的發展,而不是沖淡主業。”張其友的話或許代表了諸多有著出版情懷的大學出版人的心聲。
 

 

  擴張之途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大學出版社還沒有一家能夠提出切實可行的、或者整個技術路線十分明確的擴張道路,這是讓人很痛心的。”賀耀敏表示。

  但在陸銀道看來,這其中有著非常復雜的原因。其一,是沒有政策的扶持;其二,社長們都有想法,但是不敢提,因為大學社社長的任命權在學校,說話也好,做事也好,沒譜的事,是不會先講出來的;其三,對于很多大學而言,仍舊沒有將大學社社長看作是職業出版人,走的是一般干部的任命,社長干兩屆就要被換掉,沒有深水不能養大魚,很多擴張的目標也不及實現。值得指出的是,如果高校的相關主管領導對職業出版人保持一定的敬意,不會出現將其隨意調離崗位的情況,出版社往往就能更好的發展,譬如外研社、華東師大社、廣西師大社、復旦社、北醫社等,皆屬此例。

  實際上,有綜合實力的大學社都在暗中進行擴張之途,北京有五家大學社都在與外地大學社商談,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性。其擴張的路徑大致以股份制為主,如果股份制走不通,就互相參股,“先往前拱”。但據本報了解,實質性談下來的還沒有一家。

  “現在最大的阻力就是,出版社與出版社之間的整合,比如,大學社與大學社之間的整合,或者大學社重組其他出版社,比如,這次148家中直出版社改制,有的規模很小,我們也曾考慮重組的問題,并且有些出版社也向我們表示了希望重組的意向,但上邊沒有明確說法,操作起來有困難。”張其友表示。

  在陸銀道看來,目前階段,大學社最有可能的合并形式是“托管”。“托管”,即隸屬關系不變,牌子不改,只是經營權歸另一方,托管兩三年,如果合適,就參股,形成“聯邦式合作”。但到目前為止,“托管”的形式也未能成行。

  但是,外延式擴張也不是不可能,但受限于特定方面,比如,兼并一個圖書公司或者發行公司,或者印刷廠,還是有可能的。譬如,北師大出版集團通過股份制改造和技術性改造,將下屬的京師印務公司與民營印刷廠進行整合,組建成新的控股股份制印務公司,極大地提高了經營管理能力,完善了生產功能,拓展了產品品種,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實現了優勢互補和雙贏的效果;同時,北師大社正在考慮以資本為紐帶,吸引外部市場營銷的優勢力量,成立助學讀物有限責任公司,外研社最近也會有所動作。

  盡管大多數大學社選擇的是內涵發展之途,但內涵式發展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變為對外擴張,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貝貝特模式”,走的就是典型的“內涵加外延”模式。譬如,該社總編助理攜一些骨干編輯到上海設立辦事處,一旦圖書規模上來,銷售渠道穩定,就及時裂變為上海貝貝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同時,更多的大學社在探討可行的合作、聯合的方式。“比如,在某個業務領域共同投資,組建經營實體,進行資本經營;或者聯合投資,明確分工,共同運作較大型出版項目等。”張其友稱。在王明舟看來,在數字出版的合作出版方面,大學社的合作有一定的可能性。

  賀圣遂則呼吁,既然大學社是以學術出版為特征的,那么,在渠道方面,可以有更多的信息交換,更大的工作平臺。“大學社往往有自己的銷售渠道,相當一部分學術著作是依靠分布在高校區域的書店來實現銷售的,這個平臺如果建立得更合理,內部有更多的組織關系來協調,對學術著作的流通會起到更大的作用。”

  品牌對抗“航母”

  盡管地方出版集團林立,但在陸銀道看來,除去市場割據的威脅,集團也并不可怕。“集團組成的個體還是出版社,這些出版個體對大學社來說,并不可怕。事實上,從圖書產品的比拼來看,大學社在某些方面更有優勢。”

  這也是北醫社選擇內涵發展模式的原因。“無論從發展思路,還是從產品的整體設計,我們都是有理念的。我們喜歡做很好的長線產品,前期運作兩三年,做成一本好書,但地方沒有這個耐心,產品的研發能力也不如我們這么嚴謹。只要我們有核心競爭力的長線產品,就不懼市場競爭。”在陸銀道對北醫社的規劃中,北醫社只出一流教材,一流專著,以及國際合作共同出版的頂尖醫學書。他告訴讀書報,某地方精神病醫院院長的一本著作,根本無法通過北醫的審稿,但拿到地方,毫不猶豫就出版了。“我想辦這樣的出版社,在業界非常有影響,醫學界認為,到我們出版社來出版一本書,是他的榮耀。而產品好,自然會掙到錢。”

  對于大學出版而言,大規模的重組聯合擴張顯然不是發展的惟一之途。譬如,已經在人文社科領域做出品牌的復旦大學社依然會延續其品牌化、特色化道路,出版一流教材和專著,以及高品質的人文社科圖書。沒有刻意擴張的復旦社從2001年開始,每年發展規模的遞增速度都超過了10%,去年達到了3個億碼洋的規模。“但我知道有些出版集團的主業在下滑,盡管體量大,但規模優勢在主業上并沒有展現出來。所以,我們并不擔心在出版主業上與集團的沖撞,關鍵還是在于出版社的圖書質量、特色與品牌。”賀圣遂表示,復旦社將堅持內涵式的發展模式。

  同時,賀圣遂也看到了國家已經做出的很多有利于大學社發展的政策,譬如,啟動出版輸出工程、國家資助項目,“這是一種出版政策,是對建立在以發展文化為基礎之上的出版業的真正的支持”。在賀圣遂看來,任何一個中國都有主體出版,這種出版是為這個國家文化主流意識創建、積累和傳播做貢獻的,但也往往是被完全商業化的出版社忽略的。而文化,“不應該僅僅靠一部分人去做艱苦的支持,而是要靠國家政策調劑的”。

  顯然,擴張并不是萬能的,也不一定“大”就是贏家。“我的擔心是,有些地方出版,會不會作廢主業?出版有出版的規律,不是說錢越多,投進去,就越能見效益的。出版需要一個總體的積累,有底蘊在里邊。給我一個億,兩個億,我也不可能快速做大,因為我不會做短平快的產品。出版社要長期發展、穩定發展,必須要產品研發的過程。很多大學社,項目從調研開始,找作者,到出版,是以年為周期的,但是現在很多出版社,從網上搜東西,三五天出一本書,這是很可悲的。”陸銀道說。

  然而,遺憾的是,目前社會、行業對出版業的評價,主要指標就是規模、體量,真正埋頭做書的出版社很容易被忽略了。“總署提出‘做大做強’的目標,打造雙百億集團,我們是非常贊同的。但是,我們將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到底是以什么為主體?現在,各地方出版集團的多元化經營是必要的,但是到什么程度?多元化經營的目的是什么?我們認為,既然叫出版業,就應該以出版為主業,多元化的目的也是為了推動或促進主業的發展,而不是沖淡主業。”張其友的話或許代表了諸多有著出版情懷的大學出版人的心聲。

  “我只希望,大學出版人不要成為‘沒落的貴族’。”賀耀敏說。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數字出版 出版社的最后一次機會
  
中國出版集團牽手時代出版 為IPO鋪路
  
春華秋實攝影作品集出版 為新中國60華誕獻禮

分享到: 下一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促新聞出版業發展方式轉變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